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鳳凰網(夏季)財經峰會暨天籟思享薈”在北京舉辦。如何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產業健康發展,在產業熱度持續、泡沫發酵的當下,成為一個熱點關注。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認為,AI、新能源、電動車等新技術會支撐中國長期的經濟增長。
他指出我國發展電動車產業的兩個原因,一是能源問題,即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度太高;另外想在汽車業實現彎道超車,相比燃油車,電動車的復雜程度降低,加之我國在電池領域較為領先,擁有優勢。
他認為,我國電動車無論是成本還是性能都可以說是領先世界的。好一點的電動車續航能力都在700公里以上,同等質量的汽車成本要比歐洲低20%-60%。
“所以在汽車行業,(我們)突然發現搞電動車不僅成本比歐洲要低,而且性能可以做到跟歐洲一樣,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而從取得的成果看,我國電動車銷量已占到全世界銷量的30%-40%,相較之下,燃油車只占到10%。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泡沫化”。不僅僅是特斯拉、“蔚小理”等頭部企業令人咋舌的市值飆升,繼2014年左右興起的新造車運動再次火熱,以百度、小米等科技企業為代表的新一波跨界造車浪潮再度襲來,大量資金、技術涌入。
一時間討論聲量高漲,眾說紛紜。有人說當大量資本一下涌入到新的行業一段時間之后一定會出現泡沫。有人預測三年內新能源汽車泡沫可能會破碎。有人提到數據,說5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已經多達650多家,言語之中不乏擔心。
對于當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泡沫,姚洋表示:“我覺得這三個技術都符合過去一兩百年能夠引領整個社會、整個世界增長的先進技術特性:一是新,有很多人去投資,整個社會和監管當局應該容忍一點由技術帶來的泡沫,即所謂的重復建設,還有金融泡沫,沒有這些泡沫的話,恐怕就沒有創新。重復建設并不可怕,恐怕這是我們搞創新必然付出的一個成本。我們也看到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極其廣泛,這樣才能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p>
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誰又能屹立不倒?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表示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真正那些有自己核心技術,在成本和規模經濟方面有優勢,又能更好的迎合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的企業,才能夠活下來。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也表示:“一個新興的領域,許多主體涌入,試圖創業成功。它必須有一個允許要素流動,進而公平競爭,然后大浪淘沙式的過程。按照一般的規則來說,最后會越來越收縮到為數不太多一些廠家,他們站穩腳跟并分享市場份額?!?/p>
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之路該向何處走?徐林提出一個問題:未來到底是氫動還是電動占據主流?他表示:“未來氫能電動車技術如果有突破的話,我覺得對現有的電動汽車可能會產生巨大的替代性的挑戰作用?!?/p>
如何在這場爭搶的洪流中如何贏得一席之地,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賈康從外部環境著手,提出必須更好地實施高端營商環境制度建設,讓企業公平競爭。如果按照原來的思維用行政手段強制關掉,是不可能有好結果的,如果不公平競爭,也一定會有嚴重的扭曲問題。
外因固然重要,內因更是關鍵。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提出要注重自身品牌建設。他表示:“消費的核心還是品牌,要把我們的品牌做好。我國電動車的技術在全球走在前面,我們應該支持國產品牌,增加我們的自信心?!薄矩熑尉庉?周末】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