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6日發表題為《什么比芯片還難找?那就是制造芯片的設備》的文章,作者為該報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弗·米姆斯。全文摘編如下:
斯蒂芬·豪是一種昂貴“古董”的交易商,雖然買家的需求量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但他卻高興不起來:貨品完全供不應求,他幾乎找不到什么貨品可賣。
斯蒂芬·豪買進賣出的并不是舊手表或老爺車,而是近來極為稀缺的芯片制造設備。他賣的這些機器往往至少有十年歷史——因為像三星、英特爾和臺積電這樣的資本最為雄厚的芯片制造商大約能把新式芯片設備捂在手里十年時間。他所賣的機器則要老得多。
2020年和2021年的芯片荒嚴重阻礙了世界生產從汽車到智能手機等產品的能力。據很多分析人士、半導體制造商以及斯蒂芬·豪本人說,二手芯片制造設備的短缺是導致此次芯片荒如此嚴重的原因之一。
沒有人確切知道世界上的芯片有多少是用二手設備制造出來的,但據斯蒂芬·豪估計,比例可能高達1/3。
從事技術咨詢業務的CCS洞察公司的研究主管韋恩·拉姆說,全球半導體行業一半以上的收入都來自較老式芯片。英特爾生產的新款先進筆記本電腦處理器芯片的造價為數百美元。相比之下,很多老一代芯片的成本只需幾美元,有的甚至只需幾美分。
這些使用較成熟技術的芯片會被植入人們的手機和汽車所安裝的攝像頭及其他傳感器、功率電子產品、工廠設備的邏輯控制器以及實現無線通信的芯片。這些芯片的短缺才是汽車制造停工以及蘋果公司無力滿足對最新款iPhone需求等問題的根源所在。
此外,新冠疫情間接引發了當前的芯片荒,不僅導致對這些芯片的制造及包裝作業至關重要的工廠關門歇業,還導致對居家遠程辦公設備及其他使用芯片產品的需求量激增。但問題還不止于此。
多年來,一種較長期趨勢——即各種電子設備對芯片的需求量都在不斷擴大且無法得到滿足——一直使得位于芯片供應鏈核心環節的設備供應鏈忙個不停。
總部設在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的半導體制造商安森美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哈桑·庫利說,需求量持續增加的部分原因在于過去五年左右發展起了“物聯網”。不僅僅是人們現在購買的很多東西都安有芯片,一些東西所植入的芯片數量也已遠超過去。
面對這些需求,芯片制造商們紛紛承諾要讓芯片產量超過以往任何時候,但要加快制造出如此多企業當前所需的芯片難度很大,或者說是不可能的。
其中一個原因是,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要擴大芯片制造廠的產能也需要數月時間,部分原因在于芯片制造的復雜程度幾乎令人難以置信——即便是使用較老式技術也是如此。
這種復雜程度意味著,即使一家初創企業或經驗較少的芯片制造商能獲得芯片制造設備,它也可能無法制造出好到可以實現盈利的芯片。甚至最好的芯片制造商平均也要扔掉其制造的10%的芯片,而要達到如此低的報廢率需要相當豐富的專業技術經驗。
斯蒂芬·豪說,隨著這場芯片荒愈演愈烈,二手設備爭奪戰也持續加劇。就連芯片制造企業本身也受到這場芯片荒的影響。【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參考消息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