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銳觀察】你準備好用數據驅策公司了嗎?這并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迅速吸收、整合與分析數據的能力缺一不可,而數據又來自內部原有的數據以及未來源源不絕誕生的海量數據,最終你必須把數據轉化成決策,并且以此為本,能在各種狀況采取最適當的解決方案。法國凱捷管理顧問公司「洞見與數據」副總裁JeffHunter表示,他們調查了1000名企業高層,整理出七項企業轉型成「數據為本」的過程中,所需遵循的七大要點。
要點1:從原有的業務與技術中開始著手
想要轉型成以數據為本的公司,首先一定得先確認業務目標,接著便能規劃戰略藍圖,運用新的數據來源,達成你所設定的目標。數據成熟度與技術兩者雙管齊下的起點,將決定未來整趟旅程的行進過程。
要點2:從相互連結的物聯網中建造數據景觀
「物聯網」的實現近在咫尺,而且已經產生(而且會持續產生)史無前例的巨大數據。「存活超過20年的企業,近來不斷設法制定企業數據策略,因為他們里頭有數不清的數據市集(datamarts)和數據孤島(datasilos)」Hunter說。盡管公司組織努力解決數據孤島的問題,但是宛如瀑布般傾瀉而下的數據,只會一再造出新的孤島,除非你的環境已經準備好應付那些海量數據,畢竟現在數據量產生的速度,遠超20年前我們所習慣的步調。
要點3:建立數據科學與分析的文化
想靠「數據」發威,光有技術不夠,還得建立一個理解數據、而且懂得利用數據的文化,兩者缺一不可,文化甚至更加重要。「對我們來說,『懂數據』不再只是副產品,而是重要的資產,你要培養『這是一種資產』的心態,你要知道,數據有可能幫你重整業務流程或挖掘出新的收入來源。」因此,數據科學不該只是幾個人的職責,必須灌輸到整間企業的全體成員身上,讓所有的決策都變得更明智。
要點4:從小做起,不斷迭代
我們可以預期使用者對于資訊與數據洞見的需求會愈來愈多,這表示他們要能隨時隨地獲取這些資訊。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企業可以先從「小事」做起,找到一個可以從數據中直接受益的業務目標,接著反覆改善(iterate),讓團隊不斷汲取經驗,最終能以數據洞悉、解決業務問題,「這個過程可以持續復制、重復消耗,」Hunter強調。
要點5:用數據科學丈量數據科學的成敗
要讓數據當個稱職的主角,你得采用數據科學的方法來判斷數據科學是否成功,這不是什麼跳針的玩笑話。隨著你的企業從數據洞見取得的營收愈來愈多,你得要能辨析數據政策是否產生重要的改變,要發展一套尺度用衡量成敗。「我們怎麼丈量成功或失敗?『洞察』就是我們最重視也最關鍵的KPI。」
要點6:數據的安全與隱私至高無上
只靠直覺行事很糟,但未經篩選、從良莠不齊或不可靠的數據中采集作為決策考量,更糟。倘若你無法處理數據安全以及尊重隱私,將會導致企業暴露在險境之中。「維護數據資產的安全與隱私,是最基本的要務,我們總是盡己所能管理數據。」Hunter強調,無論數據產生的速度多快,都不能輕忽契約或有違反法律的情事。
要點7:賦予成員洞察「作用點」的力量
唯有公司內部的成員面對數據洞見時能夠迅速產生反應,數據才有價值。只有員工一同數據分析,企業價值才能得以挖掘。大數據魔鏡能實現協同分析,是企業們的最佳選擇。這些洞見在「作用點(pointofaction)」上必須有所區隔,比方說,如果現階段的目標是優化購物車,反應夠快的人就會想到可以在交易完結之前,提供消費者某些推薦商品。Hunter以機械操作員來比喻,就是要讓他們能夠預測鉆頭何時可能會損壞。建立數據為本的心態,而且懂得因事制宜,方能搶在事情發生之前預做準備。【責任編輯/鄭希】
本文為木一供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稿件。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