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昔日手機巨頭重返手機市場,被美國人玩壞了的諾基亞,如何才能鳳凰涅槃?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最近有關昔日的手機巨頭諾基亞要重返手機市場的聲音越來越多,不過這次的傳聞相對比較正式。主要信息來源是,日前,諾基亞CEO拉吉夫·蘇立在接受德國《經理人》雜志采訪時稱,一旦與合作伙伴微軟簽署的協議于2016年生效,諾基亞計劃重返手機市場,設計和授權手機。被美國人玩壞了的諾基亞,如何才能鳳凰涅槃?

    諾基亞移動真正的發跡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現在已經有30來年。按照當前時髦的說法,諾基亞移動業務其實只是諾基亞公司的一個“風投”,只是不同于一般的VC在于諾基亞既出錢,又出力,親自開干這個項目。這個項目讓諾基亞在昔日成為了全球手機領域的霸主,當然,在這30來年的時間里,諾基亞更是經歷了發展、輝煌、衰落,到最后被逼出售的局面。


    一個沒有錯誤的敗局

    其實在互聯網的今天,類似于諾基亞式的劇情將會不斷重演,這或許并不是企業的錯誤,而是時代變得太快,消費者變心太快。可以說諾基亞自身對于這部“電影”的評論是非常到位的,“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為什么,我們輸了。”話說2007年的時候,諾基亞還是智能手機市場的王者,即使在蘋果和安卓強勢崛起的2011年,憑借諾基亞這三個字還是創造了4.7億部的銷量,卻在2013年被迫選擇了面對失敗的命運,被微軟收購。從2007年到2013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6年時間,一個曾經品牌名稱就等同于手機的代名詞,這樣強大的企業,說出局就出局了。

    不過這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場沒有錯誤的死亡。甚至可以說它不僅沒有錯誤,還在很多方面都做得近乎完美:一是諾基亞始終堅持著產品高質量的要求,這可以說是非常負責任的企業;二是將自身可靠的技術通過不同的產品線進行表現,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三是完善的渠道管控能力;四是獨特的技術創新與探索能力;五是全球化的售后服務保障體系。

    作為手機行業曾經的霸主,在2010年之前,其所打造的塞班系統盡管不如今天的安卓好用,不過話也說回來,那時候沒有誰的系統是“好用”的。也就是說在諾基亞推出塞班系統的時候,安卓也是處于探索階段,那時候包括諾基亞在內確實沒幾個人瞧得起安卓系統。或許是因為谷歌自身既沒有強大的硬件銷售能力,也不生產手機,為了讓安卓不死掉,就被逼選擇了死馬當活馬醫的策略,將安卓系統開放掉,讓大家各自上來根據自己的需要隨便玩。

    結果呢,當然是這個“美女”瞬間吸引了諸多男人(手機廠家)的興趣。大家一窩蜂的進入到安卓系統上,管它有多少漏洞,多少安全隱患,借谷歌的名義先為自己的智能手機背書再說。這場賭博,不要說諾基亞沒有預料到,就是連谷歌自己都沒有預料到安卓系統竟然就這樣活了下來,并且還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成為了霸主。

    這就是這個互聯網時代的玩法與死法,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的發生可能超出了企業的意愿,可就這樣發生了。正如之前一些魔漫、臉萌之類的網絡產品一樣,開發者自己都沒整明白為什么就瞬間火了,然后又瞬間死掉了。而這種不確定性因素,也是這個時代商業戰略上最具挑戰性的恐怖事件。

    微軟錯失了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


    諾基亞在不知不覺中,被兩個美國人給把玩壞了。這兩個美國人,一個是從硬件產品的本身玩壞了諾基亞,這個人叫喬布斯;另外一個則是從單純的軟系統層面玩壞了諾基亞,這個人叫谷歌。

    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歷史有時候總是會開一些冷幽默,被兩個美國人玩壞了的諾基亞,卻被另外一個美國人給包養起來,這個人叫微軟。2013年9月,微軟宣布以37.9億歐元的價格收購諾基亞旗下手機業務,并用16.5億歐元購買了諾基亞的專利許可,總價大約54.4億歐元,折算美元是71.7億。其實當時微軟收購諾基亞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借助于諾基亞手機品牌的影響力,通過WindowsPhone系統進軍移動互聯網,希望將曾經PC互聯網Windows的輝煌繼續延續到移動互聯網時代。

    結果這哥們卻犯了個不小的錯誤。在當時的WindowsPhone系統面臨著兩個最主要競爭對手,一個是以全封閉為主導的蘋果;一個是以全開放為主導的安卓。按理說吧,留給微軟的機會還是巨大的,只要抓住第三條中間路線,也就是在保障系統平臺安全的前提下適度地開放。這相比于安卓來說,其系統安全性更高;相比于高逼格的蘋果來說,又比較接地氣。

    但是,微軟卻硬是將PC互聯網的思維搬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搞出了個迷你版的PC版的Windows操作系統。而此時的蘋果、安卓都已經在圍繞著用戶為中心,站在用戶的使用體驗角度去開發、打造自己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只有微軟還自以為是地將PC時代的那種壟斷“傲慢”思維,重新帶入到智能手機領域,希望借此來重新“壟斷”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操作系統。

    在當時的微軟看來,自己有著PC操作系統領域的成功經驗,又收購了手機領域的全球巨頭諾基亞,所以只要把自己這個WindowsPhone系統加入到諾基亞的手機中去,就能重塑諾基亞的威風了。這也不是不可能,但卻是有前提的,就是微軟的WindowsPhone系統也要是以用戶為中心,在使用體驗的愉悅性方面不能說超越蘋果的IOS,至少也不能差于IOS的操作體驗。但結果,這個WindowsPhone系統對于用戶來說,完全就是個“坑爹”的操作系統,根本就沒把用戶當回事情。

    這樣的思路和執行,致使微軟不僅賠了一個諾基亞的錢,還錯失了自己的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

    諾基亞的回歸為了什么?


    既然微軟自身都錯失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此時留著諾基亞也已經失去了意義,還不如干脆放棄,至少少了個糾結,可以讓自己集中精力主攻物聯網時代。按照當時的交易條款,在微軟收購之后,諾基亞繼續擁有和保留諾基亞品牌,而微軟則獲得在智能手機(Lumia)上對“Nokia”品牌的18個月使用權和功能機(Asha)上的10年使用權;并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諾基亞被禁止在自己的移動通訊設備上使用諾基亞品牌。這就意味著,2016年諾基亞品牌在諾基亞自身的移動通訊設備上的使用權開始解禁。而在2014年年10月,微軟官方也曾正式表態,將使用“MicrosoftLumia”取代諾基亞成為新的手機品牌名稱。

    那么問題來了,諾基亞重新返回到底想干嘛呢?按照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累積出貨量為4.52億部,比2013年的5.79億部下降21.9%,2015年下降趨勢更加明顯。也就說整個智能手機的市場都已經處于“產能過剩”的階段,尤其是中低端市場都已經拼得“血流成河”了。

    毫不客氣地說,諾基亞此次的返回并不是,也根本就沒考慮過以所謂“王者歸來”的形象,重新進入智能手機市場來爭奪這塊“骨頭”。它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如何讓諾基亞這三個字能夠實現最大的變現價值;當然,諾基亞的野心肯定不止于此。簡單點說,就是諾基亞重新歸來之后,并不會留戀智能手機這個市場,也不會考慮重新組建強大的智能手機研發隊伍,然后打造極致的手機來參與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而是會采取另外一種比較簡單的策略,也就是提供一些外觀方案與配置技術參數的方案,然后找一家OEM廠家來制造、組裝,再貼上諾基亞這三個字。

    而這樣做的目的主要出于以下幾方面考慮:一是借助于智能手機來保持諾基亞品牌在市場上的“溫度”;二是通過智能手機為自身積累與加深對移動互聯網產品的理解;三是順便為股東獲取點貨幣回報。

    諾基亞的真正野心在智能穿戴


    大家是否記得,曾經諾基亞說過,要是真正重返手機市場的時候,必然會帶來革命性的產品,并且其公司目前已經在研發這樣的產品。諾基亞的這種表達其實并不是瞎吹牛,從它被挖出的一些專利情況來看,諾基亞正在積極地布局智能穿戴產業,相關的專利技術也都在不斷地研發中。

    就單一的從產品想法層面來看,就像最近忽悠了大家一把的那個BLU可穿戴智能手機,類似于這樣的概念手機方案,在諾基亞公司里可以說裝滿了好幾個抽屜。而像BLU這樣在今天讓大部分人都覺得非常高大上的高科技手機,諾基亞在10年前就有了,并且技術構思比這款手機更加先進。

    因此,諾基亞要真的重返手機市場,并且帶來顛覆性的革命并不是不可能,而是一個時間問題。就目前的重返情況,從表面來看,其目的正如上文所說,讓品牌保持點溫度,積累點用戶經驗,再順便為股東創造點價值。而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諾基亞將帶著顛覆智能手機的可穿戴設備重返物聯網時代。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為什么,我們輸了。”這句悲壯的告別語,讓曾經的諾基亞時代走進了歷史的博物館。然而窮途末路的諾基亞在黯然出售了手機業務之后,似乎沒有對這個市場失去信心。我們佩服諾基亞從頭再來的勇氣,卻也不得不承認諾基亞謝幕之后,智能手機市場早已風云變幻。我們希望看到諾基亞手機的復興,卻也不愿見昔日的悲劇再次上演。【責任編輯/李響】

    本文作者陳根,智能穿戴產業專家、智能家居產業專家,科技、財經評論員,微信公眾號:陳述根本

    來源:陳根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昔日手機巨頭重返手機市場,被美國人玩壞了的諾基亞,如何才能鳳凰涅槃?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