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近兩年,互聯網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踏步式發展,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更是掀起了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的大潮,可是在這股大潮中,不免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炒概念、忽悠投資人之風也迷惑了不少創業者,本文作者盤點了這兩年在互聯網上三個被玩壞了的概念。
自去年以來,互聯網創業至今高燒不退,有朋友稱,到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走一圈,十人當中至少九個是創始人、CEO, 在這股“大眾創業”的熱潮中,你要是不玩個什么嘔吐嘔,匹吐匹啥的簡直就白活了一樣。盡管有諸多人士認為,很多人根本就不適合創業,不適合的人創業就是浪 費社會資源。但我本人倒認為,沒有那個人天生就適合什么?不去試試怎么知道呢?再說,失敗了又怎樣?只要不是干違法的事,創業都是在為社會做貢獻,至少為 國家貢獻點雞地屁,你說對不啦?更何況,生命就是在于折騰,沒有成功過,但至少嘗試過。即使失敗的經歷,也不會讓自己的人生留白。
但是,不難看出,這股風實在太大了,各種忽悠、各種口號滿天飛。大多創業者就是盲目跟風,許多問題自己根本沒有想明白,所謂的各種概念也只是為了忽悠投資人或客戶,盡管本人也支持創業,但堅絕反對忽悠與盲目跟風。下邊我們盤點幾個被玩壞了的概念,和常見的理解誤區。
誤區一;互聯網+還是+互聯網?
自從總理提出互聯網+,這四個字火的一塌糊涂,街頭巷尾似乎都在探討著各種+。這個概念本身沒有太大問題,問題在于如何靈活應用。本人接觸過部分從互聯網公司跳出來創業的朋友,都想玩互聯網+,但很多人壓根不知道+什么,好不容易選擇了一個方向又搞不懂怎么去+,終于有了一個好的模式,結果呢?+錯了。
問題的根本其實很簡單,所謂的互聯網+,主要指傳統經濟與互聯網的結合。傳統經濟好比是豬,互聯網是翅膀。我們可以理解什么是給豬插上翅膀,但誰可以說的通給翅膀插上個豬呢?但許多人就是想給翅膀上插個豬。
用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確實機會很大,但許多傳統行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與復雜性,如果沒有對行業的深刻理解,盲目去+,等候你的只有一個接一個的火坑。因此,團隊中即要有互聯網經驗的大牛,更需要懂傳統行業的行家。如果一定要摳字眼,我覺得現在大量的創業機會應該是+互聯網。當然,以線上主導的互聯網+有沒有?有,但機會太少了,而且,即使存在,機會更多屬于現有的互聯網平臺巨頭,而非初創業公司。
誤區二;是否真的去中介化?
在諸多媒體的報道中,許多大會小會各種互聯網沙龍中,總是可以聽到去中介化這個詞。部份情況下也許是用詞不當,但我與大量創業者的交流中發現,許多人對中介人員及中介行業有所誤解。
中介行業其本質是第三產業服務業。而中介人員所承擔的也是服務職能,部份數行業因具有一定專業性、復雜及行業特殊性,給了中介人員天生的土壤,如房地產、二手車等。
互聯網再怎么發展也需要將服務落地,中介人員不會消亡,但會讓其回歸服務本質,并越來越規范。去中心化、去中間化倒是一種趨勢(中介不等同與中間商)。
誤區三;創業真的是革命?顛覆?
聽了太多的創業者,八字沒一撇就稱要革誰誰誰的命,但實際上,我們這代人的幸運之處就在于,我們并不需要通過革命的方式去構建新的社會秩序或商業秩序。找準自己的位置,做對社會、對用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最終就可能改變一個行業,甚至整個世界。
許多人張嘴就談“顛覆”,但可曾想過,所有所謂成功“顛覆”的背后都是順“勢”而為,所謂“勢”就是未來的、潛在的用戶或市場需求。“顛覆”是局外人看到的表像,而本質是,他提前發現或挖掘了用戶需求,并找到最佳路徑或解決方案給予滿足。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總之,這是整個社會經濟變革中的又一重大歷史機遇。做為創業者,想法可以天馬行空,但做事一定要接地氣。拋開一切假大空的概念,讓自己所做的事情回歸價值,這才是創業成功的王道。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互聯網思維的確是個熱門詞,當傳統行業看到互聯網短期內帶來如此大的顛覆,自然也不得不去借鑒這種新思維,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運用互聯網工具的表面,不抓住商戰的決定因素,忽視用戶、產品這些關鍵性要素,就算投入再多精力也能打了水漂,難以實現真正突圍,掌握主動權。【責任編輯/鄭?!?br>
來源:品途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