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疫情、低端芯片短缺等多種因素之下,小米集團(1810.HK)交出了一份不太理想的成績單。
近日,小米集團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小米一季度總營收達73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滑4.6%;期內虧損5.31億元,去年同期盈利77.89億元,經調整凈利潤達28.59億元,同比下滑52.9%;毛利率為17.3%,同比下滑1.1個百分點。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營收下降與手機業務收入下降直接相關,該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由去年同期的515億元減少11.1%至458億元。此外還有投資虧損、物流成本上升以及供應鏈短缺等負面因素影響。
不過也有積極的一面,小米高管透露智能手機業務“站穩高端市場”,平均銷售價格增長14%,創歷史新高;IoT業務毛利率創歷史新高,同時公司持續加碼智能汽車。
二級市場方面,小米集團股價近期持續下行,截至5月20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11.74港元/股,目前已較去年6月高點下滑超過61%,同時也低于發行價31%,總市值為2937億港元。
智能手機營收下滑11%
自2018年上市以來,小米季度營收首次出現同比下降。
根據小米集團5月19日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其實現營收734億元,同比下滑4.6%,環比下滑14.3%。
據了解,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智能手機業務上,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分部收入45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515億元下滑11%。
按照港股會計準則,第一季度小米凈虧損5.31億元,去年同期為77.89億元,調整后凈利潤28.59億元,同比下滑52.9%。其中,投資愛奇藝、金山等公司帶來的虧損,是小米在這一季度凈利潤腰斬的主要原因,財報顯示,小米2022年第一季度因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投資虧損為36億元,而在去年同期是收益21億元。
從營收結構來看,小米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三大塊業務貢獻的營收占比沒有太大變化,智能手機營收占比依舊在60%以上。
不過,小米在這一季度賣出的手機數量比去年第一季度少了超過兩成。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940萬臺,這一季度出貨量跌到3850萬臺,同比減少了22.1%。
小米在財報中解釋稱,核心零部件供應的持續短缺、新冠疫情反復及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對整體智能手機市場的需求及供應帶來了較大影響。
事實上,如今整個智能手機行業都不景氣。根據Canalys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整體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10.5%,中國內地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18.2%,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跌到了第五位,市占率為13.9%。
雖然出貨量下降,但本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機ASP(平均銷售價格)達到1188.5元,同比增長14.1%,創歷史新高。根據小米方面披露的數據,今年一季度,高端智能手機全球出貨近400萬臺,在中國4000-6000元價格段智能手機份額,列在安卓智能手機第一。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除了出貨量下滑,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毛利率為9.9%,去年同期為12.9%,同比降低3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若干機型的促銷。
智能手機業務下滑之外,對小米業績造成不利影響的還有股權投資虧損。
財報披露,一季度小米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投資公允價值變動為虧損36億元,上年同期則是錄得收益21億元,主要是由于上市股權投資產生公允價值虧損。
市場信息顯示,長期以來小米直接或間接投資了不少中概股公司,包括云米科技、愛奇藝、金山云等,而2022年一季度中概股集體大跌,小米自然也受到波及。
海外收入占比超51%
虧損和下滑之外,小米也有令人欣慰的消息。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194.8億元,同比增加6.8%;毛利率由2021年第一季度的14.5%增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15.6%,創單季度歷史新高。這主要是由于顯示面板等核心零部件價格下降所致。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其AIoT連接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數超4.78億,同比增長36.2%。
不過,業內表示,IoT業務的根基依舊是手機,手機業務的不景氣毫無疑問會影響IoT業務的增速。
另一方面,憑借用戶規模的持續增長、多元收入來源,小米互聯網業務實現穩健增長。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達71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廣告業務收入達到45億元,同比增長16.2%;游戲業務收入為11億元,同比增長3.0%;境外互聯網業務收入為16億元,同比增長71.1%。
2022年3月,全球MIUI月活躍用戶數達5.29億,同比增長1.04億。在全球化戰略的扎實推進下,小米境外業務保持穩定健康發展。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境外市場收入375億元,占總收入的51.1%。
據Canalys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按智能手機出貨量計,小米在全球49個國家和地區排名前三,在全球68個國家和地區排名前五。其中在歐洲地區智能手機市占率為19.7%,排名第三。
此外,對于備受矚目的造車業務,因尚在投入階段,本季并未透露太多新消息。
2021年3月,小米宣布造車,并要在未來十年投入100億美元,這被視作是小米未來最重要的第二增長曲線。去年年報發布時,小米稱將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研發拓展,并給出時間線,“汽車將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財報顯示,加上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的開支,今年一季度小米整體的研發開支達到35億元,同比增長16%,增速較去年全年的42.3%有所下滑,但占營收比重比去年全年提升0.76個百分點,達到4.77%,2020年為3.76%,呈現持續上升勢頭。【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長江商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