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這些用幾年時間就走了傳統玩家幾十年路的互聯網企業,接下來應該怎么去玩?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互聯網企業在大肆鼓吹龐大用戶的今天,到底擁有多少用戶才算是分水嶺?在本文的作者看來,平臺有了1億用戶后,便成了“流量黑洞”。就拿近兩年發展迅猛的互聯網電商而言,幾乎用幾年的時間,就走了傳統玩家幾十年的路。對唯品會而言,規模效應的路已經擺在面前,未來唯品會必以大數據作為跑鞋和驅動器,在規模效應之路上疾馳。

    互聯網的魔力正在于規模效應——強者恒強、贏家通吃。

    之前,eBay、阿里、京東莫不如是。它們以商業互聯網先鋒的身姿,搶奪傳統玩家“口中之食”,獲得自己一席之地。占位搏殺中,聚集優勢兵力,單點強壓,尖刀突破,專注經營,引爆規模,由此,做大做強,再進入下一階段的生態化競賽,深入滲透產業與用戶,并由此拿到規模效應的門票。

    生態型互聯網企業,多少用戶,算是分水嶺?小郝子個人判斷是1億。因為,根據梅特卡夫定律,網絡平臺的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平方而增長。換句話說,平臺有了1億用戶后,便成“流量黑洞”無疑,覆蓋各種場景入口,資金規模提高收益率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平臺產品的流動性。這是一個正向的良性循環,具有自我成長的能力。

    而京東、eBay注冊用戶超過1億,耗時9年,淘寶成就該規模,用時7年,如今,唯品會同樣用了7年,跨入了分水嶺的另一頭,不可謂不快。


    對唯品會而言,規模效應的路已經擺在面前,剩下的,便是為了達成目標,一次又一次地挑戰、顛覆自我。就像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所說:“挑戰和發展決定著公司的價值”。

    在小郝子預測,唯品會必以大數據作為跑鞋和驅動器,在規模效應之路上疾馳。

    后臺:大數據開拓

    其實,在電商領域闖出一番天地,就好比摩西帶領在埃及為奴的以色列人逃亡、建國——前途未卜,后有追兵。對唯品會而言,大數據就是其開路紅海的神通。

    按照哥德爾第一定律:一個運轉有效的體系,其內部必定邏輯自洽,但凡是邏輯自洽的體系,就一定有邊界。任何商業體要不斷做強做大,就必須持續擴張他們的邊界,大數據正可作為開疆拓土的利器。


    毫無疑問,對電商而言,邊界局限最顯著的,當屬后臺的倉儲物流,其效率高低,直接決定著電商玩家的“顏值”。從財報上看,唯品會的倉儲物流成本隨業務規模擴張不斷上升,但它占總收入的比重卻從12%以上降至如今的10%以下。這樣反向的關系,正是依靠大數據的力量。

    在唯品會高級副總裁唐依智總結:倉儲方面,用數據優化不同商品的存儲位,方便揀選,不斷改進揀選路線,提升出庫效率。同時,建立數學模型,減少貨品占據貨架的機會成本,運輸車輛在倉庫門口“趴車”的時間成本。由此,高時效對接,少無效等待。

    此外,支干線運輸上,唯品會也通過數據手段,不斷突破原有的效能邊界。例如,第三方數據顯示,廣州昆山班車定時對開,單程1768公里,卡車限速89公里,均載86方。一般的社會物流走那么一趟,時效42小時,價格1.5萬元,而唯品會,在運行數據優化下,走一趟,時效28小時,成本1.2萬元,省時14小時,降成本3000元。這還是1年多前的數據,如今,在均載方數、運行時長方面,唯品會還在持續升級。

    不難想見,隨著唯品會規模的擴張,規模經濟效應越發明顯,只要后臺的大數據傳統一直保持,那么,唯品會倉儲物流的效能就存在不斷優化的空間,規模效應的正循環便不在話下。

    前臺:大數據賦能

    的確,一切的商業競爭,都是效能高下的競賽,但同時,也是用戶習慣的占位。電商之戰,第一層次是價格的降低,第二層次是空間競賽,最后是用戶習慣的終極之戰,它更離不開大數據賦能。

    唯品會的特賣模式,性價比的表面下,還須有比其他玩家更優質的服務,這些,是基于信息公開的需求匹配效率,滿足用戶最本真或者原生的欲望。甭管是“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還是“冷艷高貴接地氣,奔放洋氣有深度”,都能與之對應……如此,才能搶奪與用戶的關聯,這是電商的最高階段,本質上,得從精準的人群畫像著手。

    因此,唯品會多維度地辨識與打通用戶ID,進行大數據的整合創新。比如,每個用戶基本上有通信ID(手機號與Mac地址)、社交媒體ID、現實ID(身份證)、支付ID、會員ID(會員卡信息)等諸多數據信息,基于ID,還會留下地理位置數據、場景需求數據(不同場景偏愛什么)、消費數據(刷卡、券)等足跡。

    針對這些ID識別打通,并進行多維度的大數據整合、分析,也就意味著唯品會對用戶的畫像描繪越精準,由此匹配和展現出的商品或服務就越能打動其消費欲望。它將遠比人口屬性、地域分布、媒體接觸、興趣愛好、生活形態等范式分析更“接地氣”。

    特別是,如今9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別說人家是“非主流”,用不了幾年,你才真的變“非主流”),電商走向更精準的多元“唯我”市場。同時,移動、社交、碎片化的趨勢,正在打破傳統電商中依賴搜索的中心化結構。用戶習慣的這一系列改變都需要大數據疏通個中關系鏈和交易鏈。


    比如,大數據挖掘下,針對亞洲女性28%晚間“床上購物”的習慣,開設晚8點移動特賣專場,滿足“晚購床族”;根據不同用戶的瀏覽、購物習慣,給予不同展示頁面,實現“千人千面”;與目標客群喜愛的綜藝電視節目合作,展開“搖一搖”等多屏互動營銷……

    有基于此,大數據不斷在CRM方面持續賦能,形成高用戶黏性,就如同蓄養了一個用戶池,拉新與營舊保持著良性循環,從而升高水位,潔凈水質。用戶不竭,復購不止,電商不息,唯品會自然享受強者恒強,贏者通吃。

    只是,近兩年,唯品會的確發展太快,幾乎用幾年的時間,就走了傳統玩家幾十年的路。所以,大數據相關的工作量飆升,團隊人才亟需補充,這將考驗創始人沈亞、洪曉波的管理智慧和平衡藝術。“步伐快了,靈魂也要跟得上”,不是么?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不光是電商,很多互聯網企業都通過更為先進的技術手段,更為高效的傳播途徑,只用了幾年時間,就走完了傳統玩家幾十年的路。一夜之間,似乎造富了很多互聯網企業,但同時也摧毀了很多企業,那些過分看重用戶數量的增長,而忽視了幾何增長用戶背后潛藏的問題,最終因為一點疏漏,造成類似用戶數據泄露等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讓公司產品最終毀于一旦。【責任編輯/鄭希】

    作者小郝子,微信公眾號:郝聞郝看

    來源:郝聞郝看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這些用幾年時間就走了傳統玩家幾十年路的互聯網企業,接下來應該怎么去玩?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