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羅振宇、羅永浩……粉絲那么多,創業為何不成功?名人創業的優勢是渠道,但光有渠道是遠遠不夠的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名人明星憑借著自己的個人影響力來創業的例子很多,但最終的成功者(或者不遇到根本性的問題的創業者)并不多,比如錘子手機的羅永浩、《羅輯思維》的羅胖子、“輕單”的禪叔……他們都有著各自的粉絲,也就是說有著很強的“渠道”,但創業不是僅僅靠渠道便能完成的事兒。渠道就像水管,而產品像從水管里流出來的水,只有水管沒有水,無論如何是澆不了地的。

    《羅輯思維》羅振宇

    不久前,我在朋友圈讀到梅花天使創投合伙人吳世春的言論。他說,有五類創業者是他不投的,其中第二類就是靠關系、靠資源的創業者,這種人他不看好。

    吳世春是國內有名的天使投資人了,在創投行業可稱資深。互聯網人常常把“渠道為王”這句意義不明的話掛在嘴邊,吳老師卻反其道而行,直說不投依賴渠道的人。

    這實在是很有趣的現象,但又合情合理。事實上,不止一位投資人跟我說過“當心渠道創業者”,而且鮮少有天使投資人在挑選創業者時明著列出“有渠道”的條件。大家看好的創業者要素,更多是有頭腦、有激情、堅韌不拔、誠實守信等等。

    都說互聯網創業是草根創業,是“沒有關系”的創業者發家致富的機會。雖然這主要是說著好聽,能夠成功的創業者多數也不是真的白手起家,不過“不看好渠道創業者”不光是一種政治正確,其背后也有道理。投資人們并不認為激動人心的路演中有屬于渠道的半分鐘,甚至可以說,在評估某個創業項目是否值得一投時,渠道因素往往是最后才考慮的。

    我有一個朋友

    首先要明確,什么是渠道?

    人人都是渠道。然而這種渠道的可靠程度,就跟“我有一個朋友”的可靠程度差不多。

    名校畢業生常常說自己能接觸到校友資源,BAT 出走的員工也總把 BAT 同學會掛在嘴邊。這些算渠道嗎?算得上,但投資人可不吃你這套。說自己名校出身、BAT 供職一般是加分的,但這個加分更多是對你能力的背書,而非認定了你有“渠道”。

    自己爹媽、朋友、親戚、同事手里捏著各種資源呢?投資人也不信這個,除非你已經用上了這個資源,以商業合作的形式用上,而不是暗搓搓地占用、挪用。

    說白了,“我有一個朋友,只要跟他說就能 XXX”的水平,就跟“我有一個 idea,只差一個程序員了”差不多。

    渠道雖好,你得真能用上。家里是開銀行的,也不意味著你說貸款就貸款啊。

    而且,你的那個朋友在被你利用之后,真的不會跟你撕逼嗎?

    羅輯思維的羅振宇就是大股東申音的“那個朋友”。眾所周知,羅胖與羅輯思維的關聯如此密切,為羅輯思維帶來了超多的粉絲,又管內容又管產品,把整個品牌都撐起來了,簡直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朋友。

    羅輯思維也確實很成功。優酷上累積近億次的視頻播放,微信號百余萬的訂閱,3 萬會員貢獻的千萬會費,無不證明這一產品叫好又叫座——而羅老師振宇這位功不可沒的朋友、這條十分優質的渠道,占了多少股權呢?17% 強,而創始人申音則是 82% 強。

    這么優秀的渠道在一個商業項目里居然只占這么點兒股,你感受一下渠道的價值。

    然而羅輯思維接下來的路也不好走。如你所見,羅輯思維傳出了散伙的消息。原因很多,利益分配恐怕是個不小的因素。

    擁有渠道的人,表面上風光無限,而商業伙伴有多在乎這條渠道——你想想你有多在乎你們公司出去刷臉的人就明白了。

    “錘子手機”羅永浩

    別人走你的路,而你無路可走

    那么,名人明星親自上陣,攜一呼百應的粉絲團創業,這總算渠道了吧?

    還是那句話,你得用得上。

    你以為你的渠道就可以用于你的創業嗎?這可真不好說。你的粉絲粉你,有一部分是腦殘粉——你干啥都好,你做啥都牛,你賣啥都買,但是腦殘粉畢竟不是全部,正常的粉絲還是主流。而且,如果你不是大明星,只是微博有個三五萬粉絲的小名人,你的腦殘粉夠不夠撐起你的項目,恐怕你和投資人都不會多有底氣。

    微博段子手之一“偉大的安妮”,這半年著實惹出了不小的風波,因為她那“1% 的夢想”。在頭一回條漫營銷中,安妮把自己定位為有夢想的創業者,還設立好多與夢想對立的形象,其中包括“只認錢的投資人”。

    恕我直言,就安妮這種項目,正常的投資人還真不會去投。不為別的,就為他們團隊自居“剛畢業,不懂產品,不懂技術”,他們的實力就非常值得懷疑。

    有人說安妮坐擁百萬粉絲,每天發廣告就賺好多錢——這話說到點子上了。發別人的廣告能賺錢,不代表發自己的廣告能賺錢;安妮都拼成夢想婊了,快看漫畫依然沒什么人用。發定位精準的廣告有效果,不代表發一意孤行的廣告有效果。發內容百變的廣告有人看,不代表發新瓶舊酒的廣告有人看。

    渠道這種東西,選擇合適的內容投放進去很好,只給自己來用,就不一定合適。

    怎么選擇合適的內容?這是傳播范疇的事兒。不過很明確的一點是,大多數個人渠道是不太匹配“創業公司”和“創業產品”的。安妮的項目最終能斬獲投資,某種意義上,她所做的漫畫項目和她的渠道屬性還是挺般配的。這是一種幸運。

    你的粉絲粉你,是出于對內容的欣賞;你突然轉換風格變身創業者,他們能不能接受,要看你處理的方式。對電競略有了解的人應該知道“豬肉九”“若風餅”之類的故事,一個前職業選手突然開始賣東西,對自己的個人品牌必然是一種損耗——這種損耗不是因為賣東西,而是因為他不再打職業了,沒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能不能保持影響力,影響力能保持多久,這都是問題,需要以某種方式解決。

    旦減少對渠道的經營,渠道的價值就會下降。

    幸運的是,解說們摸索出了模式。開淘寶店賣貨,是靠錄制視頻或做游戲直播,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硬掛購買鏈接。應該說,視頻帶銷量既是一種創新的、也是一種成功的營銷模式,非解說想利用自有渠道,能不能找到類似的恰當模式都很難說。

    舉解說開淘寶店的例子可能不甚恰當,但對于小有名氣的人,開店賣貨賺快錢其實比創業更靠譜兒。可預見的未來,解說不太可能人氣常駐,但是幾年賺個千八百萬然后功成身退堪稱完美;真憑這個名氣去創業,可能賺不來錢還要倒貼個百十來萬進去。

    你的渠道可以用來自我營銷,可以用來打廣告賺廣告費,甚至可以找到某個模式賣肉松餅,但用來換取創業公司所需的資源?恐怕并沒有什么卵用。

    數量龐大的粉絲,未必能支持你創業成功

    空水管也是水管

    名人明星創業也不光有著消耗品牌的問題,還有一個自身能力的問題。光有渠道,拿不出相應的產品,空管沒水是澆不了地的。

    5 月中旬,很多人在朋友圈轉發了禪叔對“輕單”團隊解散的喟嘆。禪叔在短文中反復自述“能力不足”,實際情況又是如何,我們不得而知。有人說定位不準,有人說市場太小,有人說營銷做得差,然而誰 TM 知道呢。

    遙想去年,輕單成立伊始也是個話題。這個話題更多不是因為輕單的產品本身,而是因為禪叔創業——是的,禪叔攜大量粉絲創業,在當時是被許多人看好的一件事。甚至在知乎上,一位做了和輕單差不多產品的老板還感嘆說,我沒有禪叔那么多粉絲,恐怕做不過禪叔。

    然而結果大家也看到了,巨量粉絲并沒有幫助輕單取得成功,甚至沒能讓輕單活過第一年。如果你當真以為阿禪能力不足,請捫心自問你是否比得過他?

    掌握渠道的人普遍早已在人生中取得了相當的成就,是既得利益者,往往要守護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容易做出重大的、顛覆性的創新。

    這也是多數天使投資人為什么不投高齡創業者的原因。科技創業,更多還是屬于年輕人。

    然而,空水管不光不出水,有時候還會出毒藥。某種意義上,名人創業反而有拖累。

    例子也許根本不用我來舉——老羅自己都在反思曾經的“豪言壯語”了。自有的渠道反而擴大了負面的影響,錘子這一部本來還算可圈可點的機器,最終引來了許多根本不用的用戶的唾罵。

    我們可以看到,老羅微博的粉絲量足有 1000 多萬——沒錯,八位數。而錘子手機的出貨量呢?我并未找到可信的統計,有人曾經吹出過一月十萬——我是不太信的。從天貓錘子官方店來看,經典的黑色 T1 累計評價有 20000 多條,其中還有一些是追評。我們姑且認為,這個評價翻 10 倍——按 30 萬算吧——是黑色 T1 的出貨量,相對于老羅 1000 多萬微博粉絲,轉化率也不過 3%。

    3% 啊同學們,令人心疼。如果你的微博粉絲才幾十萬,給你 3% 的轉化率,你能創個毛業?究其就里,羅老師的粉絲,恐怕大多數都是屌絲,是買不起一開始標價 3000 元的 T1 的——也許他們一邊粉老羅,一邊去買被老羅罵得飛起的其他國貨,還比較正常。

    又何止是老羅呢,又何止是出言不遜的名人呢。印象中,王自健也曾經講過要做手機,評論中也是一片“相聲演員做手機?”的質疑。相聲演員做手機都要引爭議,可以想象,要是老學究去做游戲,玉女去做情趣用品,那簡直要被噴上天了。

    身份不符的名人創業會給項目帶來多大的困擾,我們有目共睹。

    所謂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是技術,可以是頭腦,可以是豐富的經驗,卻絕不會是虛名。

    而對創業者來說,組好團隊,做好產品,選一個正確的方向,都可能為你的項目加分。

    而手里只有渠道的你,又怎么敢來創業呢?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社會對一個創業者或創業團隊能力的要求是綜合的。名人明星的最大資源當然是粉絲,當然是渠道,但關鍵是你得將你的粉絲有效轉化為你的用戶,這并不容易,還需要創業者有商業頭腦,有激情,能提供令用戶尤其是令粉絲滿意的產品或服務,還需要創業團隊的良性合作,相互之間的契約精神,以及對用戶誠實守信等等。對于名人明星來說,創業決不能憑借虛名。【責任編輯/梁浩】

    來源:赤潮AKASHIO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羅振宇、羅永浩……粉絲那么多,創業為何不成功?名人創業的優勢是渠道,但光有渠道是遠遠不夠的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