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自2013年下半年開始,互聯網醫療領域逐步受到資本的關注。僅2014年,國內互聯網醫療行業融資交易就達103起,披露融資額14億美元。其中,天使輪30起,A輪48起,B輪10起,C輪10起。到2015,熱度仍是不減。據已經公開的信息,上半年,拿到天使輪的就有17家,Pre-A輪的有3家,A輪的34家,B輪的有7家,C輪的有4家。
為了支持“互聯網+醫療”國家可沒閑著。2014年8月,國家衛計委發布《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之外關于移動醫療的提案也在多個政府重量級文件中提及,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 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等。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更加燃起了醫藥企業布局移動醫療熱情。
如此熱鬧的移動醫療領域,無非都在覬覦“美好的明天”。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整體規模為113.9億元,其中移動醫療達到30.1億元,占比26%。預計到2017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整體規模將達到365.3億元,移動醫療將突破200億元。
然而,這看似美好的百億級市場卻面臨著現實的尷尬,整個行業雷聲大雨點小,成熟的平臺仍無形成,既沒有一統天下的大平臺,行業內各家也都處在虧損或“戰略性虧損”邊緣。所有平臺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如何實現這三大閉環:人與服務的閉環,線上與線下的閉環以及產品本身的閉環,即預約醫生、掛號、支付的閉環。
在這三者中,線上線下的閉環恰巧是最關鍵的,傳統醫療公司憑其多年積累,借助最核心的線下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相關醫療資質,吸引互聯網公司跨界合作構建線上移動網絡,但因網售處方藥還沒解禁,移動問診、電子病歷與線下支付仍隔著政策的坎,線上線下未實現真正的一體化。另外,醫院等醫療機構如何引進并應用物聯網、可穿戴設備、信息化管理等專業解決方案,互聯網企業如何將信息技術收集、軟件體驗、信息交互等融合協同,真正實現數字化醫療,這些都是未知數。
造成如此局面的關鍵還是用戶習慣。一方面,國內醫生長期的生活工作習慣促使他們在心理上仍未接受移動醫療。另一方面,移動醫療專業門檻不低,而我國的醫生行業壓力大,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行業限制多,能適應并運用移動醫療設備的醫生就少之又少。同時公立醫院尤其是三甲醫院醫生工作量負荷大,很難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接打電話、收發郵件、進行在線診療,為客戶提供詳細充足的專業建議。即便是能做到類似“春雨醫生”和“好大夫”這樣的輕問診模式,但僅憑簡單詢問和檢查資料上傳就在短期內做出診斷,這肯定無法達到坐診質量。
對于看上去很美的移動醫療而言,一切才剛剛開始。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