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麥當勞不再固守“老傳統”,但它就真的可以搭上互聯網這艘大船?(含互動話題)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前不久,跨國快餐巨頭麥當勞放下身段跟外賣O2O平臺“餓了么”合作,并開放自己的產品信息,這被認為是麥當勞在中國互聯網化的標志。在這互聯網時代,麥當勞還會做出什么改變呢?中國的消費者會買單嗎?

    【話題】外賣O2O會讓您放棄這些洋快餐嗎?

    對于全球最大的連鎖快餐企業之一的麥當勞要擁抱互聯網,是真的嗎?

    2015年的這個夏天對于麥當勞可真夠忙的,6月張家茵率領麥當勞中國的同事們,穿著黑色T恤衫,到上海市中心核心商圈的門店里,輔導顧客使用電子點餐機。進駐中國25年之后,麥當勞第一次把食譜制定權“授權”給顧客,并鼓勵用戶給自己的“專屬漢堡”命名、合影并上傳到社交媒體。7月初,有媒體報道稱麥當勞已經與某外賣O2O平臺及旗下第三方物流達成合作。雙方將以試點的形式首先在山東青島及周邊區域的33家麥當勞餐廳展開合作,并推出滿30元減7元的促銷活動。

    對于全球最大的互聯網連鎖快餐企業之一的麥當勞為什么會做這樣的舉動呢?

    麥當勞作為快餐業國際巨頭,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進入了中國大陸市場,在國內已經擁有超過2000家餐廳。然而其近年來的發展已經開始陷入了不小的困境,事實上,除了歐洲市場有所增長以外,近兩年以來麥當勞在全球的銷售都遭遇了嚴重挫折,包括其發源地—美國市場。最近三年麥當勞的財報顯示都狀況堪憂:2013年,麥當勞第三季度在亞太、中東、非洲地區的業績就已下滑9.9%。麥當勞2014財年的財報顯示,2014財年全球同店銷售下滑1%,全年營收為274億美元,比2013財年下滑2%,全年總運營利潤為79.5億美元,比2013財年下滑9%。麥當勞201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第一季營業收入同比由67億美元下跌至59.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1%;凈利下跌32.6%至8.115億美元。

    “以前麥當勞這樣的‘國際品牌’對消費者的影響力很大,但現在國內有這么多風格的餐飲業可供選擇,我們已經不能說,老大就是最好的了。”張家茵坦言,麥當勞要創新就要冒險甚至不怕犯錯,因為要讓它永遠年輕。

    在互聯網席卷餐飲的大潮中,對于一些大的連鎖餐飲企業不得不隨波逐流,如果還是一味的堅持原有狀態,只能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被互聯網的大浪所淘汰!

    一,被迫迎合O2O,提升市場份額

    O2O時代的到來,豐富了消費者的口味,消費者有了更廣的消費渠道,讓消費者可以更方便更快捷的消費,不必為了請客拿著厚厚的一落現金,顯擺著好像你有很多錢似的!

    O2O的到來,讓消費者不用擔心消費過多而拿的現金不夠,這樣丟人丟面的事情不會再有,只要你的卡中有足夠的現金,只需掏出手機進入團購網站,輕輕的一點確認支付,消費就成功了!

    整個7月,張家茵和她的麥當勞中國團隊忙得不可開交。除了常規的媒體溝通會,還要舉辦自媒體見面會、餐廳現場宣傳。這樣做的目的是就是保證自己在所有傳播平臺有足夠的曝光度。許穎婷透露:“現在整個麥當勞中國有70%-80%的公關預算都用于互聯網。”

    看來麥當勞為了迎合O2O真的下了血本了,或許只有這樣才能為連續下滑的銷售額加點分吧!

    二,品種再多樣,口味才是王道

    對于純正美國口味的麥當勞,近年來也是不斷推出新品種,雖然能激起不少消費者的購買欲,但口味才是留住顧客的最重要原因!

    古人云:”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中國和美國的差異化發展導致兩個國家人們的消費習慣,消費口味也是不同的。、麥當勞雖然看好中國的這個大市場,但對于自己本身產品的口味為什么不肯做出迎合中國人消費口味的改變呢?是在堅持自己的特色還是在玩個性啊?

    可口可樂曾在中國有著很多消費粉絲,但百事可樂這個后起之秀正是看好這個市場,抓住機遇迎合消費者的需求,用當下流行的明星做代言,大肆做廣告宣傳,再加上口味上稍加改變,迅速占領了這個市場,打了可口可樂個措手不及。

    同是飲食行業,肯德基為什么比麥當勞在中國賣得好呢?

    原因很簡單,肯德基的食品更符合中國人的口味,更能獲得國人的青睞!

    “實際上天天喊O2O,天天喊社會化營銷,其實都可以通過刷屏、刷粉做到五星評價。”在某洋快餐連鎖品牌供職十多年的資深經理人李春波(化名)直言,互聯網曝光度只能為麥當勞導入新用戶,但最終能不能留下用戶,還是要回歸餐飲業最基本的兩點:一是好口味,一是安全的食品。如果這兩件事情做不到,那再好的營銷手法也起不到作用。

    三,支付繁瑣,讓消費者情何以堪

    據有消息透漏:截至今年7月1日,麥當勞中國僅有44%(約970家)的門店支持刷卡,這意味著,另外56%的門店只能用現金支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大力推廣下,中國許多二、三線城市的小餐館,已經可以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付款。

    “船大難掉頭。”這背后的邏輯是,在數字化的道路上,1家餐廳和22000家餐廳不同,小兩口夫妻店和全國超過10萬員工也不同。許穎婷說,小餐館的點餐環節可以全部用I-Pad或手機完成,甚至有的小餐廳把二維碼貼出來,就說自己已經開通了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而麥當勞要給一家家門店安裝電子點餐系統,當顧客點餐時,先把單從點餐系統派給咖啡、普通漢堡或者“自創漢堡”,再把信息接到收銀機、排班系統、訂貨系統……

    同為洋快餐,肯德基已經走完餐飲行業從選餐、預定、支付、到配送對的整個互聯網閉環。6月30日,肯德基中國宣布與支付寶達成全面合作,計劃在全國餐廳逐步推廣這一支付服務。今后,顧客只要出示支付寶錢包付款碼,讓收銀員掃一下后,2秒即可完成付款。而麥當勞還在趕路。麥當勞的一位發言人近日表示,將在不久在中國試點手機下單和手機支付服務。

    麥當勞在中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搭上互聯的大船后能否順風順水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以前,麥當勞將肯德基等連鎖餐廳看成最大的競爭對手,但是現在,情況也發生了變化:第三方的外賣020平臺對它構成了極大的威脅。麥當勞等餐廳必須得學會互聯網的新玩法,而不是固守著食材、口味不向中國元素妥協、消費方式不會改變的老傳統。傳統也是需要常變常新的,這才是有活力的傳統。【責任編輯/梁浩】

    來源:龍飛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麥當勞不再固守“老傳統”,但它就真的可以搭上互聯網這艘大船?(含互動話題)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