【IT時代周刊觀察】一年一度的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再次到來了,今年的主題是“寬帶促進可持續發展”。顧名思義,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演進和發展的同時,寬帶技術也成為了支撐社會經濟得以持續前進的重要推力。這些力量,在目前這個4G磨合期內,其實已在悄然改變和影響著整個商業世界。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和產業鏈上的所有角色一樣,我們當然也有很多話要說。如今2014年已近半,在這將近6個月的時間里,國內通信業的變革力度之大,實在是前所未有,一輪又一輪產業巨變的新特征頻繁出現,反復撞擊著國內電信業塵封已久的大門,一個又一個的新鮮面孔爭相露面,粉墨登場。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軟硬件制造商已不再涇渭分明,漸趨融合。現在,讓我們梳理這半年以來這些變革,審視這些變革預示的未來。
一、虛擬運營商初露崢嶸
中國的電信業一直處于運營商壟斷狀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打破壟斷的呼聲從未停息,而三家運營商內部的斗爭也從來沒有停止過。近幾年,隨著OTT業務的興起,傳統的通話、短信業務受到了嚴重沖擊。對于一向風格保守、創新乏力的三大運營商來說,靠一己之力向互聯網企業轉型已不現實。而向民企敞開大門,一方面可以倒逼運營商實現業務創新,同時打破電信行業壟斷的堅冰。
去年1月,工信部《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征求意見稿出爐,管理層將移動零售業務的導向的意圖展露出來,移動轉售(即電信虛擬運營)成為電信行業的熱門話題。同年5月17日,工信部正式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工作,并公布了試點方案,要求擬開展此項業務的民營企業與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即三大運營商)進行商談,準備申報材料。經過準備,第一批和第二批虛擬運營牌照,分別已于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發放。樂語、京東、分享在線、國美、蝸牛移動、蘇寧云商等近20家企業獲得牌照。隨后,三大運營商多位高管密集出走加盟虛擬運營商,各虛擬運營商的品牌及資費套餐也紛紛發布,值得一提的是,借著世界電信日的到來,作為虛擬運營商的專屬號段,170號段預約和發售也即將展開。
在參與競爭的各家企業摩拳擦掌的背后,是民營企業對虛擬運營市場寄予的厚望。國信證券的研報估計,三大運營商在兩年后將拿出0.5%-1%的市場份額來與民資共享,屆時的市場規模在62.5億元至125億元之間。如果更加樂觀看待的話,隨著牌照的發放,虛擬運營商一方面顛覆行業監管,倒逼運營商實現業務創新,一方面打破行業壟斷的堅冰,從而可能形成良性循環。
二、傳國資委將減少三家運營商補貼近百億與電信業“營改增”
近日有爆料稱,從下月起,國資委將減少三家運營商補貼近百億。據說,“中移動將減少50億的補貼,電信、聯通各減少近25億”。此事與電信業“營改增”這兩件事都會對產業鏈和消費者產生影響。上月底,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于將電信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從今年6月1日開始,電信業將被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實行差異化稅率,基礎電信服務和增值電信服務分別適用11%和6%的稅率。
作為財稅改革中的一環,“營改增”擴展到國內電信行業,也是早晚的事情。實際上,電信營改增的下月實施,已是多次被推遲實行的結果,就是因為其對運營商整體利潤的影響。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一份報告顯示,營改增后,增值稅的價稅分離將導致運營商營收下降。經測算,不能通過提價等方式實現稅負轉嫁,運營商現有收入約10%的部分轉變為銷項稅,直接導致收入指標下降。如果適用11%稅率,收入指標下降約9.8%。除了營收以外,各層級運營商的采購、營銷、稅務管理等等方面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作為普通用戶,如果用的是運營商的合約機型,就會知道當初買的時候,運營商會提供如預存話費送手機等活動,但是營改增之后,這樣的活動可能就會被運營商取消,你可能找不到這樣的優惠活動了,對用戶的補貼和禮品以及積分換商品都會減少。這是因為這種活動中“送”的手機,需要按照銷售商品處理,需交納增值稅,而之前這樣的活動,是免交增值稅或營業稅的。
營改增讓運營商利潤降低,營收壓力繼續變大,如果上述補帖減少的傳聞再成真,那么三大運營商就是雪上加霜了。除了經營方式一定會變,運營商對終端的補貼也會出現變化。這兩件事對于與運營商關系過密的手機廠商,也是一個大的打擊。
三、電信業務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
5月9日,工信部和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電信業務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通告》。通告中提出,所有電信業務資費均實行市場調節價,電信企業可以自主制定具體資費結構、資費標準和計費方式;同時,為保護用戶權益,通告對電信企業資費方案設計、宣傳推廣、協議簽訂和準確計費等方面提出了多項要求。通告也廢止了涉及電信資費審批的相關文件。媒體評論稱,至此,中國電信業務資費完全放開,電信資費市場化進入新階段。
通告一發,移動和聯通率先打起了流量資費的主意。5月14日,中移動方面稱,從下月1日起,將推出新4G套餐,調整后的4G流量單價最大降幅達到50%。與此相應,中國聯通也借世界電信日的契機推出網購節,網購節期間最低只要花上10塊錢就能搶到1G流量的半年包套餐。有評論稱,中國走進電信資費市場化時代是大勢所趨。毫無疑問,無論對于政府、電信企業還是老百姓,這都是一個重大調整。蘇寧云商旗下蘇寧互聯市場相關人士則表示,此次放開資費管制,為虛擬運營商的模式創新鋪平了道路,資費套餐的靈活度、自由度更大,甚至可以實現個性化套餐的“私人定制”。
四、工信部鼓勵推廣50M,100M寬帶
據報道,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最近表示,在寬帶發展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50M,100M寬帶。目前,“寬帶中國”戰略是我國指導寬帶發展的戰略行動綱領,去年8月,國務院曾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其中明確了寬帶網絡作為戰略性基礎設施的定位。
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固定寬帶互聯網用戶進行網頁瀏覽的平均首屏呈現時間為2.31秒,網絡平均可用下載速率達3.71Mbit/s(兆比特每秒)。與2013年下半年報告的數據相比,一季度我國網絡平均可用下載速率提速5.1%,平均視頻下載速率提升幅度達21.5%。然而這與國外寬帶水平仍存一定差距。此番50M,100M寬帶受到鼓勵,用戶未來在享受高速上網時,相關的應用也會更加豐富。
五、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4月17日,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該機構注冊資本45億元,經營范圍包括有線電視網絡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為開展上述業務所進行的技術研究、技術開發、信息咨詢。按照三網融合總體方案及配套方案,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原本定于2010年時成立,被媒體稱為“中國第四大運營商”,但其后幾經周折,四年半后終于落地。
有評論認為,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是全國有線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是三網融合試點工作的主要運營商之一。該公司的注冊成立對于廣電及有線電視行業產業化,以及三網融合試點工作的推進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標志性意義。但未來也有諸多問題要解決:比如,能否從工信部那里爭取到號碼分配權、如何解決網間結算問題、如何把省網統一到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旗下、互聯互通的問題如何解決、能否獨立構建有線電視行業的數據中心、未來有線行業如何開展增值業務、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的模式、人員安排等等。除此之外,由于這次組建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又多了些央視的身影在其中,未來,國網公司如何淡化央視的色彩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六、傳聞中的“鐵塔公司”
上月底,關于“國家基站公司將成立”的消息讓業界大為驚訝。詳細情況是,“國家基站公司”成立后,由中組部直接管理,將會承接運營商新建、維護基站、鐵塔和管道的工作,三大運營商不再自建基站,而是租用國家基站公司的基站。
雖然此事尚未達成最終協議,但仍在引起不斷地討論。有專家指出,如果鐵塔公司成立后,三家電信運營商統統不再建設基站,而僅僅是從鐵塔公司租賃相關基站或通信塔,則將使得網絡覆蓋率的競爭不復存在。“網絡覆蓋率的實質就是網絡競爭,網絡競爭是電信競爭的理想方式。鐵塔公司的構想會使運營商失去構筑自己物理網絡進行競爭的動力,這對中國整個電信產業也許會造成長久的傷害”。
還有評論認為,一旦鐵塔公司結束三分天下,一統江湖,就會形成新的壟斷。在這個局面下,鐵塔公司包攬所有鐵塔資源,但卻不直接面對消費者,不直接盈利,沒有競爭對手,無法直接感知到消費者與市場的壓力,必然效率低下,最終會影響到運營商的網絡質量。
一年來一連串的電信業改革措施,讓消費者眼花繚亂。但系統地梳理過來,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中國電信業的未來。一是競爭的市場化步伐加快,二是電信業各種資本模式初步放開,三是長久以來用戶高資費時代已進入了下行的通道。總體而言,相比以前中國電信業的鐵板一塊,現在變成了各種改革頻發的時代,一切都可能變得更好。【責任編輯/劉佳慶】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