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銳觀察】做社區平臺第一道門檻就是怎么進小區。至于整合商家資源,吸引用戶關注,只需要得力的地推即可。在我走訪的眾多創業者中,“進社區”還真是門功夫,各自辦法不一,背后深藏的是各自的資源和調動資源的能力。首先排除那些房地產開發商和自有物業的社區平臺,他們本身就置身在社區內部,有著天然優勢,無所謂“怎么進”的問題,他們更關注的應該是“怎么運營”,而沒有多少天然優勢的第三方平臺才是最苦逼的,不僅要考慮“怎么運營”,還要考慮“怎么進”。
一般來說,有這么幾種辦法:
1、跟物業合作
這種途徑是當下大部分第三方平臺的首選路徑,尤其對于城市物業較為成熟的高檔小區。跟物業合作一般有兩種層次,一種淺層次合作,一種深層次合作。淺層次合作,多集中在方便物業收取物業費,通過社會力量減輕物業服務成本,以租金或其他進入小區的合作費用形式按月或按次支付給物業。深層次合作,基本上是將物業與平臺綁定,以利益共同體的方式,平臺方在小區的一切利益得失均與合作物業掛鉤。這個比較典型的是廣州一家創業公司,它們一個重要的營收途徑是自營商城,每個小區所形成的二級平臺都指向這個商城,商城的收益多寡也依賴該小區物業的支持力度(包括各種線上線下運營的配合),每個物業都有自己的后臺。
2、跟居委會合作
這主要集中在以街道辦、居委會為主導的小區。這類小區一般偏老,物業是輔助服務,居委會的角色更重要。這類小區尤其以中老年人居多,喜歡聽居委會的話,喜歡到居委會發發牢騷,說說家長里短。比較典型的是武漢的“智慧云社區”。“智慧云社區”在每個社區都有一個辦事處,辦事處就設在當地小區居委會里面,每個辦事處安排一到兩個工作人員,專門負責組織小區活動及接洽外部商戶進社區推廣的工作。對居委會來說,“云社區”省了他們不少事;對外部商戶來說,拿下“云社區”就拿下對應的很多社區。
3、純地推,依靠業主的力量
對于初期希望繞開物業走進小區的社區平臺,基本上沿用的是這種方法:依靠地推將社區平臺的廣告信息送達給當地住戶。這在上海的“叮咚小區”和“小區無憂”比較明顯。“小區無憂”更巧妙一些,印制精美的生活攻略手冊(不是隨手可扔的單頁紙),投放到各小區住戶門口或發放給進出小區的住戶。用戶在手冊上可以看到各類貼近居民生活的上門服務,從社區外賣到家政、維修、洗衣、開鎖、疏通等應有盡有,就是一本生活黃頁。
4、沖進小區內部開店
在前一篇文章《從社交切入社區綜合平臺,要怎樣做?》中我提到了切入社區的幾個點,其中一點就是:線下實體引流+線上平臺數據化。這既可作為切入社區平臺的一個手段,也可以作為進入社區的一個途徑。比較典型的是南京的“區享”。“區享”是典型的重模式運作,力在做黏性,一旦拿下一個小區,基本上這個小區就劃歸為他的勢力范圍,其他平臺再想進來就有些困難了。這是線下黏性產生的本地平臺門檻。“區享”通過線下在小區內部開設直營門店(當然也是通過與物業合作),將門店打造成線下流量入口,通過近距離、長時間的接觸和了解,提升用戶好感,再引導至線上形成線上數據運營。用戶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都可以和平臺產生親密互動,增強黏性。
5、“上頭有人”,把硬件擱在樓棟門口
O2O服務正在朝向兩個方向深入:專注服務和專注距離。專注服務主要表現在很多垂直服務平臺,比如各家政、生鮮、洗衣、外賣等垂直平臺;專注距離主要體現在各社區綜合平臺,坐在家里享受各種上門服務。但最終會歸攏到一個方向:既專業服務又近距離的綜合平臺。這樣一個平臺的前提是先距離后專業,即搭建距離用戶最近的平臺再引進各領域垂直服務商。怎樣才叫“近”?在用戶手機上叫不叫“近”,以前算近,現在又變遠了,因為這樣的平臺太多,選擇越多距離越遠,一塊巴掌大的屏幕容不下太多相同的應用。在人們眼前揮之不去的距離才叫“近”。
這方面比較典型的是上海的“阿拉社區”。“阿拉社區”最大的優勢在于將硬件設備零成本進入小區,并安裝在每一棟樓的入口處,有點類似分眾傳媒,進進出出都會看到一個顯示屏豎在門口。如果只是一個廣告顯示屏,就沒有必要把它跟社區平臺掛鉤。關鍵在這個平臺上給出了很多社區服務功能,除了一眼就能想到的物業信息公告和商品展示、APP品牌宣傳等作用,還有“一鍵呼叫”功能(針對老年人不習慣使用智能機開設的“一鍵操作應用”),周邊商超比價,刷卡支付水電煤,以及顯示屏下方放置快遞郵件的智能儲物柜。
回到文首所言,“進社區”是社區創業者要面臨的第一道坎,從線上切入多集中在零售商品的優惠力度上,從線下切入就必要經過小區大門(物業)。做優惠那是土豪干的事,與物業或居委會合作,那才是方便之道,如果你“上頭有人”,自然更好!【責任編輯/鄭希】
本文為彭成京供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稿件。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