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隨著中國政府有關“自主可控和保障國家網絡信息安全”政策的推行,不斷加強了對外資硬件公司的監管,因此像IBM、惠普等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業務都遇到了困難。怎么破局,惠普選擇了一條聰明的道路,將公司股權賣給中國公司,這樣,原來的公司就換了身份,成了民族資本公司,可以重新參與到中國市場中來了。
5月21日,惠普正式宣布將以不低于25億美元的價格,將旗下“新華三”51%的股權出售給清華控股旗下紫光集團下屬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后者將成為“新華三”的控股股東。
根據協議,“新華三”將包括惠普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華三通信與惠普中國有限公司(“中國惠普”)的服務器、存儲和技術服務業務,總估值約45億美元(不含現金及負債)。“新華三”將成為惠普服務器、存儲、網絡產品和硬件支持服務在中國境內的獨家提供者。
某種意義上,“新華三”的控股權歸屬,將再次改寫惠普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力,也將重新定義中國企業級市場的競爭格局。
數據顯示, “新華三”2014財年營收約31億美元(調整后),營業利潤4億美元(調整后GAAP利潤3億美元),并擁有超過5,700余項專利。是一個基本健康的“優質資產”。
在剝離出在中國的服務器、存儲和網絡設備產品之后,中國惠普仍將繼續100%擁有其在華的企業服務、軟件、HPHelion云、Aruba網絡產品和打印與個人系統業務。
惠普繼續保留的軟件、云等業務,是企業級市場更高附加值的領域,而隨著清華紫光成為“新華三”的控股股東,被貼上中國企業標簽的“新華三”將幫助惠普順利通過中國政府有關“自主可控和保障國家網絡信息安全”的政策屏障,使其更多地銷售其企業級產品,如服務器、存儲和網絡設備等等,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合作,而非競爭中與國內的企業級設備提供商相遇。
由此可以判斷,這宗交易的完成,是惠普籍由一出成功的資本運作,重新改寫其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布局;也是這家老牌跨國科技企業再一次對中國市場做出的某種程度的讓步。惠普中國新版圖因而塵埃落定。
在此之前,該公司正在經歷艱難轉型,從去年11月到2015年1月底,惠普網絡業務銷售額同比下降11%。而隨著中國政府加強對外資硬件公司的監管,其中國的業務也將比過去更加艱難。
曾有消息顯示,在選擇清華紫光之前,中國國有企業中國電子、中國私募股權公司鼎暉投資,以及中信資本也有意收購該業務的股份。而之前,惠普在考慮出售H3C業務的時候已經將競標方限制在中國企業。
勝出者清華紫光于2013年以15億美元收購了在美國上市的展訊通信,并在競購銳迪科微電子的交易中勝出。去年9月,英特爾以約9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這兩家芯片設計商母公司紫光集團的部分股份。
由此回顧,兩個月前因為華三通信歸屬問題引發的抗議風波。我們發現,雖然以相對獨立的全資子公司開展業務的階段已經過去,但華三通信如今作為具有更大贏利空間的業務單元的意義遠超過去。
更有消息顯示,原華三通信員工將如愿在“新華三”中獲得股權。相比于獲得股權,華三員工的真正歸屬感和榮譽感,則將在未來更長的一段時間內,因為他們以自身在中國市場的諸多實踐而獲得。
從這個層面看,無論對于希望獲得更廣大中國市場的惠普,還是希望重新定義民族產業的清華紫光,這都是一場成功的資本運作。它勢必創造出新的可能性,促使“新華三”在不同以往的生態圈中繼續發展、完善,并塑造出更多跨國公司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的運營范本。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中國市場實在是太大,所以對各個巨頭來說意義重大,如果一旦失去這個市場,那么也就意味著利潤的大幅下滑,這是他們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盡管在中國也會遇到各種困難,這些跨國集團仍會通過各種辦法,留在這里。但是,我們的民族產業還需要中國的本土企業自身更加努力才行,只靠政策保護,未來堪憂。【責任編輯/王起】
來源:經濟觀察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