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一款款已經實現了的科技產品足以讓我們目瞪口呆了,但更高科技的產品還在后面。有人認為,未來十年將是更可怕的十年,是整個社會將趨于科技爆炸臨界點的高度爆發的十年。真不敢想象十年之后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算了,還是先讓我們來看看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評出的“2014年10大最具突破性的科技創新”吧。2015年也快過去一半了,看看這些科技創新在多大程度上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眾所周知,“創新”是整個科技行業的靈魂所在,也是科技發展的源動力。每一年我們都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科技創新,有的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有的甚至能夠改變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技評論》雜志近日評選出了“2014年10大最具突破性的科技創新”,這些技術不僅在如今看來非常具有創新性,同時還會在未來數年內發揮重要作用。
基因組編輯
簡介:通過基因編輯構建攜帶定向突變的靈長類動物,為科學家研究復雜的、與遺傳相關的腦部疾病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突破性:利用基因組工具構建出兩只攜帶有特定基因突變的猴子。
主要研究機構及個人:云南省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詹妮弗·杜德娜(Jennifer Doudna)、麻省理工學院的張峰和哈佛大學的喬治·切奇(George Church)。
敏捷機器人
簡介:敏捷機器人擁有良好的平衡性和靈活性,可以像普通人一樣在凸凹不平的地形上行走,未來可以幫助人類到一些比較危險的環境中執行各項任務。
突破性:可以應對凹凸不平的地形。
主要研究公司(機構):波士頓動力、Schaft和本田公司。
高度隱私的智能手機
簡介:“斯諾登”事件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手機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這也催生了高度隱私的智能手機產品。
突破性:將個人隱私信息高度保密起來。
主要研究公司(機構):Blackphone、CryptoPhone和Open Whisper Systems.
微型3D
簡介:利用新型材料進行微型3D打印,擴大了3D打印產品的范圍,甚至包括人造器官和血管等。
突破性:3D打印技術進入到人造器官領域。
主要研究人員:哈佛大學的詹妮弗劉易斯(Jennifer Lewis)、普林斯頓大學的邁克爾麥卡爾平(Michael McAlpine)和劍橋大學的基斯·馬丁(Keith Martin)。
移動協同辦公軟件
簡介: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讓移動辦公也開始被眾多公司和個人所采用,而這其中移動協同辦公軟件則占據著重要位置。
突破性:用戶可以在移動設備上創建、編輯和同步文件。
主要研究公司(機構):Quip、Quickoffice、Box、Dropbox、微軟和谷歌。
智能并網發電
簡介: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來對能源使用情況進行精準預測,進而將風能和太陽能等更多的間歇式可再生能源并入到電網之中。
突破性:能夠準確預測風能和太陽能。
主要研究公司(機構):卓越能源公司、通用電氣和美國大氣研究中心。
頭戴式顯示器
簡介: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頭戴式顯示器終于開始以成型產品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這種新型的顯示裝置極有可能改變人類社會未來通訊和游戲的方式。
突破性:售價已經來到普通消費能夠接受的區間。
主要研究公司(機構):Oculus、索尼、Vuzix和英偉達。
神經元芯片
簡介:傳統的電腦芯片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逼近性能極限,而神經元芯片模擬人類大腦處理信息的過程,幫助計算機以更快的速度應對不同的情況。
突破性:實時模擬大腦處理信息的過程,有助于科學家們制造出能同周圍環境實時交互的認知系統,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
主要研究公司(機構):高通、IBM、HRL實驗室和人類腦計劃(Human Brain Project)。
農業無人機
簡介:這種廉價的農業無人機配備了先進的傳感器和圖像處理模塊,能夠對農作物的生長狀況進行密切監測,并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和蟲害管理效率。
突破性:配備攝像頭、支持遙控操作、售價低于1000美元。
主要研究公司(機構):3DRobotics、雅馬哈和PrecisionHawk。
人類大腦3D
簡介:這張耗時十年畫出來的人類大腦3D成像圖首次在細胞水平上剖析了人類大腦,為神經科學家提供了解讀其無窮復雜性的指南,能夠更為完整地觀察人類大腦結構。
突破性:以20微米的尺度展現了人類大腦的結構。
主要研究人員:德國尤利希研究中心的卡特倫·阿穆茲(KatrinAmunts)、蒙特利爾神經學研究所的阿蘭·伊凡斯(Alan Evans)和斯坦福大學的卡爾·戴瑟羅斯(Karl Deisseroth)。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科技,有的科技成果甚至還深入我們生活的最深處,極大地改變著我們的固有習俗、固定觀念、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說到底,科技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是為了讓人們憑借科技的翅膀飛向簡單生活的懷抱。但科技還是把雙刃劍,如果高科技被人用來作惡了怎么辦?如何保障我們的人身安全和隱私安全?并且醫藥科技的發展會加速病毒的變種,科技又如何跟病毒賽跑?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責任編輯/梁浩】
來源:199IT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