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谷歌這個無所不在的全球互聯網巨頭,為什么在大陸卻憋屈得像個HelloKitty?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2015年谷歌I/O開發者大會如期而至,這個讓整個科技行業為之振奮的大會,卻也有著自己的些許無奈。因為谷歌在中國大陸基本所有的服務都與國內用戶無緣,就連國內諸多手機廠商建立在谷歌免費的Android平臺上的生態,也都是閹割后的、改頭換面的國行版安卓。本文的作者認為,筑高墻的舉措雖然庇護了國內相關企業的發展,但卻導致了整個中國的商業環境惡化。

    這是一篇毫無意義的負能量吐槽文。

    又到谷歌I/O大會。過去的四年,每年我都去現場,報道谷歌最新的產品動態和未來的戰略部署。得益于新浪在中國的影響力,或許我是參會最多的國內媒體人,但感受更多的卻是一種無奈。

    為什么?因為谷歌在中國大陸徹底沒戲,基本上所有的服務都和國內用戶無緣。谷歌搜索、谷歌地圖、Gmail、YouTube、谷歌Doc、Google+、谷歌Drive、谷歌Play,這些谷歌最出色的服務,幾乎在全球所有地區都占據主導優勢,只除了極少數國家。

    現在的谷歌,在中國的業務大概只剩下為中國企業提供海外廣告以及為中國開發者提供Android應用的海外發行。無所不在的全球互聯網巨頭,在大陸卻憋屈得和HelloKitty一樣,業務萎縮得只剩下一點邊角殘余。

    谷歌I/O大會每年的大部分新產品,其實都和國內普通用戶沒有關系,因為他們根本就享受不到。關注谷歌I/O大會,更多的是國內的安卓開發者和科技行業人士,因為需要獲知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最新發展動態。更重要的是,國內諸多手機廠商的繁榮昌盛是建立在谷歌免費的Android平臺上,當然是閹割后的、改頭換面的國行版安卓。

    2012年我首次參加谷歌I/O大會的時候,曾經采訪過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還記得我當時先介紹自己來自中國,然后問他對中國市場還有什么想法。布林愣了一下說,我們從未遠離中國,相信未來情況會有所好轉,谷歌在中國的業務也會逐步增加。

    沒錯,這顯然是套話,也是美好愿景而已。實際上,過去三年谷歌服務在中國的情況只是越來越糟。谷歌所有服務已經是必須翻墻才可以使用,在國內的實際占有率幾乎為零,除了極少數懂得科學上網的人士。去年年底的Gmail被封事件,更讓人感覺前景不妙,特別是以Gmail為主力郵箱的用戶(包括我)。

    谷歌退出中國事件發生在2010年初。當時我在《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編輯了大量相關報道,還有很多人去中關園的谷歌中國總部獻花,那一幕想起來似乎并不太久遠。(想知道背后原因請自行谷歌,百度是沒有用的。)

    但或許當時谷歌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那個決定對中國市場和谷歌自己意味著什么。那個艱難的決定是谷歌決策層三駕馬車的綜合決定:董事長(當時CEO)施密特是希望妥協的,布林則強烈要求退出,佩奇在猶豫之后決定支持自己的創業好友。

    布林出生在蘇聯一個猶太家庭;因為對政治的強烈不滿,父母舉家移民美國。或許布林對某種相似之處有著強烈的不滿和抵觸情緒,所以才不惜放棄谷歌中國的大好業務。

    2009年谷歌搜索在中國份額曾經達到三成,谷歌絕不是因為中國運營失敗才選擇退出(別信官媒)。中國是個巨大的市場,這點沒有人會懷疑,如果谷歌妥協留在中國,只會有更多積極利益。但如果你是官方媒體的忠實讀者,那繼續生活在幻影里也不錯。

    只是當時谷歌的Android平臺還沒有完全崛起,更沒有主導中國市場。實際上,2010年正是Android的爆發之年,就在那年Android智能手機銷量翻了數倍,年底市場份額才達到22%。谷歌退出的時候,或許根本沒想到Android對中國的意義。

    但谷歌離開之后,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Android市場,中國諸多手機廠商也是依靠著谷歌的Android平臺(雖然很多改得和蘋果iOS一樣),才開始了如今的國產繁榮局面。

    然而,由于谷歌服務被完全拒之門外,國內用戶只能使用諸多參差不齊的替代服務。更為嚴重的是,統一的Play商店被諸多廠商以及第三方應用商店取代,大大加劇了國產安卓的碎片化以及諸多山寨和惡性應用的傳播。這些都是谷歌當初做出那個艱難決定時所沒有預料到的。

    可是,受到影響的還不只是谷歌的服務。Nexus硬件、AndroidWear、此前的摩托手機、未來的谷歌汽車、谷歌家居和健康,這些谷歌的軟硬件平臺產品,在中國的體驗都要大打折扣或者前景渺茫。

    說一個真實的段子,谷歌中國有一位中級管理人員去江蘇某市,與當地一位官員會談,聊起谷歌Android在國內的發展。這位地方官員非常驚訝地問,我們國產智能手機和谷歌有什么關系嗎?這并不是笑話,如今的年輕人或許對谷歌服務已經非常陌生了。

    其實不止是谷歌服務,不妨看看美國排名前十五的移動應用與服務,猜猜有幾個能在國內使用?

    即便這種筑高墻的舉措庇護了國內相關企業的發展,但其影響的并不只是國內消費者,而是導致整個中國的商業環境惡化。

    美國和歐盟在華商會三個月前的調查顯示,83%的美國商會成員和86%的歐盟商會成員認為,防火墻系統造成的限制對他們的商業運作造成了負面影響。八成參與調查的歐洲公司還報告說自從今年進一步收緊控制以來,中國的商務環境已進一步惡化。

    對立志全球化的中國企業來說,這種環境也不是好事。華為輪值CEO徐直軍上個月就曾表示,若中國不引入國外的精良技術,一味將技術“本土化”,便永遠無法擁有真正的信息安全。華為的全球化之路遭受了諸多貿易壁壘,對這一問題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我對徐直軍的勇氣表示敬佩。

    話說回來,那我們為什么還要關注谷歌,報道Facebook?因為雖然因為客觀原因無法使用,我們也不應該自遮雙目,讓自己的心靈繼續蒙蔽。即便在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也該了解外面的世界,呼吸不同的空氣,獲知最新的技術,保持樂觀的精神。

    改一句廣告詞,“相信美好的事物總會到來”。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只有不斷的擁抱新科技和精良的技術,整個社會才可以取得前進式的發展。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發展,貿易壁壘、筑高墻也不能阻擋人們追求新科技的熱情,甚至還會物極必反,對科技發展形成逆向不良作用。當然,適當的進行監管也是必要的,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行業朝著正確的方向更為健康的發展。【責任編輯/鄭希】

    作者鄭峻,微信公眾號@貓叔在硅谷(leo77zheng)

    來源:鄭峻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谷歌這個無所不在的全球互聯網巨頭,為什么在大陸卻憋屈得像個HelloKitty?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