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比特幣突破24000美元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卻說它是泡沫

    11月30日,比特幣突破2017年12月的高點19666美元/枚,再創紀錄新高。截至30日23:15,比特幣價格報19800.9美元/枚。北京時間12月20日(周日)凌晨,比特幣繼續上沖,突破24000美元整數關口,再刷歷史新高。

    當下,全球加密資產與交易市場在近幾個月內迎來新的流動性活躍期。

    然而這種正在風靡全球的加密貨幣真的能讓投資者穩穩獲益么?

    在最新出版的一本《克魯格曼的經濟學講義》書中,綽號“美國大炮”的美國頂級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同樣發表了對于加密貨幣的懷疑,這位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認為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缺乏現實的支撐,很可能只是泡沫。

    以下則是他在書中的相關點評:

    我為什么懷疑加密貨幣

    我仍在度假中, 在歐洲各地徒步和騎車。我也在或多或少跟蹤新聞, 但只是偶爾并且不確定地在某個地方和某些條件下會寫點東西發出去。

    目前是個時機, 我覺得可以提前發表一些想法, 給在旅行結束后將參與的一個活動預熱。具體情況是, 我打算在兩三周后到一場關于區塊鏈等內容的會議上扮演伊曼紐爾·戈德斯坦(奧威爾的小說《1984》中的人物)的角色, 也就是那個被指定的反派。如果你只跟友好的聽眾交談, 那對自己實在缺乏挑戰性, 是吧。

    因此不妨在這里先解釋下, 我為什么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這關系到兩個問題:交易成本與缺乏錨定。請容我慢慢解釋。

    如果你看看貨幣發展的總體歷史, 會發現一個清晰的隨時間變化的方向, 即做生意的摩擦以及處理這些摩擦所需的實際資源都在減少。

    起先,人類有了金幣和銀幣,它們比較笨重,需要很多安全保護措施,其生產也需要消耗大量資源。

    之后出現了由部分儲備作為支持的銀行票據,這類票據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用起來比成袋的鑄幣方便得多,它們的出現也減少了對真實貴金屬的需求。正如亞當·斯密所言, 這提供了“一種空氣中的貨運通道”, 可以把資源釋放到其他用途。

    即使如此, 貨幣體系依然需要大量實物貨幣。接下來的中央銀行制度又大幅減少了這種需求, 私人銀行把放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而非金銀)作為自己的儲備。等法定貨幣出現后, 則幾乎完全消除了對實物儲備貨幣的需要。

    與此同時,人們也在逐漸擺脫現金交易, 首先是用支票付款, 然后是信用卡和儲蓄卡, 以及其他數字記賬手段。

    因此從歷史視角看, 對加密貨幣的狂熱似乎非常古怪, 因為它完全與長期趨勢背道而馳。它不是走向近乎無摩擦的交易, 而是做生意的成本很高, 因為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的交易要求提供過去交易的全部歷史。這些貨幣的創造不是點擊下鼠標那么簡單, 而是必須“挖礦”, 通過大量消耗資源的計算過程來產生。

    此類成本的發生并非偶然, 不是可以用創新隨便消除的。正如馬庫斯·布倫納梅爾( Marcus Brunnermeier)與約瑟夫·阿巴迪( Joseph Abadi)指出的, 創造新的比特幣或交易現有比特幣所需的高成本, 是這個在分散化體系中創造信用的項目的核心所在。

    為什么火熱的比特幣在商業中進展極其緩慢?

    銀行票據之所以能被接受, 是因為人們比較了解發行票據的銀行, 并且這些銀行有維護自己聲譽的激勵。政府偶爾會濫用創造法定貨幣的特權, 但大多數政府和中央銀行有紀律約束, 同樣是因為它們在乎自己的聲譽。

    但對于比特幣,你要在不知道其發行人的情況下相信它是真的,就得依靠一些數字手段來確認它是真實交易(相當于把金幣放進嘴里咬一下), 于是生產出能通過測試的比特幣的成本就必須足夠高, 才能阻止欺詐。換句話說, 加密貨幣愛好者是在熱烈慶賀用最先進的技術讓貨幣制度倒退回三個世紀之前。為什么你要做這種事呢? 它能解決什么問題? 我還沒看到對上述問題的明確答案。

    請別忘記,傳統貨幣通常很好地履行了預定職能:交易費用很低;美元在一年后的購買力是高度可預測的,與比特幣相比高出多個數量級;使用銀行賬戶意味著對銀行的信任, 而銀行總體上也配得上這種信任, 信用度遠遠超過那些持有加密代幣的公司。那為什么我們要轉而使用這種運行效果差得多的貨幣形式呢?

    事實上, 在比特幣發明 8 年后, 加密貨幣在現實商業活動中的進展仍然極其有限。有少數企業接受它們作為支付手段, 但我感覺這更多是展示一種姿態, 看我多么新潮前沿, 而非看重其現實用途。加密貨幣有龐大的市場估值, 但絕大多數被作為投機工具持有, 而非作為有效的交易媒介。

    這是否意味著加密貨幣是純粹的泡沫,最終將一瀉千里?有必要指出, 還有其他類似貨幣卻沒有像貨幣一樣廣泛使用的資產, 但人們依然在持有。例如黃金在很長時間以來已沒有再作為實際貨幣使用, 卻依然保有價值。

    可以說紙幣基本上也屬于這種情況。盡管紙幣交易很常見, 但它們在整個交易金額中所占的份額其實很小, 而且在下降。然而美元現金持 有量同 GDP 的比值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卻提高了, 現金持有的增長完 全集中在50美元和100美元等較大面額的鈔票上。

    如今, 大面額鈔票已不再經常用于支付, 事實上許多店鋪已不再接受。那么持有這么多現金的目的何在? 答案眾所周知:逃稅、非法活動等。另外許多現金存放在美國境外, 有估計稱, 一半以上的美元現金由外國人持有。

    錨定的價值與泡沫的破滅

    顯然, 加密貨幣事實上正在競爭同一類業務:極少人用比特幣支付賬單, 但很有些人用它來干購買毒品、破壞選舉等事情。黃金與大面額鈔票的例子表明, 這類需求可以支撐相當大的資產價值。因此這是否意味著, 即使加密貨幣并非其支持者宣傳的革命性技術, 也未必是泡沫?

    這里就是考慮錨定因素的地方,或者更準確地說,要考慮加密貨幣缺乏錨定的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 人們并不關心帶著已故總統頭像的綠色鈔票的價值從何而來, 我們接受美元紙幣, 只是因為其他人也接受它。不過美元紙幣的價值也并非完全來自這種自我實現的預期, 它最終的支撐來自美國政府會接受紙幣作為履行納稅義務的方式———政府對民眾的納稅義務有強制執行的權力。你甚至可以說, 法定貨幣之所以有價值, 是因為手里有槍的人說它有價值。而這意味著它們的價值不是人們喪失信心就會崩潰的那種泡沫。

    另外, 放在毒梟巢穴或其他任何地方的100美元鈔票的價值, 始終與美國本土的更小面額鈔票的價值掛著鉤。

    在某種程度上黃金也屬于類似情形。大多數黃金都在閑置中, 它保有價值是因為人們相信它保有價值。但黃金在現實世界中也有用途, 例如用于首飾, 或者作為補牙的材料等, 這些提供了跟現實世界一個較弱但真實的錨定。

    相反, 加密貨幣沒有支撐, 沒有與現實世界的錨定, 它們的價值完全取決于自我實現的預期, 這意味著徹底崩塌有真實的可能性。如果投機者出現集體性的懷疑時刻, 突然害怕比特幣會變得一文不值, 那比特幣就會變得一文不值。

    這種情形會發生嗎? 我認為發生的可能性比不發生更大, 部分原因是加密貨幣的救世主式狂熱宣傳與遠為平凡的現實前景之間差距太大?;蛘哒f, 可能存在一種潛在均衡, 比特幣(或許不包括其他各種加密貨幣)主要在黑市交易和逃稅活動中使用。不過即使這種均衡存在, 也很難從現狀發展到那一步。一旦區塊鏈未來的夢想破滅, 失望情緒可能會讓整個體系崩塌。

    以上就是我作為加密貨幣懷疑派的理由。我有沒有可能說錯? 完全可能。但如果你想證明我的錯誤,請回答如下疑問:加密貨幣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請不要只是用一堆技術囈語和自由意志主義口號來堵懷疑者的嘴?!矩熑尉庉?常華】

    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城市大學杰出教授?!都~約時報》暢銷書作者、專欄作家。曾出版《蕭條經濟學的回歸》《兜售繁榮》《美國怎么了: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知》《流行的國際主義》等暢銷著作。

    來源:全景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比特幣三天又漲20%,總市值沖上2.88萬億!茅臺、房價、比特幣,本質都一樣?外資大行:明年再漲12倍
    比特幣突破24000美元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卻說它是泡沫
    黃金、茅臺、房價、比特幣上漲 本質是一樣的
    夫妻炒比特幣虧2000萬后自殺,跳海前殺害三歲女兒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