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小米有品并入中國區零售業務,它想實現什么樣的目標?

    11月16日,據Tech星球報道,小米于11月12日內部宣布小米有品并入小米中國區零售業務,兩者未來不再獨立結算及施行不同運營政策,將共同服務集團的新零售目標。小米有品原總經理白昉和小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區域管理部負責人尚進,向小米中國區總裁盧偉冰匯報。

    小米方面對此回應稱,合并后有品和小米商城將分別服務不同消費人群,其業務形態和受眾并無變化。前述報道也援引內部人士消息稱,目前前端業務暫無具體調整。

    小米有品曾是一個產品眾籌平臺,想要用外界熟知的小米模式做小米生態鏈爆品,當前定位是新生活方式電商平臺。

    與劃歸在中國區的小米商城相比,小米有品的品類定義更寬泛也更開放。除了小米自有品牌的產品,也會銷售云米、智米等生態鏈產品,以及非生態鏈但符合小米對“高性價比”定義的第三方獨立品牌產品。

    從內部視角看來,小米有品是一個孵化極其成功的業務,上線于2017年4月,用兩年時間達成百億成交額,曾是與大家電、電視、筆記本電腦等重要部門平行的業務線。

    它的創始負責人高自光也一度是管理層中的紅人,后被提拔為中國區零售負責人,兼管小米商城、小米之家等。事實上,高自光是小米第一位內部晉升的80后VP,還被慣有高管空降的小米視為內部培養的典型。

    但今年以來小米有品波動不斷,9月底,曾經的負責人高自光突然離職,尚進接替其位置;如今又并入中國區零售業務,結束獨立時代。

    就此次合并本身,小米已有官方解釋稱,小米有品在業務規模和平臺屬性上都已成熟,“避免出現兩個銷售端口,彼此存在獨立結算和運營政策。并入后可以更高效的運營。”

    據報道,小米有品成立一周年也即2018年4月時,平臺共有15個大品類,超過2000件在售SKU,此后每年增加數千個SKU,保持著20%的增速及10%的淘汰率。

    在2019年的財報中,小米有品完成百億GMV,這一年小米集團總收入約2000億元。援引高自光在2020年的判斷,按照彼時的增長速度,小米有品將在三到五年內達成千億GMV。對于一個有限定受眾的電商平臺來說,這顯然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不過,結合小米在其他業務方面的動作,此次合并的意義似乎又不止于此。

    渠道是小米在今年的主要功課之一,尤其是線下。盧偉冰已經不止一次高調地公開宣稱小米在線下開拓的目標和野心。自今年4月小米之家第5000家店于沈陽開業后,10月底,盧偉冰再次宣布小米之家即將突破一萬家店,而半年鋪開5000家是小米在線下從未有過的速度。

    線下渠道動作不斷,線上也必然要跟上步伐。要知道,小米在線下曾因缺課吃過虧——在許多縣城小鎮等更下沉的地方,OV早已插上了自己的戰旗。因此,盡管今年效率提升,小米在線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線上也絕不能靜待觀望,線上線下各自查漏補缺、互相追趕,也許對現在的小米而言才是更健康和明智的。

    放大視角來看,小米今年最大的動作是決定進軍汽車領域,三年發布第一臺車是小米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對于開啟新世界大門的小米,除了為新業務招兵買馬,還需要對舊有業務重新統籌。確保人用到刀刃上,避免業務線零碎、重復,也是小米目前對效率提升的追求。

    而在造車業務開啟后,遲早要與零售業務打配合。從品牌的角度看來,小米對線上線下新零售整合、融合的探索,現在開始并不算早。【責任編輯/慶華】

    來源:界面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小米有品并入中國區零售業務,它想實現什么樣的目標?
    小米有品用戶隱私遭泄露 小編遭遇詐騙電話轟炸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