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一封特斯拉溫州車主陳先生的道歉信,引發軒然大波。信中陳先生稱,雖明知自己誤踩油門,但心有不甘,便從2021年 8 月份開始捏造內容。
但就在大家認為特斯拉被沉冤昭雪時,事件卻出現反轉。
同樣參與過特斯拉維權的韓先生隨后爆出和溫州陳先生的聊天記錄,陳先生聲稱道歉信是“特斯拉寫的”。
天津韓先生與陳先生的微信截圖
一封道歉信,像拋到平靜水面里的石塊,似乎攪起的遠不是漣漪,而是漩渦。
溫州特斯拉車主道歉:想剎車卻誤踩油門
2020 年 8 月,溫州車主陳先生稱,在距離停車場100米左右地方,他的特斯拉失控加速,踩剎車沒起作用,連撞十幾輛車,才停下來。
特斯拉配合執法部門和該鑒定機構,調取車輛EDR(Event Data Recorder,汽車事件數據記錄儀)數據并進行解密,獲得了車輛“黑匣子”上記錄的事故發生時的行車數據。通過對比特斯拉云端后臺數據以及車輛EDR數據,鑒定機構給出的結論是:車主誤踩踏板,導致車輛發生事故。
不過,5月9日,特斯拉溫州事件當事人陳先生在微博賬戶上發布公開道歉信。
陳先生在道歉信中稱,事故發生當晚,他駕車回家,在小區內部道路突然發現前方有人,本想踩剎車,卻踩了油門,車輛沖入停車場,連撞多車。
事故發生后,陳先生稱,雖明知自己誤踩油門,但心有不甘,便從2021年 8 月份開始捏造內容。
溫州陳先生道歉信
道歉信牽出信息:封先生、張女士、韓先生和某平臺
陳先生稱,維權過程中,其他自稱維權車主與其聯系。
“上海車主封先生主動聯系我,并給我介紹了某平臺,平臺給我安排了律師,一審律師的所有費用都是這個平臺所出,我自己未支付任何一審律師的費用。河南車主張女士和天津車主韓先生,也有聯系我。”
陳先生稱,他曾經加入維權車主群,但后因思路理念不一樣退群。審判決作出后,河南車主張女士邀其一起聯名集體訴訟,但被其拒絕。
陳先生的心中,透露出三個維權車主:河南張女士,天津車主韓先生和上海封先生。
此前,特斯拉在官方微博曾發布信息稱:關于上海車展現場維權事件,有網友提供信息表明,封某某、韓某等人是此次車展維權事件的主要組織策劃者。不過,該微博已被刪除。
陳先生信中透露的某平臺,未交代名稱。據虎嗅消息,該平臺是一家律師平臺,但出資人等信息未能公開。
河南張女士,是 2021 年上海車展站在特斯拉車頂維權的車主。
2021年2月,車主張女士父親張先生沿341國道行駛時與其他車輛發生碰撞。當晚,交警方面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 認定張先生違反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的規定,事故中承擔全部責任。特斯拉稱,愿協助張女士完成車輛維修和保險理賠事宜,遭張女士拒絕。
3月6日,張女士將全車貼上封條拒絕車輛檢測,并提出要求退車、賠償精神損失費、醫療費、誤工費等訴求。
3月9日,鄭州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邀特斯拉和張女士調解,最終張女士同意選擇第三方檢測技術機構鑒定,并簽署調解書。
當天下午,張女士反悔,再次將貼著封條的事故車重新堵回特斯拉門店,明確對特斯拉工作人員稱不會接受不會認可任何第三方檢測結果,也不會接受任何調解,并繼續通過坐在車頂用喇叭循環播放錄音等方式維權。
對于張女士質疑剎車失靈,特斯拉查看與分析車輛數據和現場照片發現,車輛在踩下制動踏板前的車速為118.5km/h,制動期間ABS正常工作,前撞預警及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啟動,并發揮了作用,未見車輛制動系統異常。
張女士不滿上述鑒定結果,稱當地市監局給出的鑒定機構“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不可信,有可能和特斯拉有“貓膩”,張女士選擇繼續維權。
天津車主韓先生,也是一名特斯拉維權車主。
2019年6月,天津車主韓潮先生,在特斯拉官網購買了一輛型號為P85的官方認證的二手Model S。特斯拉官方承諾,該車無重大事故,不是火燒和水泡車,不存在結構性損傷。
據韓先生描述,車輛僅使用兩個月,就多次維修,2019年6月5日至8月24日,在線可查的維修記錄共計7次。
車主韓潮先生通過第三方檢測機構鑒定,結論是:該車C柱以及后翼子板有切割焊接,要求原價換車或者退車,遭到特斯拉拒絕。
韓先生隨后發起訴訟,2020年12月,一審判決書顯示:特斯拉公司構成欺詐,應向韓某(韓先生)退還379700元購車款,并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賠償1139100元。
車主韓先生稱,一審宣判后,特斯拉方面提起上訴,二審結果尚未公布。
韓先生被傳喚通知書
兩名維權車主:道歉信是特斯拉寫的
針對溫州陳先生的道歉信,河南張女士、天津車主韓先生均作出回應。
河南張女士通過微博賬號 @淡水里的珊瑚 回應稱,溫州車主所謂的道歉信中存在不實內容。
她質問溫州車主陳先生:“你道歉或是妥協,是你跟特斯拉的事,為什么要往我的身上潑臟水?……特斯拉寫的道歉信,然后讓你發布的?”
河南張女士微博賬號@淡水里的珊瑚內容
河南張女士詳細介紹了陳先生與其聯系過程:
2021年3月10日,陳先生主動添加其微信,希望張女生給予維權上的協助。2022年3月29日,張女士微信詢問陳先生:“集體訴訟車主聯名書,你參加嗎?”陳先生回復:“二審維持原判,搞不過,不搞了?!?/p>
張女士認為,無論國內外,集體訴訟都是合法維權的形式。
“現在二審敗訴后,居然對曾經幫助過他的“戰友”反咬一口,用特斯拉幫他寫的聲明攻擊我,請問到底是誰蠱惑了他?”張女士稱。
天津車主韓先生通過微博@ID_韓潮 發文稱,溫州陳先生與特斯拉之間的名譽權糾紛與其無關,“干啥要把我代入進來?”
韓先生在文中稱,陳先生的道歉信系特斯拉所寫,并稱陳先生此舉是為了降低處罰或者取得諒解潑別人臟水。
韓先生在微博中還透露,被特斯拉起訴名譽權的幾位車主,累計索賠額度已超過2000萬,而特斯拉起訴他的索賠額度為505萬,他起訴特斯拉要求賠禮道歉的索賠額為0。
天津韓先生微博賬號ID_韓潮內容
5月10日,天津車主韓先生訴特斯拉名譽侵權一案開庭。而道歉信中的上海封先生,至今未有回復。
不過,有不少網友在微博上@封士明 詢問:“特斯拉溫州車主道歉信中,那個上海封先生是不是你?”
針對上述詢問,博主@封士明 沒有回應。該博主標注為“資深汽車達人、汽車博主”。
車輛維權:越是撲所迷離越要講究物證
特斯拉車主維權,到底應該如何看待?
上海一名民事權利律師告訴《超源力》,越是在情況復雜的時候,越是要堅持物證第一的原則。
“不要過多關注各個平臺上的人說了什么,要看到底有什么證據。”該律師指出,因為各種說法無法最后確定權責,也是對定責的一種干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據其分析,目前的幾個維權案例,比較明顯的是,消費者和廠家之間缺乏解決問題的必要互信,雙方都對對方高度提防,這樣只能靠時間和各方提供的扎實證據來解決問題。
一名不愿具名的車企銷售人員告訴《超源力》,國內汽車行業維權案例,各種各樣,花樣繁多,但最終要靠證據說話。
“比如車載黑匣子等技術手段的運用,可以解決很多糾紛?!痹撥嚻箐N售人員指出,車主因為各種原因采用不同的維權形式,這都可以理解,但是雙方最終要用物證說話,不管維權多長時間。
也有車企人士告訴《超源力》,維權是售后服務中的重要一環,維權也是常事,不必大驚小怪。但是,需要觀察的是:什么因素讓維權變得錯綜復雜?車企之間、客戶群之間等等因素,一旦引入到一起普通的維權案例中,事情就變得沒完沒了。
“當然,沒有質疑和挑戰,不吵不鬧,行業多無趣啊。問題暴露出來,行業才會產生更高層次的應對辦法,行業因此會更進一步?!鄙鲜鲕嚻笕耸空f?!矩熑尉庉?慶華】
來源:超源力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