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阿里巴巴發布新財年的首份財報。
整體來看,阿里各項核心數據較為平穩,但仍處于監管過渡期,相關業務和財務數據仍會受影響。財報發布后,因營收不及市場預期,阿里巴巴美股收跌1.35%。
在多個業務同比增長之外,阿里本次財報有幾個關鍵的信息點:阿里整體營收低于市場預期、季度凈利潤下降;淘特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1.9億,下沉市場策略成效性顯著;創新業務投資處虧損狀態,未來將持續投入;阿里云業務營收未來將受在線教育行業整改影響;螞蟻集團凈利潤環比下降。
在隨后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阿里巴巴今年增量投資的重點將放在長期價值的創造。
對于此前網傳“阿里巴巴和騰訊考慮互相開放生態系統”的消息,張勇表示,“平臺之間的大循環能產生的社會價值,一定遠遠大過在單一平臺內的小循環。”
監管過渡期:整體營收低于預期
根據阿里巴巴202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阿里財年與自然年不同步,從每年的4月1日開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結束),周期內營收為2057.40億元(約合318.65億美元),同比增長34%。
若不考慮合并高鑫零售的影響,營收為1873.06億元(約合290.10 億美元), 同比增長22%。
凈利潤為428.35億元(約合66.34億美元),去年同期475.91億元,同比下降5%。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凈利潤為434.41億元(約合67.28億美元),同比增長10%,主要由于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收益增加。
上一季度,因為受反壟斷處罰影響,阿里巴巴迎上市以來首次季度虧損,這一季度扭虧為盈。不過,反壟斷影響仍在持續,本季度阿里巴巴非公認會計準則自由現金流為206.83億元,較2020年同期減少43%,主要是由于91.14億元用于繳納部分反壟斷罰款,以及對關鍵策略領域及增長業務的投入導致盈利下降。
反壟斷背景下,阿里今年已多次降低平臺商家的入駐門檻和經營成本。在2021財年結束時,阿里巴巴集團曾宣布,“計劃將2022財年所有增量利潤及額外資本用于支持平臺商家,以及投資于新業務和關鍵戰略領域。”
此外,財報顯示,今年1-3月,阿里巴巴集團從螞蟻集團獲得的投資收益為44.94億元,比2020年四季度的71.82億元環比下降,反映了螞蟻集團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的下滑。分析師表示,這主要是受季節性因素和落實整改措施影響。
去年11月初螞蟻集團上市暫緩,并在12月底成立整改工作組,開始制定整改方案和工作時間表。今年4月12日,螞蟻集團發布公告表示,在金融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全面對標監管要求,已完成整改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目前阿里巴巴持有螞蟻集團33%的股份。因此,可以粗略估算出螞蟻集團在1月-3月的凈利潤為136億元,相比起2020年第四季度的217.6億元,環比下降了33%。
整改牽連:在線教育將影響云業務營收?
從營收構成來看,阿里的收入來源主要是核心電商;云計算;數字傳媒和娛樂;創新戰略和其他營收幾個方面。其中核心電商包括了中國零售市場(淘寶,天貓,淘寶特價版)、新零售(盒馬、淘鮮達、高鑫零售),本地生活服務(餓了么),菜鳥網絡、國際零售(Lazada和速賣通)。
相比較上一季度,各業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菜鳥網絡實現50%的收入增長,菜鳥裹裹訂單量同比增長63%;優酷、阿里影業和其他娛樂業務收入的增長帶來數字媒體及娛樂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5%。
核心電商板塊,本季度,阿里巴巴生態體系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為11.8億,較上一季度增加4500萬,其中中國市場消費者占到77.3%,為9.12億,海外市場消費者占比22.7%。相比較上一季度78.8%、21.2%的比例,國內市場消費者占比提升。目前阿里生態體系內年度活躍的消費者,占了中國總人口的63.1%。
過去的一季度,電商市場經歷了“618大促”,由于平臺付費會員數的增加和付費會員平均收入的上升,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云業務方面,本季度營收160.5億元,低于市場預估的169.8億元。雖然阿里云已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盈利,經調整EBITA利潤擴大至3.4億元,但增速有所放緩,且在接下來的一個季度,營收也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云服務失去大客戶的影響會持續到財年結束,直到其國際業務完全脫離阿里云。此外,在線教育的行業整改也會影響到阿里云的營收。
創新瓶頸:季度戰略投資虧損139億元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本季度戰略投資虧損139億元,主要用于社區團購、淘寶特價版、本地生活服務和Lazada等業務。財報顯示,阿里巴巴本季度經營利潤同比減少了11%。
不過,即使虧損,阿里對于社區商業平臺、淘特和本地生活服務等新業務的投入力度并未減少。主要是由于阿里在用戶增長和創新業務發展方面的壓力巨大:一方面,用戶數被拼多多追趕,急需要突破增長瓶頸;另一方面,在社區團購等創新業務上,幾大電商平臺、互聯網企業等都在比拼下一個增長點。
阿里的目標是通過多賽道多引擎驅動多元化布局,來支撐增長,但是過程卻是困難的,即受變化多端的大環境影響,也與集團內部創新能力關聯。
社區團購方面,今年7月,早期的社區團購參與者同程生活、食享會因經營不善等原因申請破產或陷入人去樓空、員工工資被拖欠的危局。
另一家電商巨頭拼多多的社區團購業務也在持續投入中,且尚未看到對業務的貢獻。諸多影響下,市場對社區團購信心銳減。未來,阿里在社區團購上可能還將繼續燒錢投入。
對于阿里、拼多多、京東等電商性質的企業來說,社區團購是對拼多多現有業務的有效補充,但短期內仍面臨來自供應鏈和倉儲物流的壓力與考驗,未來能否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動力,可能還是未知數。
創新業務方面,在下沉市場的開拓上,阿里已初見成效。在阿里消費者App的矩陣當中,淘特(淘寶特價版)承擔的任務和目標就是為阿里巴巴的消費生態帶來增量的新用戶,特別是下沉市場的新用戶,同時滿足對于性價比有要求的用戶的需求。
根據財報數據,淘特截至6月30日的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1.9億,占國內年度活躍消費者的20.8%。
張勇在電話會議中表達了對該業務發展的認可,提到該策略的有效性,并表示正建設從制造到消費者的供應鏈,形成產業帶直通消費者,農產品產地直通消費者的供應鏈,這是淘特的另一個目標。
對于今年的投資,張勇表示,補貼不可能為商家或消費者帶來長期的價值,阿里巴巴今年增量投資的重點就是在于長期價值的創造。
阿里、騰訊互通在即?
上個月,外媒報道了一則阿里巴巴和騰訊考慮互相開放生態系統的消息,報道指出,阿里巴巴可能會將微信支付引入淘寶和天貓;而騰訊可能將允許阿里巴巴的電商信息在微信分享,或者允許微信用戶通過小程序使用阿里巴巴的一些服務。
消息一出,一起市場一眾猜測和討論,但阿里和騰訊方面卻緘口不言,既沒否認,也沒承認。不顧,在昨晚的阿里巴巴財報電話會議上,張勇的發言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
張勇表示,平臺間如果能夠互聯互通,肯定會帶來新的改革紅利,結果會是多贏。對中小企業,解除外鏈屏蔽能降低流量費用,有利于降低經營成本,帶來更好的經營便利;對消費者而言,則有助于提升生活便利度。“平臺之間的大循環能產生的社會價值,一定遠遠大過在單一平臺內的小循環。”
此外,張勇還特別提到,“我們注意到,最近工信部啟動了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其中重點整治問題包括惡意屏蔽網址鏈接和干擾其他企業產品或服務運行等問題。我們覺得非常必要。我們將按照政府要求,與其他平臺一起面向未來,相向而行。”
要知道,一直以來,淘寶天貓的商品鏈接在微信好友、微信群、朋友圈中是被屏蔽分享的,朋友間分享好物,只能通過復制一串“火星文”,再打開淘寶,繁瑣程度極大影響了用戶體驗。不止淘寶天貓,用戶也苦微信屏蔽久矣。
至于互通之后,阿里騰訊來說誰更占便宜,可能就要看具體的互通內容了。【責任編輯/常琳】
來源:新浪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