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國產手機出海征途漫漫,印度成為必爭之地,歐美市場是戰略高地,如何獲得專利至關重要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智能手機時代,中國公司紛紛以自己的辦法搭上了快速發展的順風車,如今隨著國內手機市場的日漸飽和,他們又將戰線陸續移向海外,一時間硝煙彌漫:華為以挑戰三星、蘋果的姿態和強勁勢頭主攻歐美高端市場,中興在北美市場的份額也在快速增長,聯想通過收購摩托羅拉試圖打開進軍海外高端市場的大門,小米則首先選擇以中低端機進入印度,然后是東南亞市場。當然啦,只有獲得歐美市場的認可才有資格談全球市場,這一方面小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產手機品牌紛紛進軍海外,這雖并非坦途,卻是必須走的重要一步

    日前,小米在印度推出首款針對海外消費者的手機,稱其在3—5年內成為印度市場份額最大的手機生產商。很快,蘋果公司就于28日發布消息稱,“大中華區的iPhone銷量首次超過了美國”。

    這是中國手機市場的競爭新主線,其最精彩的看點就在于國際品牌和國產品牌的攻防互換。除了小米,包括華為、TCL通訊、一加等國產手機廠商也在猛拓海外市場。此外,市場最新消息稱,高通公司成立新部門,專門幫助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向海外銷售手機,以此加強與中國企業的關系。

    國產手機海外擴張“反擊戰”,硝煙彌漫。

    2015年4月15日,華為倫敦發布會現場

    戰爭誘因

    2014國內手機出貨量降兩成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中國手機市場累計出貨量為4 .52億部,比2013年下降21 .9%。而市場調研機構H IS T echnology日前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報告也顯示,智能手機銷量達到9900萬臺,較上季下跌5.6%。

    這是一個信號,中國手機市場日漸飽和,用戶增速的放緩開始倒逼各大廠商越來越注重海外市場的爭奪。

    昨日華為榮耀總裁趙明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就透露,“榮耀目前已進入全球74個國家,目前海外市場進展有點快,未來海外市場布局會進一步聚焦。”小米也剛剛完成在印度的首場全球發布會,推出在海外發布的首款手機Mi4i手機。據了解,接下來還將在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將開售小米本地化版本。TCL通訊更是國產手機出海的縮影之一。TCL通訊剛剛發布的2015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報告期內,海外市場銷量達1,350萬臺,中國市場銷量約為230萬臺。而最初便定位“放眼全球市場”的一加手機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一加手機銷量突破了100萬臺,海外銷量超過一半。

    縱觀各大手機廠商的“出海版圖”,除了華為和T CL在歐洲市場、中興在美國市場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外,大多數手機企業都是在歐美以外的亞非拉市場獲得較好的發展,尤其是印度和東南亞。

    2015年4月23日,雷軍在印度新德里發布會上展示小米智能手機

    主攻戰場

    印度成“性價比”搏擊地

    為何印度成了出海的必爭之地?

    印度人口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篤定,印度市場便是幾年前的中國,將迎來飛速增長。雷軍亦認為,印度的市場規模是小米首要考慮因素。

    據Canalys發布的數據,去年第四季度印度市場銷售智能手機2160萬部,同比增長幅度高達90%,其約65%的智能手機價格在200美元以內。受限于印度消費水平不高,印度市場智能手機市場中,1500元是一個分水嶺。所以,幾乎所有廠商都拿出高性價比手機作為“參賽產品”。以小米為例,其在印度主推面向中端市場的產品,同時推面向低端市場的紅米系列產品。

    不過,面對中國手機品牌的強勢殺入,印度本地手機品牌也迅速啟動反擊。日前,印度本地第一大手機品牌MICROMAX發布了一款手機yureka,售價僅為882元。遠遠低于小米4I售價1272元人民幣。以至于,華為榮耀6plus來到印度也不得不降價,但榮耀6plus的2649元人民幣售價相較于這款本地手機,仍然顯得很“土豪”。

    TCL通過收購獲得專利授權及品牌,以謀求全球市場布局

    戰役高地

    誰能攻下歐美市場

    毫無疑問,中國國產手機的高性價比模式已經贏得印度、東南亞等海外市場消費者的歡心。一加手機創始人劉作虎指出,海外用戶和國內用戶行為習慣很不一樣,他們對價格和性能很關注,本地化程度也決定了用戶對產品的接受度。

    以小米為例,其在印度市場銷售模式初期,選擇與當地最大的電商企業Flipkart合作,獨家銷售。之后,小米與印度的另外兩家電商平臺亞馬遜和Snapdeal也展開合作。

    不過,Canalys的一位分析師表示,小即使小米在其計劃的國家都取得了成功,也并不意味著小米能攻下美國市場。即使在諾基亞一統天下的時代,諾基亞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也并不是非常高。

    而目前,在中國前幾大手機廠商里,應該是華為在歐美市場表現較為搶眼。4月15日晚上,華為在倫敦發布其高端手機P8和P8MAX。相比以往的“硬件提升”,這次華為把焦點放在軟件上。華為消費總裁余承東在主題演講時將槍口對準了三星、蘋果,認為今年將是華為手機在全球市場開創格局的決勝之年,并計劃今年在美國啟用國際影星代言。

    除了華為之外,行業新銳企業一加手機也一直將北美和歐洲等發達地區作為重點開拓的區域。在一加手機創始人劉作虎看來,在印度、非洲做銷量容易,但那不是國際化,只有在歐美獲得認可后才有資格談全球市場。他對南都記者說,“北美市場是一加做口碑和銷量的地方,如果能夠得到這群人認可,那就攻克了最難攻克的市場。”

    不過,南都記者多方了解到,在北美市場有90%以上的智能手機是通過運營商渠道進行銷售的,即便用戶是通過大型分銷商渠道來購買手機,最后也會與運營商的套餐進行捆綁。而美國運營商在品牌、質量、售后、元器件、生產線甚至環保等方面都有非常細致的要求,門檻相對較高。而中國手機廠商具備運營商渠道基因的,除了華為,還有中興、酷派、聯想等。為了能夠更好地開拓美國市場,中興通過與運營商高度捆綁,使中興手機在北美市場保持快速增長。


    智能手機專利大戰,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爭

    戰斗瓶頸

    如何獲得專利

    的確,國產手機出海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易觀資訊分析師路理彬便向南都記者表示,國產手機電商品牌可能會遭遇多重壓力,一是不同于中國市場的營銷玩法,二是國產手機電商品牌一樣可能會遭遇專利戰和品牌戰。

    事實上,小米進入印度市場后,便遭遇了愛立信專利侵權的指控;而H T C在與蘋果爆發的專利大戰后,也是元氣大損。

    專利如何獲得?收購不失為一條捷徑。

    為了摸索出一套符合海外市場生存的法則,TCL、聯想、桑菲通過收購獲得專利授權及品牌。以T CL通訊為例,一方面,其并購阿爾卡特帶來的技術以及專利讓T C L通訊在技術儲備上迅速提升,可以滿足海外市場對產品的質量和定制化要求;另一方面,阿爾卡特為T CL通訊提供了豐富的2G、2.5G、3G、4G等領域的專利,也讓T C L通訊在海外市場擴張拿到了通行證。

    “并購不只幫助TCL通訊擺脫了當初國內市場的亂局,更為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創造了機會。”日前TCL集團副總裁、TCL通訊首席運營官王激揚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在這里必須首先表示一下肯定,中國品牌智能手機能賣到全世界去,這無論如何都是一件讓人欣喜的事。但是國外的玩兒法畢竟跟國內不同,因此,及時調整戰略戰術很有必要。總結起來,國產手機廠商所遇到的攔路虎至少有二:專利權問題和渠道問題。在專利權問題上,華為和中興顯然比較有遠見,這兩家企業每年在研發方面的高投入使他們擁有數量眾多的國際專利,聯想除了積累自己的專利,還通過收購摩托羅拉快速擁有專利,而小米的處境就顯得很尷尬了。在渠道問題上,國產手機廠商自然要學會跟國外運營商們合作,以保持渠道暢通,此外,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通過跟國外電商合作、建立海外推廣銷售團隊、舉行國外產品發布會等方式,來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渠道。 【責任編輯/梁浩】

    來源:南方都市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國產手機出海征途漫漫,印度成為必爭之地,歐美市場是戰略高地,如何獲得專利至關重要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