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8日,路透社援引的一份印度法庭文件顯示,小米印度公司指控印度打擊金融犯罪執法機構在問詢其高管時使用“極端的身體暴力和脅迫威脅”手段。
在5月4日提交的文件中,小米印度公司指稱,印度執法機構的官員警告該公司前總經理馬努·庫馬爾·賈因(Manu Kumar Jain)和首席財務官薩米爾·拉奧(Sameer B.S. Rao)及其家人,如果不按要求提交相關聲明,“將面臨可怕后果”。
觀察者網就該報道聯系小米集團,對方相關人員表示“在新一輪聽證會舉行前,暫不予置評”。
印度執法機構“中央執法局”則否認了相關指控。該機構在一份聲明中稱,小米方面的指控是“不實且毫無根據的”,該公司高管在對其有利的環境和場合下自愿提交了相關陳述。
自今年2月以來,小米印度公司一直在接受印度執法機構的調查。上周,印度打擊金融犯罪機構“中央執法局”查扣了小米印度約48億元人民幣的資產,理由是該公司違反印度《外匯管理法》、非法向境外機構匯款。
小米否認有任何違法行為。小米印度公司向觀察者網表示,該公司所有運營活動都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將繼續與當地政府保持密切合作,澄清任何誤會。
當地時間5月6日,印度法官在聽取律師意見后,暫時擱置了執法機構扣押小米資產的決定,下一輪聽證會將于5月12日舉行。消息人士稱,解除扣押的條件是小米向印度政府通報特許權使用費等資金轉移情況。
隨后小米印度方面指控稱,該公司高管在4月份多次出庭接受質詢時遭到印度執法機構的恐嚇。在提交給法庭的文件中顯示,賈因和拉奧在某些場合遭到威脅,如果他們不按照印度執法機構的要求提供陳述,將會帶來可怕的后果,包括被捕、職業前景受損、刑事責任和身體暴力。
“高管們在一段時間內頂住了壓力,但在極端敵對的羞辱壓力下,他們最終妥協了,并非自愿地做出了一些聲明。”小米印度方面稱。
印度中央執法局否認做出了相關威脅。該機構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是一個“具有強烈職業道德的專業機構,在任何時候都沒有對相關公司官員進行脅迫或威脅”。
賈因目前是小米集團駐迪拜的全球副總裁,他對小米在印度的崛起功不可沒。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出貨量達800萬部,環比下滑24%,市占率降至21%,但仍位列第一;realme、vivo、OPPO也位居前五,四家中企合計占據64%的印度市場份額。
市場上有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初,在印度正式注冊的中資企業超過500家,絕大多數為私人有限公司,部分為獨資子公司、合資公司,少量為代表處、項目辦公室等。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特別是中印邊境對峙后,印度國內反華情緒高漲,中資企業在印營商環境急劇惡化。
自2020年6月起,印度政府已先后封禁300多個與中國有關的應用程序,包括TikTok、WeChat(微信海外版)、UC Browser (UC瀏覽器)、Bigo Live(直播)、SHAREit(茄子快傳)等廣受歡迎的視頻分享社交或直播平臺,稱這些應用軟件對印度的主權、領土完整及安全構成威脅。
2021年12月,印度稅務稽查員突擊搜查了小米印度公司。法庭文件顯示,在收到稅務機關的信息后,負責調查違反外匯法等問題的印度中央執法局開始審查小米的特許權使用費支付問題。
今年4月30日,印度中央執法局表示,小米技術印度私人有限公司(XTIPL)以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三家海外實體支付了相當于555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8.07億元)的外匯,盡管小米印度沒有從這些實體那里獲得任何服務,此舉涉嫌違反印度《外匯管理法》。
“如此巨額的特許權使用費是按照其母公司的指示匯出的,”印度中央執法局稱,向另外兩個身份不明且不相關的美國實體匯款也是為了“小米集團的最終利益”。
小米印度提交的法庭文件透露,在調查期間,印度執法機構“在極端脅迫下”于4月26日“命令和強迫”小米印度首席財務官拉奧在陳述中加入了一句話:“我承認XTIPL已經按照小米集團某些人的指示支付了特許權使用費。”
然而就在一天后(4月27日),拉奧撤回了相關表述,稱其“不是自愿的,而是在脅迫下做出的”。兩天后,印度中央執法局宣布扣押小米印度銀行賬戶中的資產。
“我們相信我們向銀行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和賬單都是合法且真實的。小米印度支付的這些版稅均用于我們印度版本產品中所使用的授權技術和知識產權。對小米印度來說,支付此類版稅是合法的商業行為。”小米印度日前向觀察者網表示。
對于小米在印度的遭遇,出口管制專家、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詹凱在接受觀察者網采訪時指出,印度方面在對小米的執法過程中,存在“超量”的行為。目前來看,印度扣押小米巨額資產的動作與小米印度可能帶來的潛在危害嚴重不對等,可能涉嫌司法濫用。
他認為,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海外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近些年的營商環境、政治穩定性都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例如印度這兩年對中國企業抬高合規門檻,也導致一些中資企業撤回國內。對于致力于在印度本土化、長期發展的企業來說,如果受到當地政府的不當對待,將對中國乃至全球投資者的信心造成嚴重打擊。
“任何企業在國際化的過程中,不可能只考慮法律一個因素,包括歐美企業在進行跨國投資前,都會評估當地的政治風險、市場環境等因素,”詹凱認為,印度此次對小米的行動可能夾雜政治因素,并非出自純粹的維護貿易或法律動機。
但他也提到,相關指控還要看印度最后公布的調查結果,如果小米真的是違規、存在逃稅等行為,被印方找到了真憑實據,小米也不得不接受印度法律的懲罰。如果印方沒有證據證明小米違規,那只能說明相關動作就是針對中國企業,相信中國外交部、商務部也會做出對等回應。
針對小米在印度遇到的困難,5月4日,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楊散逸撰文指出,小米公司除了在印度積極配合應對外,也可以依據國內相關法律規定,申請國內稅務機關與印度當局開展相互協商程序的談判來維護其稅收利益。但是相互協商程序的前提是要簽訂多邊預約定價安排,或者一方的調整引起另一方相應調整。
他在文中也提到,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的時候,其股權構架不要僅僅考慮眼前的利益,大量通過避稅地來節約稅款,也更多地要考慮如果在被投資國受到不公平待遇,其構架和利潤模式是否能夠獲得母國在國際法框架下的保護,不要為了蠅頭小利而失去強大的保護傘。【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觀察者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