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篇印度遭受疫情導致蘋果產能受阻的文章,大致分析了目前手機產業鏈在印度遭遇的困境,這篇《這波印度疫情的大坑,把蘋果和富士康陷進去了》之后,我們又看到全球汽車制造業在印度遭遇的另一波險情。說實話,這個大坑不僅坑了塔塔等印度汽車企業,包括豐田、鈴木、現代和克萊斯勒等大廠也都遭了秧。
面對芯片短缺和印度供應鏈的連續打擊,全球汽車制造業是否要重新思考,這片南亞制造業新大陸是否還會有下一輪大坑?
印度制造業“噎住”全球汽車大廠
在印度遭遇第二波新冠肺炎爆發期間,由于幾家領先的汽車大廠暫停運營(將工業氧氣轉移用于醫療目的),并且部分州政府在5月初實施了局部封閉令,當地市場的汽車(產銷)狀況均出現兩位數的大幅下滑。
由于大多數汽車零售店關閉,汽車制造企業的生產也受到限制,業內估計乘用車制造企業5月份的整體出貨量僅為 103,000 輛,約為2021 年 4 月出貨量(286,728輛)的三分之一左右。這里提一句,印度的汽車制造商主要報告工廠的出貨量,而不是用戶方面實際的零售銷售數字。
印度最大的汽車制造商馬魯蒂鈴木公司4月份出貨量為 32,903 輛,是2020年同期 13,702 輛的兩倍多,當月其出貨量占了4月份月整體市場(135,879輛)的近四分之一。但是在整個五月份,銷售情況卻十分慘淡,“2021 年 5 月,公司從 5 月 1 日至 5 月 16 日都是停產狀態,以轉交原本是工業用途的氧氣(用于醫療用途)。2020 年 5 月,公司遭遇由于封鎖而引發的生產暫停。由于近兩個月都沒有進行正常的生產,2021 年 5 月的出貨量與 2020 年 5 月不具有可比性”,來自馬魯蒂鈴木官方的一份聲明這樣表示。
馬魯蒂鈴木的韓國競爭對手現代汽車(印度公司)境況也很糟糕,雖然4月份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近三倍,達到 25,001 輛,但環比(3月份)已經減少了一半,預計5月份會更加糟糕。
最慘的豐田基洛斯卡汽車(印度)公司,在5月份僅售出了 707 輛汽車,該公司已于 4 月底宣布對其產線設備進行維護關閉。豐田基洛斯卡的高級副總裁耐維蘇尼(Naveen Soni)向當地媒體表示:“由于印度不同地區采取的限制出門和封鎖,5月份我們在Bidadi (印度卡納塔克邦)的工廠完全沒有開工,銷售狀況也很差。因此,將5月的表現與 2020 年 5 月的出貨量進行比較會有很大偏差,因為 2020 年 5 月我們經理第一波疫情之后,剛剛開始運營和銷售的重啟。”
與此同時,印度本土汽車大廠塔塔和馬恒達(Mahindra & Mahindra) 的國內出貨量環比也分別下降 40%(至 15,181 輛)和 56%(至 8,004 輛)。
不過蘇尼也表示,近期整體市場形勢和消費者情緒現在看來要比 2020 年 5 月好一些。“我們預計,一旦疫情控制住且市場重新開放,‘被壓抑的需求’和個人出行需求等因素將繼續變得重要,因為消費者都希望擁有自己的車輛,而不是使用共享或公共交通方式了。對此證明,是我們現在有非常好的訂單數量,并且這些訂單沒有出現大量取消的狀況。所以一旦放寬限制,我們將能夠更好地評估銷售情況”,蘇尼表示。
與蘇尼的樂觀相近似的,是那些生產貨車、運輸車輛的制造企業。在商用車領域,塔塔汽車5月份的銷量為 9,371 輛,比去年同期的 1,266 輛增長了近六倍。不過,塔塔的商用汽車在2021 年 4 月出貨量卻環比下降超過三分之一,至 14,435 輛。印度私營商用車制造企業阿肖克·萊蘭在2020 年 5 月的出貨量為 1,277 輛,上個月則翻倍至 2,738 輛。然而仔細觀察,期出貨量環比(4月份)下降了66%。印度VE 商用車上個月在印度市場售出了 704 輛,去年同期為 455 輛,算是小有漲幅。
顯然,疫情結束后最先開始收益的,可能并不是家用轎車,而是那些穿街走巷最便捷的兩輪摩托。
在兩輪車領域,位于浦那的巴賈杰(Bajaj Auto )報告稱,5月份的出貨量增長 54%,達到 60,342 輛;另一家摩托車制造企業TVS Auto 在2021年 5 月共售出 52,084 臺兩輪車,在2020 年 5 月這一數字為 41,067 臺。
印度汽車供應鏈短期內很難恢復
盡管有印度媒體報道稱,近一段時間每天的新增病例已經有所下降,確診人數下降到了20萬左右,但是具體情況仍難以確定。
有分析指出,最近印度的確診患者人數大幅減少,有可能是來自農村的務工者大量從城市返鄉(因為很多城市已經實行封閉),這些務工者都暫時的回到農村躲避疫情了。但是這個群體在農村的確診情況更無法統計,未來返城復工的可能性也就無法得知。
也就是說,未來等待印度各大汽車制造企業的復工狀況,依然不會樂觀。
戴姆勒印度公司的一位發言人本周二對媒體表示,由于印度全國范圍內的封閉限制,導致員工和零部件短缺,戴姆勒的印度工廠已經關閉,其公共汽車和卡車制造部門已經停工超過三天。“戴姆勒印度商用車(DICV)宣布停產時間從6月1日開始到6月3日,原因是封閉引發物流和員工上班受到限制,而且臨時出現了零部件短缺問題”,戴姆勒發言人在聲明中表示。
這家企業是印度欽奈汽車制造中心附近第一家因零部件短缺而下令臨時停工的大廠。其實,最大的問題不是零部件短缺,而是由于工人對自身安全問題引發的抗議,這個汽車產業帶上的福特汽車公司、現代汽車公司和雷諾-日產等全球汽車大廠,都在上周下令關閉生產車間了。
在本周二公布的一項第三方調查數據顯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病例增加,嚴重限制了新訂單和產能,加之原材料稀缺推高了生產成本,印度 5 月份的汽車制造工廠開工率明顯出現放緩和停滯現象。
當地行業人士也指出,這種情況下不僅會有第三波疫情的威脅,當地制造企業即便復工也將面臨疫情在廠內復發的可能。
對此,各汽車制造大廠顯然也在未雨綢繆。戴姆勒印度公司發言人表示,公司正在通過其健康計劃支持員工的“休息”,該發言人補充道,公司將在非生產期間向員工支付全額工資,以保障員工的收益。
印度DICV是德國戴姆勒集團的一家子公司,在印度制造和銷售卡車、大型公交巴士和梅賽德斯-奔馳客車。該公司位于欽奈附近的工廠還為扶桑、梅賽德斯-奔馳和福萊納等戴姆勒卡車品牌生產整車,其產品出口到全球 60 多個市場。但是在這一輪疫情之下,工廠的“停工”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未來幾個月對其全球生產及銷售的影響也無法預估。
現代汽車印度公司(HMIL)在本周二發布了報告,表示5 月份公司出貨量為 30,703 輛,比今年 4 月份的 59,203 輛下降了 48%,具體原因,是印度各州因新冠疫情引起的各種限制舉措影響了對經銷商的發貨。去年5月份(印度國內)總出貨量為 25,001 輛,而 4 月份為 49,002 輛,也是下降了 49%,兩輪疫情的影響顯而易見。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除了本地市場的困境,出口也遭遇了難題:公司5月份的出口數量為 5,702 輛,比 4 月份的 10,201 輛下降了 44%。
耐人尋味的是,相比這些國際汽車大廠的“悲觀”,一些印度本土汽車企業卻開始顯露自己的樂觀態度了。
印度知名車企馬恒達(Mahindra & Mahindra)汽車部門負責人那卡拉在周四在接受當地媒體的采訪時這樣表示,公司的整個產品組合都將在未來半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原因是疫情的明顯好轉。“隨著病例的減少和市場的逐步開放,我們預計需求會強勁反彈。我們正在與我們的供應商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以管理供應鏈問題并滿足市場需求”,那卡拉補充道。
Mahindra & Mahindra 方面表示,在第二輪疫情爆發導致汽車工廠和展廳、4S店陸續關閉后,印度汽車市場的景氣或需要一年時間才能恢復到疫情流行前的水平。但是在廠家看來,近期來自于民眾的購車需求就會因疫情的緩解得以迅速釋放。
來自日產(Nissan印度)公司的一位發言人對此則表示了謹慎的樂觀,其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工廠的復工會在近期于各方監督下有序進行。“公司管理層和工會代表共同簽署了一份'改善'措施的章程,用以提高員工的健康和安全水平。當地法院將在6 月 5日開始審批此事,”日產的發言人表示,他沒有詳細說明商定的全面復工改進措施和具體日期。
不過這位發言人強調,日產會將員工的健康和安全作為其復工運營的核心,而且會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員工安全。據悉,從6月初該工廠已分階段逐步恢復生產,以確保遵守所有安全和社交距離規范。“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疫情的發展,并將繼續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安全和社會距離,盡快全面回復生產,”日產公司發言人強調。
新能源車玩家開始“押注”印度?
盡管傳統汽車大廠在印度一片哀鴻,但是在新能源車領域,一位重要玩家近期卻突然被爆出要押注印度制造業了,它就是特斯拉。
本周四,據印度當地媒體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特斯拉公司已經開始在印度招聘公司領導層和高級職位,這家全球最大的純電動汽車企業已經準備打入印度——全球最大的新興汽車市場。
據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表示,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的特斯拉正在招聘包括銷售及營銷主管和人力資源主管在內的重要職位。當地的特斯拉粉絲俱樂部一周前還發推文表示,特斯拉已經聘請了一名高級法律顧問。
在印度媒體對特斯拉大老板馬斯克進行了數月的猜測后,這則信息似乎給了他們一個心理安慰。因為幾乎所有印度媒體都認為特斯拉將于今年 1 月進入印度。
在今年的1 月 13 日,馬斯克在推特上“按照承諾”回應了一篇關于特斯拉的報道,該報道稱特斯拉正在與印度的幾個州就開設辦公室、展示廳和和研發中心進行重要談判——可能還有一個工廠將落地。
當時馬斯克的回應有些模棱兩可,但是當地媒體依然對這個可能性樂此不疲。有媒體還詳細報道稱,特斯拉在印度的第一個工廠將會落戶在卡納塔克邦,還表示馬斯克稱正與印度多個州洽談開設公司辦事處和研發中心。就在四月底,印度媒體報道在特斯拉工作了近四年的印度高管普拉尚·梅農(Prashanth Menon)被提拔為印度區CEO,說明特斯拉入印在即。
但是也有媒體分析,特斯拉在真正進軍印度市場之前,還在等待印度政府與生產相關的激勵計劃,尤其是對電動汽車制造商是否有進一步激勵政策。
實際上,為了吸引那些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在印度制造產品并出口到世界各地,這項制造激勵措施每年都在增加。就在4月份,印度政府還批準了一項 1810 億盧比(約為25 億美元)的計劃,包括將電池存儲容量提高到500億瓦小時。
只不過,即便有這些“香餑餑”的吸引,特斯拉進軍印度仍極具挑戰性。印度當地行業分析人士表示,與中國市場不同,印度還沒有推出電動汽車的鼓勵政策。目前,特斯拉在上海建立了其在美國以外的第一家超級工廠,主導著中國高端電動汽車的銷售趨勢。另外,電動汽車約占中國年汽車總銷量的 6%,而在印度這個數字甚至不到 1%。
因此同時,特斯拉汽車的昂貴售價也被視為難以適應印度市場,盡管印度中高收入人群在增加,但是但絕大多數人仍然購買不起普通汽車,更不提昂貴的純電動汽車品牌。另外,缺乏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也是印度大規模使用電動汽車的另一個障礙。
對于媒體報道特斯拉已選擇卡納塔克邦作為其第一家工廠的落腳點,目前特斯拉尚未發表回應。而其他知情人士則對媒體表示,這家電動汽車制造商已經與卡納塔克邦當地官員談判了六個月,并正在積極考慮在班加羅爾郊區設立生產線組裝旗下的入門級電動汽車。
印度當地行業分析人士并不看好特斯拉的落地,“電動汽車的成功不僅取決于充電樁(站)等基礎設施,要明白電力供應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現在誰都不能保證各州對電動汽車充電時會按單位收取相同的資費。如果各州開始對電動汽車收取 100 盧比/單位的費用時,我們看起來都會像一個大傻瓜!”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這家電動汽車制造商如果在當地建廠生產,可能不會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因為全球傳統汽車大廠已經開始加碼電動車型。“如果全球所有老牌汽車制造商都轉向制造電動汽車,特斯拉將在哪些方面與現在強大的傳統汽車制造商抗衡?印度制造的成本優勢會為它帶來什么?它的獨特資源又是什么?”
更有當地網友對特斯拉進入印度市場表示了嘲諷,“先不說疫情何時消退,就說特斯拉真的在印度建廠投產,可是很多州在高速公路上想找到汽油加油站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很多人甚至會發現自己都難以為移動設備充電……尤其在農村地區,如果你發現汽車續航即將關閉,大夜里用戶在荒涼的高速公路痛哭應該是唯一選擇。印度充滿了不確定性,基礎設施仍然很差,不適合電動汽車企業發展。”
顯然,印度的汽車工業正在進入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放緩和低迷中,盡管有消息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消退,但是對于制造業整體而言,恢復生產仍然是一個謎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整車廠正在躊躇和徘徊中煎熬,而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特斯拉這樣的大廠,將產線落地在印度又有多大的可能?【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懂懂筆記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