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傅盛:CEO不僅要知道怎么花錢,還要學會克制不賺錢的恐懼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作為長青騰創業營養師、獵豹移動CEO,傅盛在近日的長青騰創業營為40位CEO學員做了一場主題為“A輪CEO該做什么”的演講。傅盛說,CEO的使命就是專注于公司戰略,不斷地進行戰略創新;關于花錢,他說CEO必須知道怎么花錢,哪兒必須舍得,哪兒要節省。而面臨當前的投資寒冬,CEO們也要學會克制不賺錢的恐懼。

    1、CEO的使命就是不斷地戰略創新

    幫助你的公司找到自己的使命感和核心目標,是每一個CEO一定要做的事情,如果A輪階段不去找到核心目標,往后走會非常困難。如何找到核心目標?關鍵在產品層面,這個產品是什么?它核心解決了什么痛點?本質上就是所謂的“戰略”。

    我經常遇到創業的朋友求助,自己沒有做過產品,產品好弱,你能不能幫我介紹一個特別強的產品經理?我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嘛,你都不能成為一個好的產品經理,還要求去雇一個好的產品經理,真能找到那就讓他來當CEO好了。你一定要讓自己具備產品化的思維,要用產品思路去為公司制定戰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你做不到這點,你就一定會失敗。我讀過韋爾奇的書《贏的答案》,講的是小公司怎么做戰略,他說其實戰略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難,不是做了多少PPT,然后做了多少excel去推算,這不叫戰略。戰略就是明白你要干什么,該干什么。

    創業者最容易陷入的一種自我困境,就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大,自己比別人更吃苦,就能夠更強大地解決別人沒解決好的問題。我現在越來越認識到如果別人解決不好,80%說明這個問題不容易解決好。我們都在強調執行力,但是沒有好的戰略的執行力,它本質上就是一個偽命題,它會帶著大家走到一個非常痛苦的境地。

    什么樣的老大值得追隨?我認為這個老大至少要有一個基礎,就是一定要找到戰略制高點,在足夠高的制高點上去建立你的根據地,壘起的堰塞湖,打開湖口時水流奔騰而下,順勢就把你整個事情做完了,而不是去不斷苦戰養功。CEO的使命就是不斷地戰略創新,找到公司的核心使命和目標,找到關鍵點,你要有信心有把握在這個星球上,這件事情只有你來做,才能做的最牛叉。

    當時我們上市的時候,那些老外不理解,他說一個清理大師有什么壁壘,別人做了怎么辦?我說雖然你看到的是個小app,只有四個按鈕,但是我們投入了200多個工程師;為了這個app我們還專門搭了一個云體系;分析了googleplay上超過1000款app,每天會自動去分析這些app的更新,從而知道這些app會產生哪些垃圾哪些數據;即便是點一個按紐的時候,它的大小和色彩之間的變化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我們在googleplay上有超過2000萬條評價,所有一星評價我們會用當地語言給他回復。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壁壘,因為我們能夠做到,今天你在地球上都找不到一個公司會在這么一個小app上投200個人(整個googleandroid操作系統恐怕也只100多人)。也許你覺得這個app微不足道,但是我們在這樣單位密集的小方寸之間,投入的人力和精力,這就是在我們這個點能做到的一個制高點。

    2、預測:找到國際化這個大風口

    我之前有做過一個總結,關于一個好CEO的戰略三部曲,預測-破局點-Allin,也即找方向,想關鍵,最后資源全投入。

    首先談“預測”。我一直在以旁觀者的角度在觀察金山、小米、360等公司,他們今天為什么會成為這樣子?中間如果做了什么樣的改變會不是這個樣子?是30歲的雷總精力旺盛,還是40歲旺盛?而為什么雷總當年做金山做的這么辛苦,今天小米能做的這么成功?金山當時就是看到什么就做什么,最早做WPS起家,后來發現WPS不掙錢,覺得安全掙錢,又去做安全,做了一半以后覺得網游掙錢了,又要去做游戲,當時還做過財務軟件,做過很多。

    后來雷總自己總結,當時他把執行放在第一位,認為鋼鐵戰車,戰無不勝,進入哪個領域都能沖擊到行業,但在對整個行業的判斷上花的時間太少。所以他當時準備做小米的時候跟我討論過好多次,我問他為什么對手機這么感興趣,他說你看一臺賣2000,賣1千萬臺就是200億了。當時BAT的銷售額還遠不及這個數,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預測就是找到大風口,做快樂的豬。早期使用滴滴打車時,我至少有兩次莫名其妙被扣單,可能現在情況好了,但早期他們系統肯定不咋的,但問題是那個風口很重要。我聽過程維的演講,也在觀察滴滴快的,這代人最大的好處就是一下子切入了最核心的領域,然后高速成長,去完成對自己事業和方法的構建,這種彎道超車的速度,你沒辦法,只能看著他們在大風口上去做。當你不需要一個充滿情懷、把用戶感動的熱淚盈眶的app,也能把一家公司做到100多億美金的時候,這樣的風口對于所有的創業者來說才是最核心的立足點。

    我們當時做獵豹,也在思考什么樣的機會對獵豹來說是最大的機會。起碼國內移動安全這場仗我是無論如何打不贏,360、騰訊等幾個巨頭在打,這場仗就沒法打,一定打不過。后來我們找到了“國際化”這個點,我們把googleplay上排名前100的工具類app都看了一遍,結果發現排名前幾的有好幾款app都是國內兼職團隊做的,甚至是程序員個人做的。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一個程序員都可以做到第三了,我們要是整個公司都殺進去那就是第一唄。

    不管你在哪個行業創業,你一定要想清楚三年以后這個行業會變成什么樣,有什么機會將屬于你。今天有googleplay,有appstore,你不需要出國就可以把你的產品迅速向全球分發,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大風口。所以我們全力以赴地做國際化,我們大概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從月活躍大概三四千萬做到5個億,而且大部分都是海外增量的時候。所以當時看準了這個機會非常重要。

    當時小米創業的時候,雷總預測到安卓有機會變成一個巨大的生態,當時諾基亞還很強大。小米剛發布第一款手機,諾基亞就宣布放棄塞班平臺了,一下子讓大量的用戶開始購買安卓手機。今天我們很多對小米的分析都是談什么粉絲饑餓營銷,這其實是特別皮毛的表象,核心就是智能手機,特別安卓手機的大爆發,越來越多年輕人要買手機,他對性價比極其渴求。小米第一代漂亮嗎?但它找到最核心的切入點就是性價比,比競品低1000塊錢,一下子把這個市場沖擊下來。

    小米今年上半年的市場增量只有30%多,市場基本飽和。這時某某某也在開始做手機,有人介紹說要不要見一下,我說堅決不投,這個已經和個人能力關系不太大了,因為這個風口不存在了,就算喬布斯爬起來,也沒有辦法做好這件事。

    所以對于風口的預測能讓你省很多力,事情就開始變得簡單了。我們為什么要依賴強大的執行力去完成這件事情呢?為什么要依賴一環扣著一環,中間絕對不能出錯,然后才能把你的公司構建出來呢?你為什么不能找一個,就算你錯了一次錯了兩次,你還有機會能變成一家偉大公司的領域呢?這個當然很難,但是做到了才是你真正與眾不同的地方。

    我記得羅輯思維上講過,你要有“上帝模式”,就是你一定要找到這樣的大風口,一定要做長時間的思考,找到這樣的點。以前我花在思考的時間是很少的,我上來就做了圖片軟件(可牛),就是因為看到別的圖片軟件每天下來有好幾萬的下載,這個機會好,其他軟件做的太差,我可以干掉它,后來發現連美圖都打不過。美圖找的是個人美化市場,我找的是單反相機的專業化市場,這兩個市場差別巨大,而且很不好做。

    3、破局點:極簡、差異化和自增長

    做好預測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我管它叫做破局點,找到一個極其簡單的點,把你對未來的預測在這個點上實現聚焦和爆破。為什么要用“點”這個字呢?它一定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東西,一定不是一個巨大的體系。我今天特別反感的一個詞是“布局”,這一定不是一個所謂布局化的思考。從你所有對未來宏大預測中去找到一個非常小的點,然后把你所有的力量都在這個點上實現聚焦。

    極簡:用一句話說清楚

    當時我們想了很久海外化怎么做,后來我覺得“清理”是一個非常小的點,但是就這么一個小的點在googleplay上的搜索量非常靠前,我覺得這個點足夠好,概念也足夠深,所以我們認為這個點是能夠有爆破力的。我越來越不習慣跟別人去長篇累牘地討論一件事情,當我們的產品經理跟我講一個產品,講了好幾句話的時候,我就讓他用一個詞來說服我,如果找不到這樣的詞,要么是這個東西特別難,要么是你能力不夠。中國這么復雜,鄧小平上來就找了三個字母GDP,解決了中國30年的問題,你不會比管理一個中國還要復雜吧。

    小米當初找到的破局點核心就是性價比,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便宜來的管用。產品的本質不是情懷,是滿足需求。滿足需求的核心點上再去做所謂的情懷,這才有效。喬布斯花那么長時間把固體鍵盤取消掉了,變成一個home鍵,現在我們的設計者又不斷地加各種各樣的鍵。

    我第一次用iphone感覺很困惑,為什么會只有一個鍵呢?干嘛不有一個打電話的鍵,一個掛電話的鍵?這是最本能的反應吧。后來才發現這種極簡的點,讓用戶的學習成本是遠遠大于熟悉成本的。我看我女兒用蘋果時,才真正理解蘋果為什么只有一個home鍵。我女兒兩歲時就拿我手機去找動畫片,那么多圖標她又分不清楚,點進去有好幾個動畫片,我們點錯了怎么辦,都返回一下,她一看點錯了,就home鍵,然后再找,重新來一遍。我看完這個當時就對喬布斯徹底膜拜了。

    微軟那個時代實際上你是經過好的訓練去完成熟練的成本,所以當你會用微軟系統時會覺得很酷。我第一次用蘋果鼠標時就覺得太厲害了,蘋果連個右鍵都沒有,這是怎樣反人類的設計?為什么我覺得蘋果很人性呢,是因為我已經被微軟給復雜化了,如果我之前沒用過微軟,我就會覺得很正常。后來等我女兒開始拿這個電腦玩魔獸世界時,我才覺得應該沒有右鍵,因為對于一個小孩兒來說,她哪知道十指和中指摁起來會不一樣呢?那很多產品經理會反駁我說,那右鍵菜單怎么辦?那那些快捷鍵怎么辦?我說如果這樣,你要設計26個鍵的鼠標,你所有需求都滿足了。產品經理的能力在于用簡單的設計,讓大家去用,去滿足需求。而不是用一個復雜什么兩排一邊三個鍵,然后你搞50個鍵在手機上你什么都能干,為什么要淘汰掉硬鍵盤呢?

    差異化:要有根本性不同

    我越來越覺得差異化是一個特別重要的點。差異化不是在一個點上的簡單改良,是要在認知層面上都要不同。如果你找破局點跟對手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因為你比人家能加班,只是因為你的專業素養更好,只是因為你比他們更理解這個行業,一般我聽到這種就會把這個項目pass掉。

    在互聯網的模式下,所有東西都是透明的,你不要講很多策略。因為你的策略最多掩蓋不到一個月。我們當時跟對手打的時候,真的是我們每個版本剛發完,對手一周之內就出來了,人家也會加班。當時米聊出了語音功能以后,微信立刻就出了。在沒有差異化的情況下,除非領先者犯錯誤,否則就會跟帆船一樣,大家的風都一樣,對方永遠不會失去領先位置。差異化要有一些根本性的,就是別人特別是領先者,幾乎不能做,或者沒辦法去做到的一些事情,這種差異化才是真正有效的差異化。

    自增長:相信口碑的力量

    第三個就是自增長了,一定要相信口碑的力量,它自己會增長。

    我們內部也反復分享過微信紅包的例子。有一次我見到馬化騰說,你這個紅包太牛了,他說這叫移動社交金融游戲,就是這幾個點,足夠簡單,八個字概括完。整個支付行業被破局就是這么一個小產品,可是這個點有很多剛才講的特征。首先是差異化,之前沒有人做紅包。通過微信發紅包,利用了中國傳統習俗,然后它特別簡單,你填紅包的時候只需要10秒鐘不到。在這種簡單的點上,一旦你開創了這么一個點,作為傳統的領先者它就很痛苦了。

    第二年紅包大戰,微信紅包已經開始領先了,而且騰訊很牛的是它一直能找到極簡的點,全力以赴,開始有春晚搖紅包,還有企業紅包等等,在這一個單點上投入到你即便是一個強大的戰爭機器,都沒辦法比我投入更多,而且我在領先。

    今天在互聯網行業,制定戰略時我們特別容易走極端,不去想未來,對這個極簡的破局點思考不夠,對于去找破局點的意愿不強。有一個順口溜叫“深度不夠功能湊”,我們都喜歡不斷地加功能,不斷去找到自己的核心點,但其實已經違反了我認為破局點中非常重要的一些點。

    4、Allin:偵察兵模式迅速切換為十面埋伏,全力以赴!

    你判斷好方向,找到了破局點,那就allin。對于破局點的尋找還有一種模式叫偵察兵,就是不停的去做小步快跑。我們的cleanmaster(清理大師)最早也不是公司決策級的投入,而是四個人的小團隊在做,當時雖然每天只有幾千上萬個下載,但它在一直增長,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當時就判斷cleanmaster可能是我們未來的一個巨大突破點。我們在2013年底開了一次“廬山會議”,當時我說服了所有的高管,把所有能夠投入的研發資源全部投到cleanmaster。徐鳴當時問我,拿兩百多人做這么一個小app,怎么排的開呀?我說你想排開就一定能排的開,而且功能不能增加。就把googleplay上的app都分析一下,讓你的清理大小是別人兩倍。

    后面我們也做了一些推廣的嘗試,整個cleanmaster的安裝增量從每天的一兩萬,迅速增長,最后增長到一天兩百萬,月活躍量也很快就了三億。最早我們覺得這個機會特別好,先把單點拿好,再用單點取勝,所以一旦發現這個點的時候一定要全力以赴的allin,只在這個方寸之間把你所有的資源,能夠聚焦起來的資源都往里投,千萬不能想著我要做一個生態體系。

    當時我做圖片軟件也的確犯了這樣一個錯誤,當時我分析圖片市場就覺得,一定要有查看器,還要有美化器,于是我用兩個月時間做美化,再兩個月時間做查看,然后我們查看器做的極其炫酷,照片是3D的……哎,沒有用的,那個時候覺得自己太強了,喜歡產生布局思維,每個點都做一點,然后這個市場都是我的,其實這是錯的,應該在一個單點上做到足夠好,形成你的制高點。

    又回到facebook和谷歌。谷歌當時為了應對facebook,專門推出了google+,當時很多人認為facebook會做搜索,或者出手機,facebook是非常有戰略的一家公司,他們堅決不做這些,在谷歌對它猛烈進攻時沒有去反向進攻他們,而是把自己最核心的點,用allin的模式,做到你打也打不透。你可以打我,但是你打不透;你可以贏得很大用戶量,但是你不能贏得用戶間的交互,因為用戶之間的分享和交互全在facebook這個平臺上完成。越是在這個時候,越不能去做互相攻擊,因為你去攻擊別人的時候,你就在分散自己精力,讓自己的核心陣地可能會不穩定,在自己最有優勢的地方沒有去擴大優勢。

    萬里長城聽起來無比雄偉,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萬里長城從來沒有真正防過游牧民族對我們的攻擊。因為游牧民族就是一個單點,八旗兵不到10萬,一個騎兵縱隊到你的長城上來回突破長城就斷裂了。你做萬里長城是沒用的,不如在自己最核心的點上全力以赴,制造高點。我跟口袋購物的王珂也聊過,當時他們被淘寶停掉所有的結算,他們以前做的全都白做了,這時候他們就組建了一個海豹突擊隊,每周發布一個產品,看用戶,看流程。后來他們就摸索出來微店,然后全力以赴,到今天微店一天的交易額大概三到四個億。

    人都是貪婪的,總覺得要把事情做的多多的,要有布局。我投過一個體重秤公司,叫“好輕”,是我們一個前員工做的。去年他特別迷茫,每天銷量有6000臺,已經是京東上最大的了,他說你看智能硬件領域大家都在講生態、布局、社區,我現在已經開始找人做社區,然后是不是要搞一個生態起來。我說為什么到了6千臺你就不增長了,他說供貨上出了一些問題。我說你為什么讓供貨這種問題發生呢?是因為你投的資源不夠,為什么不是從多個供應商里面花更多的錢去買更好的配料,然后多條生產線呢?你總共才有10幾個人,還派2個人去做社區,你不如把所有人都派到工廠上去,只要變成一個命題就行了,就是你能不能做到一個月出口10萬臺。等到做這個點的時候,你再去想那些所謂的生態,今天不要被這些生態所忽悠,我覺得這個對你來說沒有任何價值,你的價值就是把一個藍牙智能體重秤降到一個以前沒有想過的價格,它現在59一個,現在大概已經三萬臺出貨了。而普通稱一個月出貨幾十萬臺,我說把這個市場打掉吧,做到十萬臺以上再說。你把所有資源都投在這個點上,包括你的生產線,整個工藝,供應商等,做到這個你才有資格去構建你自己的體系。

    也有創業者問到,從哪些方面能判斷這件事情我應該allin?很重要的一點,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是用戶增長。比如snapchat,當時他們在做的時候,核心點是用戶增長、視頻數量和用戶使用時長,從這幾個指標去看。每個產品有自己的特點,核心是用戶對它的喜好和黏性。我們當時研究清理大師的用戶,也許大家都用蘋果沒什么感覺,但如果你用安卓,特別是低端安卓用戶,這個痛點是非常強烈的。用戶數在增長,每一次做了一些推廣以后,用戶增長更猛烈了,這就是非常好的點。今天我們判斷的核心是產品對用戶的吸引力。雷總他們最早做小米的時候,也未必知道未來的商業模式,后來做的足夠海量時,這些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核心還是要在思路上找到這個“刃”,有些問題屬于戰術級的問題,不需要用戰術級的問題去過多干擾自己對戰略的思考。就跟數學公式一樣的,你把這些點列出來,就那么幾個東西,產品只要符合了,基本可以干了。

    5、ZoominZoomout:CEO既要有大格局,又要在單點上足夠聚焦、極致

    蘋果前CEO斯卡利提了一個詞叫ZoomIn(聚集)和ZoomOut(抽象)。他說要做一個好的創業者,要非常有兩種能力的并行,這兩種能力其實是沖突的,ZoomIn是能夠把細節做到極致,做到特別強,無人能比;ZoomOut是能站在一個大的格局上去看到兩個領域之間可能產生的關聯。他說喬布斯就是極少的能同時做到這兩點的人。蘋果只做了一款手機就顛覆了整個手機行業,今天其實也就兩款手機,一個大屏,一個小屏。

    ZoomIn和ZoomOut是考察一個合格的創業者的標準,這是兩個很矛盾的能力。我跟一些文筆很好的人也共事過,后來發現ZoomOut強的人,ZoomIn優勢就很難了。我見過很多ZoomOut的人,她能看到很多事情,ZoomIn的時候她就沉不下來;我也見過很多ZoomIn的人,他就不愿意去抬頭看。這是兩個非常重要的點,我們需要去培養這種思維模式,在這兩個思考模式間來回切換,能沉的住,又看的大。

    6、怎么花錢?哪兒必須舍得?哪兒要省?

    寒冬來了,怎么面對投資人?

    寒冬的機會就在于,對手也會慢下來,如果對手已瘋狂燒錢,你又不擅長燒錢,寒冬就是最好的時期,我以前就是這種狀態,燒不動,不會燒,舍不得。后來我在想那時候金融危機對我是最好的時期,對于一個創業者來說,如果你不擅長用燒錢方式打,這是很好的一個時機。越是錢的作用在降低的時候,思路和方法、格局就越來越重要。

    怎么花錢?當時我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就是,我太把寒冬當回事了,花錢上太省了。當時張穎教導我說,現在寒冬,你要把這些錢當作3年的計劃去花。我總共融了100萬美金多,還要當3年,每一分錢花的都很省。等我和金山合并的時候,我還有800萬人民幣在賬上。后來我想這件事不對,800萬等于浪費了,因為這些錢沒有起到真正該起的作用,核心的人才沒有去引進。有一個工程師找我要加2000塊錢工資,我想了想,這會打破艱苦創業的風格,打破內部平衡,于是沒有給他加,那個人就走掉了,搞得我們在線圖片處理業務全垮掉了。

    所以在人才方面還是要舍得花錢,因為這個時候大家沒有那么浮躁了,反而你需要反其道而行。開公司本質上不是保持平衡,是保證贏,贏了以后才能對得起團隊。如果這個人不來就輸了,那平衡了有什么用呢?這是我以前犯的最大錯誤,現在我們招人時,原則上不怎么考慮平衡,我愿意給他這個價格,就證明他是這個團隊不能或缺的,那他當然應該拿到超出原來的薪酬,要不現在就把這件事情做了。

    今年在經緯CEO群里,張穎就說,大家一定要知道,如果你現在有點領先了,你要盡快的去確定你的領先地位,該花錢的地方一定要狠,大不了用低一點的價格再去融一筆。但是如果你不把第二名甩開,后面等到大規模都漲起來,你要花可能五六倍的錢才能甩掉對手,這種事情我們遇到過好幾次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舍得。

    這個寒冬一定會過去的,創業者首先在關鍵的人才上要舍得花錢,然后在產品上要舍得花錢。市場上如果你能夠證明這是一個自由、有效的增長,還是可以去花這個錢。不要去太吝嗇了,最多18個月的計劃足夠了,你只要是一個好項目,就是用張穎說的那句話,你大不了降低一些心里估值嘛,你還是可以拿到錢的。我們當時在做獵豹瀏覽器,當時在虧損的情況下還花了上百萬做了一套設計,就為了一個軟件的皮膚。當時還是很心疼的,現在想起來非常值得,因為他讓你整個品牌至少炫酷度上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7、寒冬里,要學會克制不賺錢的恐懼

    也有人會說這么寒冬怎么辦?要不要去掙錢?我的傾向是早期公司一定不要去掙錢,一定不要花時間在商業化上。因為你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能在商業化上花錢,為什么不在產品上花時間。如果在商業化上做一點點效果,為什么不在產品上提升一下,用戶體驗上提升一下?這個時候一定去放棄這種恐懼,全力以赴做好產品,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堅信口碑,堅信美好的事情會發生,越要堅信產品的力量,堅信做好產品,所謂迎刃而解,好的產品就是那個刃,把這個刃找到了,把這個刃磨的快了,所有的難題在這個刃上往前推進的時候,都會被干掉的,所以迎刃而解,這個刃就是產品。所以越是這個時候我相信我們越可以沉的下來去專注在產品本身,全力以赴做好我們自己的創業。【責任編輯/梁浩】

    來源:騰訊開放平臺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傅盛:CEO不僅要知道怎么花錢,還要學會克制不賺錢的恐懼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