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O2O正在群死群傷!趕快調整思路吧,別再“2”個沒完了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這兩天,業界一點不缺重大新聞。

    9月8號,周鴻祎和酷派的恩怨情仇引爆眼球。雖然有酷派副董蔣超又是扮可憐陳訴前情(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又是對天發誓說些“不得好死”等罵街之詞,但是,話多不甜,膠多不嚴,是非曲直,自有公理。事兒鬧得再大,無非兩種結局,或尊重協議,或法庭上見。

    9月9號,蒂姆·庫克又來和中國人民做“腎交易”,這次的割腎工具,是玫瑰金的iPhone 6s Plus。但有外媒報道說,除了一年一款新顏色,蘋果的創新,可能就此見底。

    好吧,好吧,讓八卦的歸八卦,產業的歸產業,我們還是看看前段時間火得不行的O2O,據說現在也開始讓投資人鬧心了。

    昨天有文章說,因為投資人擔心被插上“燒錢”的標簽,有O2O企業竟然懇請來采訪的記者,在文章中別提“O2O”。

    額滴神,這是啥世道啊。還只在兩三年前,BAT為了O2O布局而“買!買!買!”看到遍地鈔票,一大批創業者也趨之若騖,隨便拿個方案,翻出一些注冊用戶數、活躍用戶數、有效用戶數和潛在用戶數,然后打個包,恭恭敬敬地呈給投資人:“喏,這就是我最值錢的,還行業領先喲!”高高在上的投資人只瞄了一眼,然后不懂裝懂地大喊:“哇,這么牛逼,投!投!投!”

    熱錢吹出了泡沫,風口卻遲遲不來。據說某團網在年初拿到了6億美刀,幾個月就敗光了,因為每個月就要燒掉6億人民幣。

    燒完了錢,怎么辦?沒辦法啦,要么繼續燒錢,要么大家玩“干瞪眼兒”。還據說,一大批無計可施的外賣、洗車、按摩、配菜和美容等行業的O2O公司,響都還沒響一聲,就安安靜靜地死掉了。

    為何如此?因為很多O2O公司,其實就是起個橋梁作用的“2”,它們挑不起線上線下這兩個“O”,影院、餐館、KTV、洗車店、美容院,哪一個都不是自己的,當然,用錢燒出來的客戶資源,更不是自己的,今天來,明天就跑沒影兒,空留一個“注冊用戶名”給你做念想。

    所以,沒有自己的“O”,如果再沒有錢,你啥都不是。3年了,誰還記得BAT當初收購過誰,誰還會在乎收購來的公司有什么現狀。

    在O2O群死群傷的時候,有些人才納過悶來,互聯網沒有超能力。但另有一些電商大人物,卻是早早看穿了這一點,爭相往傳統行業撲騰。

    仔細想一想,國家一直說的是“互聯網+”,業界也有人在說“+互聯網”,不管是哪一種,+的旁邊,一定是實體。

    所以,最近有京東商城的強哥和永輝結盟,阿里巴巴更猛,吞掉銀泰百貨不說,還看中了蘇寧云商遍布全國的1600家門店,最后又和德國連鎖巨頭麥德龍合作。還有最大的電商失意者——國民公公王健林,近期也和蘇寧的張近東走到了一起。

    世道在變,陳舊的互聯網觀念,也該改一改。以前,大家都說放水養魚,看未來幾年的變現能力,但互聯網的競爭,從來比的是速度,一招鮮,才能吃遍天。你今天英雄,明天可能就是狗熊,除非你是BAT,或是奇虎360,否則,在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的互聯網時代,沒有誰有耐心給你幾年時間去等待變現。

    馬云就改了觀念。原來他說“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現在他也承認“其實生意從來就沒有好做過”。他以前說“電商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行業,但也會基本取代”,他現在說“如果說過去二十年屬于互聯網企業,未來三十年屬于傳統企業。”

    馬云的觀點和張近東最近說過的一句話頗為吻合。張董說,“誰抓住了線下,誰才有能力去沖擊更高的高度,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房地產業支撐不起中國經濟,沒有實體背書的互聯網,同樣支撐不起中國經濟。那些線下基礎為0的O2O,是該調整下思路,在實體資源上發發力,別再“2”個沒完沒了。【責任編輯/鄭希】

    本文為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O2O正在群死群傷!趕快調整思路吧,別再“2”個沒完了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