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自動駕駛明星公司小馬智行:造車計劃停滯,團隊瀕臨解散

    “造車”是今年科技行業的熱詞,但不是所有玩家都適合這場游戲。

    36氪從多個獨立信源處獲悉,自動駕駛明星公司小馬智行的乘用車“造車”計劃目前趨于停滯,位于上海嘉定的十余人造車團隊也將面臨調整。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該團隊部分成員已經離開,加盟其他新造車勢力公司。

    該公司的造車計劃從今年年初籌備至今。在36氪此前的報道中,小馬智行的初步規劃是制造乘用車,為此還特地從小鵬汽車挖人加盟。

    36 氪對此向小馬智行官方求證,截止發稿暫未收到回復。

    但造車顯然是一個財力、物力、人力投資巨大的工程,遠非一般初創公司能夠負荷,尤其是對盈利還成問題的自動駕駛公司而言。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曾表示,造車的從0到1大概需要200億。

    而小馬智行在今年2月份完成一億美元的C+輪融資后,總融資額超過11億美元。對于造車工程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

    上市受阻對小馬智行的造車計劃產生了直接影響。此前小馬智行傳出將以SPAC方式赴美上市,由于國際關系摩擦加劇,公司的上市計劃不得不被擱置。作為后入局者,沒有強如小米、百度那樣的資本支撐,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很難單純依靠融資來拓展更多業務領域。

    另外,一位小馬智行的離職員工對 36 氪表示,公司內部可能把造車想得簡單了,“對造車缺少了些敬畏之心”。高層間甚至流傳一種說法:未來汽車的核心是智能(即自動駕駛),而小馬智行已經具備了最好的自動駕駛能力。言下之意是,小馬智行掌握了自動駕駛技術,即等于掌握了造車的命脈。

    這種觀點此前在內部是否達成共識已經不得而知。但該離職員工表示,“造車”計劃提上日程后,團隊開始逐步有成員流失。

    造車失利,是繼小馬智行自動駕駛卡車業務收縮,核心骨干離職創業之后的又一業務變動。

    據此前報道,小馬智行已將卡車自動駕駛研發團隊并入了乘用車研發團隊,且卡車部門自動駕駛技術核心負責人潘震皓、孫浩文等在調整后離職。

    作為一家成立5年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一直對外表明的終極目標是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兼CEO彭軍曾多次公開表示,自動駕駛行業已經進入“下半場”,如何實現量產、實現商業化落地是該階段的努力方向。

    然而,卡車業務的擴張與收縮,“造車”計劃的失利,這些戰略上的舉棋不定,都可以看到這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在尋求更多可落地商業場景上的急切。

    赴美上市受阻,有投資行業人士對 36 氪表示,小馬智行目前仍在尋求港股、A 股的上市可能,這也意味著要切斷燒錢的造車板塊,同時迅速做大收入。

    這也代表小馬智行不能停下商業化的步伐。在與多位小馬智行離職員工對談中我們得知,在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業務、卡車業務、造車業務之外,小馬智行還在投入另一部分業務——輔助駕駛。

    上述離職員工告訴36氪:這部分業務在內部稱之為“L2++”,未來不排除與車企合作、達成輔助駕駛技術上車的可能。此前小馬智行也曾與小米雷軍有過接觸,但小米最終收購了一家名為Deepmotion(深動科技)的自動駕駛公司。

    目前小馬智行的輔助駕駛車輛測試工作已經在廣州南沙開展,與已有的L4級自動駕駛車輛不同,輔助駕駛測試車在外觀上已經沒有了激光雷達的痕跡。

    將L4級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到低級別輔助駕駛領域,在業內通常被稱為“技術降維釋放”。L4級自動駕駛完全依賴車輛系統來實現自主行駛,技術難度復雜,因此距離規模落地尚有時日;而輔助駕駛則是處于人機共駕狀態,技術難度較L4低,所以漸成當下車企智能化轉型的風口。

    這種降維釋放不僅能為企業帶來短期變現,在商業落地上謀求更多可能性,后續的商業故事邏輯也更有看頭;另一方面,在量產輔助駕駛的加持下,企業也有望獲得更多路測數據,為其自動駕駛系統的優化升級提供動力。諸如百度Apollo、Momenta等自動駕駛公司也紛紛采取這種技術降維方式與車企達成合作。

    “未來估計(小馬智行)會投入挺大力量來做(輔助駕駛)。”一位知情人士向36氪表示,因為小馬智行在L4級自動駕駛領域已經是國內頂尖水平,再靠秀技術肌肉很難講出故事新意了,而輔助駕駛雖然競爭激烈,但以小馬智行的能力來說并不是難題。

    不過上述人士也表示,小馬智行在這方面的起步確實有點晚。如果要大力投入輔助駕駛,那么未來如何實現低成本、車規級上車,都是小馬智行要回答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找到能夠買單的人。

    畢竟,特斯拉、小鵬汽車等車企掀起的智能電動汽車潮流已經不可逆轉,智能駕駛或將成為車企新車的標準配置。成為車企身后的Tier1,也許是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最終出路。【責任編輯/常青】

    來源:36氪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自動駕駛明星公司小馬智行:造車計劃停滯,團隊瀕臨解散
    小馬智行新一輪融資約5億美元 豐田領投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