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接棒半導體的下一個吸金賽道來了?

    近日,融中財經獲悉青島將籌集百億資金用于發展“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的青島西海岸新區。

    在此背景下,某知名投資基金擔任基金管理人將與青島相關部門共同成立一支新的軍民融合產業基金,主要圍繞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以及新材料等軍民融合產業加速導入以及企業孵化,預計今年年底完成首期基金募集。近兩年來相對沉靜下來的軍民融合產業似乎正迎來新一輪投資熱潮。

    軍民融合產業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并且政府如此大力積極推進,那么是否意味著繼半導體、生物醫療、新能源三大產業投資熱潮之后,軍民融合產業有可能成為下一投資熱門賽道?

    已成蓄發之勢?

    相較于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由于國內民間資本等非公經濟進入軍工領域,要經過國防科工辦、軍隊相關部門的多重審批,因此我國目前各主要領域的軍民融合度不及美日等發達國家的一半。“軍是軍、民是民”的發展模式一方面是對巨額科研資源和經費的浪費,另一方面國防市場有限的需求并不利于企業技術迭代,容易造成軍工企業發展動力不足,企業活力不足等問題。

    對此,國家予以高度重視,于2012年頒布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實施意見》,為民間資本進入軍工領域打開通道。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特別提到,要大力推進國家級新興產業發展基金、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的實施和運營,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軍民融合產業領域優質企業融資。

    在政策引導下,各地政府產業引導基金首先積極響應,山東、四川、上海、河北、河南、廣東、浙江等省市相繼成立了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或投資基金,總規模超千億元。以先進制造業和新材料為主攻方向的太原軍民融合創新基地簽約項目20多家,目前為止已完成投資超過600億元。

    此外,于2018成立的山東首支軍民融合產業基金由青島軍民融合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西海岸新區民營企業聯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總規模100億元人民幣。江西贛江新區與國家開發投資集團發起設立軍民融合發展產業資金目標規模1000億,首期基金規模100億人民幣,國投創合基金管理公司擔任基金管理人。同年12月由財政部和國防科工局發起,規劃總規模1500億元,首期560億元的國家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正式成立。

    軍民融合基金成立情況(2012-2021年)

    除了政府引導基金、地方性產業投資基金大力推動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之外,包括深創投、達晨創投、毅達資本、盈科資本、華控基金在內的頭部機構在軍民融合產業也展開了布局。達晨創投早在2011年就開始投資軍工行業,2013年成立了軍工行業投資部,2016年設立了1億元人民幣規模的軍工子基金。2019年盈科資本和青島市政府合作成立的盈科青島西海岸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基金總規模30億元,首期10億元。君創資本管理集團攜手中航國際投資下屬子公司發起規模達5億規模的中航-君創軍民融合產業基金。上海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聯創在深圳成立了總規模100億元,首期12.5億的深圳南山聯創永宣股權投資基金。

    產業能否被“捧”熱?

    雖然政府和社會資本有意將軍工科技產業化,然而隨著19年美國對華為公司進行制裁,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并以“科技網絡安全”為由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公司及其70家附屬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軍民融合產業慢慢淡出公眾視野,取而代之的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的跨越式蓬勃發展。2020年半導體產業投資項目數量達到534個,融資額達1536億,是2019年該行業投資額的4倍,并且投資熱度延續至今。

    對比半導體與軍民融合產業,兩者有著諸多相似之處。

    首先,從產業發展情況而言,兩者均屬高端制造業,并且諸多核心技術掌握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是被“卡脖子”的重點薄弱環節。其次,從產業結構而言,兩者上下游供應鏈長,且工藝、技術、流程非常復雜。半導體上游包括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備;中游是半導體制造,主要包括分立器件、光電子、傳感器、集成電路。相較半導體,軍民融合產業更為龐大和復雜,從飛行器、新材料、衛星互聯網、全電動力、到紅外產業、微波產業、無人裝備,每一細分產業均是一個復雜的產業群。再次,從投資回報角度而言,兩者均屬高風險投資產業,投資者面臨投資周期長、投資金額巨大、研發成果及轉化不確定等風險。最后,從政策層面而言,兩者均被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除政策扶持外國家及地方還投巨資成立了專項引導基金。

    早在2014年國家就發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并在同年成立了規模達1387億人民幣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然而19年前國內半導體產業并未成為投資熱點,那么究竟是何深層原因讓半導體產業忽然受到資本追捧,成為吸金熱門賽道?

    在筆者看來,其核心推動力來源于市場需求。

    以華為公司為例,在遭受美國制裁之前,其生產采用全球供應鏈模式,國內芯片供應商很難獲得華為訂單。由于芯片斷供,以華為、小米、比亞迪為代表的下游應用企業不得不通過投資亦或親自下場等方式布局半導體產業。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消費市場,軌道交通、新能源、工業控制等高端領域所需大功率半導體,我國消費量約占全球49%。國開聯研究中心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我國半導體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2230億美元。

    由此可見,雖然有政策和產業資金進行引導,但真正讓資本對半導體市場投資如火如荼的核心原因在于處于各細分工藝上的半導體企業能夠在國內獲得市場和客戶,從而成為正向現金流的盈利型企業。

    而再次遇熱的軍民融合產業投資能否接棒半導體產業成為下一吸金賽道,其核心恐怕在于其科技成果是否能夠成功轉化到民用市場。正如投資人常說的一句話,對于盈利型企業,當企業內外部產生矛盾時,沖突和摩擦相對緩和并大多可以通過協商進行解決。

    投資機構是粘合劑

    投資往往“順勢而為”,因此投資人對于政策和產業基金動態萬分關注,且非常敏感。當談及政府新一輪軍民引導資金時,有機構投資人提出了自己進入這一領域的擔憂:“無論國有、合營還是民營軍工科技企業,通常是一個封閉的小圈子,各企業之間技術合作很難打通。軍工集團對拓展民品的積極性不高,與民營企業合作相對松散,產業融合仍停留在初級階段。此外,受錮于行業、地域及行政化壟斷等影響,軍民融合產業集群發展被壓縮在狹小的空間和市場領域”。

    這位投資者的擔心在西安一家民營軍工企業創始人那里也似乎得到一定的驗證。

    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雖是國內短波紅外技術的翹楚,但仍面臨來自市場營收方面的壓力。該公司技術在軍事領域主要應用于目標物定位,因此軍方采購金額并不巨大。但短波紅外技術可以在民用市場有諸多應用,例如發生森林火災時,其他技術依靠熱成像原理,只能顯示著火區域而短波紅外則可精準顯示著火點,從而提高撲救效率。此外,由于短波紅外具有透視功能,浙江大學醫學部研發中心主動找到該公司尋求合作,由該公司為其提供特殊成像設備。雖然民用市場前景廣闊,但由于該公司高管團隊均是原國有軍工企業轉產人員,因此很難開拓軍工領域外的客戶,并且缺少在民用市場進行二次技術開發的研究經費。

    制造技術一方面需要依靠市場不斷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大額資金長期投資才能讓公司在技術上保有持續競爭力。技術紅利期一般為5年左右,如果在此期間技術得不到提升,公司將在市場中失去競爭力。

    為了加快破除“民參軍”、“軍轉民”壁壘,政府出臺了包括《關于軍工科研院所轉制為企業的實施意見》在內的多項指導政策,并在政府引導基金、地方產業投資基金之外,積極推進國企央企產業投資基金、國有軍工企業產業資金參與軍民融合項目投資與孵化。此外,在政策及產業基金帶動下,更多頭部私募機構在軍民融合產業開始布局。

    與半導體行業不同,軍民融合產業投資者中目前幾乎看不到非軍工民營企業身影。對于將軍工技術拓展到民用的企業而言,不同行業企業戰投帶來的不僅是渠道與市場,還有該行業所積累的寶貴經驗。

    在某種程度上,軍民融合項目對投資機構其實有更高要求,要能夠通過“投后賦能式管理”等形式幫其一同打通軍民業務壁壘;通過投資者多元化的背景優勢,幫企業解決軍民兩個市場上的“不對稱”。

    除了對軍工技術向民用成果轉化的不確定性以及軍民融合企業營收能力擔憂外,軍民融合企業尚未出現批量的,通過上市或被并購實現大幅增值的投資案例,也是降低社會投資機構信心的另一主要原因。

    截至今年4月,A股共有260家軍民融合類上市公司,相比于3608家A股市場,僅占7.2%。對此,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提升軍工上市公司質量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提高資產證券化程度和軍民融合程度,借助資本市場提升核心競爭力。科創板申報企業中也看到軍工企業積極參與的態勢,多了退出通道也增加了機構的投資熱情。

    數據顯示,2019年軍民融合民用領域產值為3.46萬億元,2020年達到4.85萬。廣闊的市場前景加之政府大力推動的決心,軍民融合產業有可能接棒半導體成為投資人眼中的寵兒,并有希望孵化出像谷歌、波音、通用動力這樣實現軍民融合的高科技企業。

    軍民融合產業蓄勢待發,是繼續做熟不做生,還是虎嗅薔薇,大膽嘗試謹慎投資,相信每個投資機構將有自己規劃。【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融資中國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接棒半導體的下一個吸金賽道來了?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