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急劇上漲的通脹,總統拜登不忘推銷自己最新的1.75萬億美元支出計劃,稱這項法案是緩解物價上漲的重要途徑。預計國會眾議院將在本周晚些時候對該法案進行投票,而參議院的表決時機尚不確定。
拜登上周表示,美國的當務之急是緩解通脹和供應鏈僵局。此前通過的基礎設施法案將有助于緩解運輸瓶頸,而1.75萬億美元的《重建更好未來法案》不僅可以遏制氣候變化,還將降低家庭成本。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萊恩·迪斯(Brian Deese)在11月14日播出的電視節目中繼續為該法案進行辯護。他承認目前處于高位的通脹“影響著美國人的錢包和前景”,而上述支出法案將減輕美國家庭在兒童保育、住房和醫療保健方面的負擔。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從長遠來看,該法案和基礎設施計劃可以提高企業及工人的生產率,有助于緩解通貨膨脹,屆時整個經濟體將有能力生產更多商品和服務。白宮發言人安德魯·貝茨(Andrew Bates)也援引17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支持《重建更好未來法案》的公開信稱,該法案將緩解長期通脹壓力。
但反對者認為,該法案的結構可能會在明年物價上漲緩解之前加劇通貨膨脹。西弗吉尼亞州的中間派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對該提案的規模表示擔憂,他在推特上呼吁稱:“從雜貨店到加油站,美國人都知道通貨膨脹稅是真實存在的,華盛頓不能再忽視美國人每天感受到的經濟痛苦。”
前財長拉里·薩默斯曾經在今年早些時候對民主黨1.9萬億美元的新冠疫情援助法案造成的潛在通脹影響發出警告,但他認為《重建更好未來法案》不會帶來類似的后果,主要是因為新法案的支出分散在未來十年內。
穆迪分析公司估計,不久前通過的1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法案,疊加接近2萬億美元的社會支出和氣候法案,將使美國2022年至2024年期間的通脹平均增加0.3個百分點。
美國10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飆升6.2%,是自1990年以來最大的年度漲幅,也意味著通脹率連續第五個月高于5%。
隨著通脹持續高企,拜登也不得不考慮這對民主黨支持率和明年中期選舉的影響。ABC新聞與《華盛頓郵報》的一項最新民調顯示,70%的美國人表示經濟狀況不佳,超過一半(55%)受訪者不贊成拜登對經濟的處理方式。
曾擔任奧巴馬政府首席經濟顧問的杰森·弗曼(Jason Furman)認為,目前相當大一部分通貨膨脹是從疫情中復蘇的必然結果,但政府的誤導性政策也起了作用。
弗曼認為,決策者專注于避免經濟崩潰,以至于“系統地低估了通脹”。大量的政府支出——包括1.9萬億美元的疫情援助法案以及向大多數家庭發放的1400美元支票——過度刺激了經濟。
財政部長耶倫表示,控制新冠疫情才是緩解通貨膨脹的關鍵:“如果我們想讓通貨膨脹率下降,我認為繼續在防治疫情方面取得進展是我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耶倫重申,她預計通脹將在2022年下半年前得到緩解。【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界面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