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世界500強中唯一沒有上市的華為;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創業12年,一直沒有進行融資;多元化的娃哈哈集團,堅持不上市;創業18年,方太仍然是一個家族企業;在科技領域,很少公司會如vivo一般低調……有一種牛逼的商業模式,叫不融資!這篇文章就來盤點一下以“不融資、不上市”為理念,卻做到同行業翹楚的十大公司。
現在的創業圈兒,虛報融資數額已經成為大家心知肚明的把戲,仿佛獲得大額融資是一個極其榮耀的事情,而在上市這個問題上,很多企業也爭先恐后,甚至一副敲一把鐘就死而無憾的態勢。58同城的CEO姚勁波甚至下了斷言:現在企業不融資就能成功?不可能!
可是這樣拼命融資、燒錢,真的是通往商業成功的不二法門嗎?踏踏實實做企業,老老實實賺營收真的沒有前途嗎?盤點一下以“不融資、不上市”為理念,卻做到同行業翹楚的十大公司。
華為:2014年營收2882億元
在世界500強中,華為是唯一一個沒有上市的企業,而其掌門人任正非也曾明確表示未來5至10年內,既不考慮上市,也不考慮通過合并、兼并、收購的方式進行資本游戲。他甚至在摩根士丹利(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公司,中國電信、聯通上市都有它參與其中)首席經濟學家率團隊訪問時拒絕出面會見。
對此摩根士丹利方很是失望:他拒絕的可是一個3萬億美元的團隊。而任正非對此的回應是:
他又不是客戶,我為什么要見他?如果是客戶的話,最小的我都會見。他帶來機構投資者跟我有什么關系呀?我是賣設備的,就要找到買設備的人……
他正是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團隊,華為不需要親資本文化,而是要培育客戶文化。
在任正非眼中,“科技企業是靠人才推動的,公司過早上市,就會有一批人變成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他們的工作激情就會衰退,這對華為不是好事,對員工本人也不見得是好事,華為會因此而增長緩慢,乃至于隊伍渙散;員工年紀輕輕太有錢了,會變得懶惰,對他們個人的成長也不會有利”。
而且全部在職員工中,有7萬多名員工持有公司股份,占全部股權的98%以上,華為希望通過正確的激勵機制,確保機構的執行力。實現公司員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但如此分散的股權結構很容易讓投資者形成相對控制權。任正非擔心大量資本進入華為后,必定導致多元化,從而喪失華為的狼性管理文化和史無前例的員工持股制度。國美電器的動蕩便是前車之鑒。
光線傳媒:市值386億元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創業12年,一直堅持發展自身的能力,沒有進行融資。他說,公司在1998年10月成立,接點小單維持生計,摸索了近一年,直到1999年7月《娛樂現場》節目播出才確定了一個發展方向。
作為一個非常謹慎的人,王長田在2003、2004年曾有機會成立房產公司,但他沒有去做,反而選擇把資金儲備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所以在2006年電視行業危機時,他才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轉型,在不盈利的情況下堅持到2008年電視行業復蘇。并在2011年,在公司發展最好的時候尋求上市。
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如果之前拿到錢,他也許會早上市一年或一年半,但是會喪失很多股權,這是很不劃算的。因為只有創始人有股權才能在去市場換取更多資金投入新的業務,才可以分給自己的員工。而融資的本質是買賣,只融資的話沒什么好光榮的。
他認為,對于創業者來說,一定要發展自己的能力,不能把融資當成救命稻草,融資也要在公司發展到最好時再談。就像馬云說的:陽光燦爛修屋頂,不能等下雨天才修。
娃哈哈:2014年營收728億元
創立于1987年,從一個校辦企業經銷部發展成為今天多元化的娃哈哈集團,憑借兒童營養液、非常可樂、營養快線等幾代銷售額驚人的產品成為中國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飲料企業,今天的娃哈哈擁有總資產300億元,員工近30000人,股東超過15000人。
娃哈哈不上市的理由與華為有幾分相似。
首先是企業自身現金流充裕,凈利潤每年達100億元,平均每3天賺1億元。由此看來,娃哈哈上市融資的需求并不迫切。
其次是企業內部的股份結構。宗慶后在參加兩會時對媒體表示,娃哈哈至今沒有上市是因為股東數量的問題。目前娃哈哈股東數量有15000個,而根據國家法律規定,企業上市之前股東數量不允許超過200。而娃哈哈在2013年已實現全體員工持股,如果上市,員工將與股民共同分享企業利潤,員工的回報將變少。
方太集團:估值150億元
創業18年,方太仍然是一個家族企業,一個不愿做500強,而要堅持做500年的家族企業。對于經營理念,創始人茅忠群有三個前提:一要把企業搬到大工業區,二不用親戚,三涉及方太重要決策,茅忠群說了算。
從1996年創業至今,方太堅持走專業化、精品化、高端化的發展戰略,年收入30億左右,年增長保持在20%-30%。2014年3月,在高端吸油煙市場份額排名中,方太毫無懸念的以45.43%的份額雄踞榜首。而茅忠群本人的“三不原則”:“不上市、不打價格戰、不貼牌”則是被很多人詬病太“軸”。
茅忠群認為上市后企業必然最快地追求利潤,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不利。他對媒體稱,“投資方希望每年遞增30%-50%,這與高端品牌的發展初期不吻合。”
“其實不上市就是為了自己能夠真正的靜下心來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發展,因為上市公司會受很多的影響,股價漲跌,業績公布,投資方對你指手畫腳,例如每個季度都要交報表,可能到時為了銷售的利潤不得不采取短期措施。上市和不上市其實差距還是比較大。”
vivo:2014年營收同比增長100%
在科技領域,很少公司會如vivo一般低調:這家公司沒有高估值,不融資,也不求上市,反而是時時把“本分”掛在嘴邊。它的創始人兼CEO沈煒表示,vivo不會因為某個產品有市場需求就去做,只想本本分分做好手機,成為一個個性鮮明與眾不同的品牌。
對于一些企業的上下游垂直整合策略,沈煒也提出了異議,他認為垂直整合風險是巨大的。“上下游副業的投資完全是建立在主業高速發展上,一旦主業失速,整個產業就崩塌了。所以我特別反對上下游垂直整合。手機行業表面上是做制造業,本質上是做消費品。而我最懂的只有消費品,所以不會做別的。”
在沈煒看來,在這個躁動的年代,堅持、踏實、本分顯得彌足珍貴。所以,vivo不設定嚴格的KPI考核制度,每年董事會,沈煒雖然下達指標,但“說了就說了,從來不考核”。不僅如此,對于各地的區域渠道主管,沈煒也很少交代具體業務。
但是在企業文化的問題上,沈煒從不姑息。早期,當MP3剛流行時,一些機型因內置MP3播放而迅速走紅。因此,vivo的一個產品經理便將鈴聲播放的功能命名為“媒體播放器”,沈煒知道后大罵這名產品經理:“這個東西很容易被消費者誤解為MP3,對營銷有幫助,實際上不是MP3,只是鈴聲播放。做人做事要本本分分,該怎么樣就怎么樣,不要夸大其詞。”
老干媽:2013年營收37億元
不貸款、不融資、不上市,不讓別人入股,也不去參股、控股別人。老干媽就是這樣一個特別的存在。在老干媽創始人陶華碧看來:“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
老干媽不貸款、不融資的底氣,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公司數十億元的現金流。從艱辛起家時向玻璃瓶廠幾十元的零散采購,到如今超過千萬元的日銷售額,老干媽堅持現款現貨的原則,就連收購農民的辣椒也不例外。 陶華碧曾說,“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因此,老干媽的公司賬目也格外簡單。
“有多大本事做多大的事”是陶華碧接受公開采訪時多次提及的原則。老干媽至今不上市,不曾涉足其它行業。在陶看來,“我做本行,不跨行,就實實在在把它做好做大、做專做精。錢再來得快,也不能貪多。”
立白集團:2014年營收超160億元
在過去20年,立白集團掌門人陳凱旋打造了聲名顯赫的日化帝國,銷售額超160億元。但對于眼下民營企業熱衷的上市熱潮,陳凱旋則表現得相當清醒,上市融資固然好,但并不是“一上就靈”,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進行。
“上市的目的一般來說有兩個:一是提高知名度,二是融資。”立白集團副總裁、首席新聞發言人許曉東坦言:“而這兩點我們暫時都不需要。我們現在天天打廣告,也算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了;至于資金,我們是業內第一家款到發貨、打破行業三角債的企業,所以資金很順暢。”
立白創始人陳凱旋公也曾開表示:“我的原則是不炒股,不進入房地產。實實在在地做品牌,雖然很艱難,但還是要堅持到底。”
掌閱:用戶規模5億人
還記得這個在手機上看電子書的軟件嗎?上線六年,數字圖書發布平臺掌閱iReader已經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的確積累了4.8億用戶,擁有圖書35萬冊,月活躍用戶達到6000萬。然而,掌閱卻從未融資。
掌閱高級副總裁賈生亭在接受專訪時坦言,在堅持低調獨立發展、從未融資的道路上,公司和管理層抵御了很多“誘惑”,在2015年將爭搶更多獨家圖書版權內容,并放大品牌的聲音。
曾有傳聞稱互聯網巨頭公司不止一次想入股和收購掌閱,以實現戰略互補,但最終雙方合作沒有達成。“我們不是完全拒絕合作和融資,但是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有不同需求,現階段我們還將重點放在強化自身的成長”。
“從2012年開始,公司已經基本實現盈虧平衡,財務狀況比較健康,主要通過向用戶收費以及和出版社/作者分成來獲得營收,之后在收入模式上我們還會做出更多探索”。
什么值得買:獨立養活130人團隊
“什么值得買”是一個網購產品推薦網站,最早一批用戶是來自于“Hi-pda”論壇的網友,他們關注電子產品,樂于分享和交流。在創立之前,“什么值得買”還只是該論壇交易版的一個帖子,供相互推薦好用便宜的商品。因滿足用戶剛需,該貼聚集了相當的人氣,但終因帖內過多的商家自薦內容有違于版規,而被掃地出門。
但人們對于高性價比商品信息分享獲取的需求并未因此湮滅。該貼樓主,也就是“什么值得買”的創始人隋國棟這才自立門戶,在2010年開創站點。 與其他同類網站先有站點而后有人氣不同,“什么值得買”是人氣與用戶自需推動下的產物,因此在站點尚未形成之前,就有了很好的用戶基礎。這種基礎不僅表現為穩定的用戶流量,更有因嫁生于論壇而培養出的先天的用戶貢獻氛圍。
先天良好的基礎加上5年來合理的運營,讓“什么值得買”積累起了數百萬用戶,每天頁面訪問量高達幾千萬之多。公司團隊也在沒有融資、自負盈虧的情況下擴展到130余人,按照人均年薪15萬的規模估算,整個團隊的一年的純盈利至少要在2000萬以上(純屬猜測)。
順豐:估值51億美元
除了以上9家堅持不融資的企業外,順豐也是一家對融資、上市極其慎重的企業。與93年創立的順豐,只在2013年完成了唯一一次融資。面對找上門來的投資,其創始人王衛往往視而不見。
談到上市,王衛曾作出過這樣的問答:
他認為順豐速遞上市的唯一好處是圈錢,而順豐速運不會為了錢上市。上市后,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我做企業,是想讓企業長期地發展,讓一批人得到有尊嚴的生活。
二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披露順豐速遞信息不利于企業的快速成長,也違背他做企業的精神。因為企業一旦上市,公司的信息將會被強制披露,企業財務指標、戰略規劃將會拿到陽光下供人隨意翻閱,更不利于企業自身商業秘密的保護。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其實很多大佬上市之后都后悔不已——網易創始人丁磊、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都公開表示過上市的不良影響。而戴爾創始人更是敢想敢干,直接就宣布了私有化退市。所以,如果真的想做一番事業,并且企業盈利能力穩定不需要融資的情況下,千萬不要貪慕虛榮,謀求那看似風光無限的融資上市。【責任編輯/李響】
來源:插坐學院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