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蘋果自研芯片M1正式亮相 自建生態進入新時代

    11月11日凌晨消息,蘋果公司今日舉辦線上發布會,正式推出首款自研芯片,以及采用這顆芯片的三款電腦產品。

    蘋果CEO庫克開場,回顧了今年蘋果推出的眾多新品,包括一系列的新iPhone,新iPad,以及HomePod mini等周邊產品。之后他提到今年還有一件事(One More Thing),也就是蘋果自研芯片,終于來了。

    其實早在六月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WWDC20),就對蘋果自研芯片進行過介紹,當時作為WWDC大會壓軸的它出場更像一個造勢活動,預告說今年晚些時候發布。庫克說,今天就是它出現的時候了

    1)M1芯片 重點是能效比

    具體介紹部分首先當然是從芯片說起。首款蘋果自研芯片被命名為“M1”,跟目前普遍用在電腦上的CPU、GPU分開設計不同的是,這顆芯片是一顆集成式芯片。采用5納米制程工藝,CPU、GPU、緩存集成在一起。

    蘋果自研電腦芯片M1

    蘋果自研電腦芯片M1

    這做法實際是目前移動芯片的常見方式,而M1也可以說是一個蘋果A14芯片的加強版本,這點從它的一些細節參數可以看出來,例如5納米的制程,以及CPU+GPU+NPU(神經引擎)的架構。但在一些部分,M1跟A14又有不同,例如它有160億個晶體管(A14是118億),8核CPU包含4顆性能核心+4顆能效核心(A14是4+2)。此外,這顆芯片還具備8核GPU(A14是4核);16核神經網絡引擎,每秒可處理11萬億次運算(這點跟A14一樣)。

    蘋果M1芯片介紹

    蘋果M1芯片介紹

    這顆芯片支持最新的USB4標準,并具備相當的安全性能,但更重要的是M1的機器學習能力。蘋果在近幾年的的A系列芯片上,都格外強調這種能力,其中一個原因是目前移動芯片的CPU算力已經見頂,而機器學習的介入,實際是從另一個角度提升計算能力。在介紹A14新品時候,蘋果也說過因為NPU部分的加強,它的機器學習加速器令運算速度快達10倍。

    仍然是這個秘密實驗室中講芯片

    仍然是這個秘密實驗室中講芯片

    另外,根據蘋果的說法,M1芯片的突出之處,是其能效比,通俗講就是同樣的功耗下,它能干或更多活。例如在10W的能耗下,CPU計算能力可以壓榨出比“最新的電腦芯片”更多的性能(沒說具體是哪顆電腦芯片);而每瓦所發揮的GPU性能,更是遠大于“最新的電腦芯片”。(也沒說具體是哪顆電腦芯片)

    2)一套配合M1的電腦系統

    介紹完芯片部分后,開始另一個重要角色——系統。

    macOS Big Sur

    macOS Big Sur

    macOS Big Sur系統曾在WWDC上介紹過,UI做了近兩年最大的調整,對話框變為純白和純黑并有磨砂玻璃質感,圖標風格變得更統一,簡單說更像iOS了。系統名遵循了macOS最近幾年都用加州景色取名的習慣。當時蘋果介紹了macOS Big Sur的主要更新點是Safari瀏覽器更新,并為信息App、地圖和隱私功能帶來了優化。

    在外觀上,macOS Big Sur借鑒了iOS的許多元素,包括控制中心,通知中心等等,都能看出iOS設備的影子。

    macOS Big Sur

    macOS Big Sur

    今天,其實macOS Big Sur更多實例被公布了出來,它更像是一個專門為今天的M1準備的系統。但同時又能運行兩套不同平臺的軟件,蘋果似乎是擔心人們質疑移動芯片能不能做專業工作,所以演示講解的大多是專業App,例如專業音樂制作軟件Logic Pro X,視頻后期剪輯軟件Final Cut Pro,以及圖片處理的代名詞Adobe。

    另外,蘋果公司負責軟件工程的高級副總裁Craig Federighi又一次提到了Rosetta 2代。

    最初的Rosetta于2006年發布,當時也是為蘋果切換電腦芯片陣營服務的,它是為方便從Power PC芯片過渡到英特爾新品。

    15年后,Rosetta 2來了。它是macOS Big Sur中內置的模擬器,將采用M1芯片的Mac仍舊運行英特爾應用。

    Rosetta 2可將英特爾處理器編寫的指令“翻譯”為蘋果芯片可理解的命令。理論上,開發人員無需對其舊應用程序進行任何更改;他們會工作。它將在未來幾年內支持x86版本Mac。

    Rosetta 2的存在主要是作為過渡時期的橋梁存在,讓用戶能在使用蘋果芯片的電腦時候做到跟之前英特爾電腦一樣的體驗,蘋果認為一般用戶無需注意它。

    macOS Big Sur將于北京時間11月13日發布,這是歷年最晚的一次電腦系統更新,或許也是為了等今天的產品。

    3) 一些采用M1芯片+macOS Big Sur的Mac產品

    搭載M1芯片的三款Mac發布

    搭載M1芯片的三款Mac發布

    有了自己的芯片和系統,當然還要融合在一起。今天有三款采用M1芯片的消費產品發布,分別是13.3英寸屏幕的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以及便攜式桌面電腦Mac mini。

    這三款電腦,無論是名字還是外形輪廓,其實都是基于之前的成熟產品打造的,你可以理解為蘋果給之前電腦換了個芯。

    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

    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

    它們的大部分參數,其實也跟原來英特爾芯片版本一致,例如13.3英寸的屏幕,支持P3廣色域,最大16GB的運行內存(RAM),最大2TB的硬盤,指紋識別,Wi-Fi 6等等;對用戶來說,從外形上可能比較容易分辨的是續航時間,MacBook Air可以達到18小時,MacBook Pro可以到20小時,這幾乎已經是英特爾版本的兩倍了…… 也在標稱參數上驗證了發布會開始時候特別重點講的M1芯片能效比。

    無論Air還是Pro,都是換心產品

    無論Air還是Pro,都是換心產品

    而Mac mini則是一臺桌面電腦,不涉及續航問題,如果不是看到它開機運行,可能很多人都無法識別出它與英特爾版本的區別。

    這三款電腦,目前已經登錄蘋果中國官網。搭載M1芯片的Mac mini定價5299元和6799元,同時蘋果仍提供英特爾i5處理器的Mac mini售價8299元。MacBook Air售價7999元和9799元,蘋果不再提供配有英特爾處理器的產品。MacBook Pro售價9999元和11499元,配有英特爾Core i5處理器的版本售價14499元和15999元。

    從這個價格和定位對比,也能看出蘋果的心思。蘋果將之前配英特爾芯片的低端電腦都下架了,目前入門產品都是M1芯片。雖然M1版本的電腦發售時間未定,但蘋果看起來打算用它們作為排頭兵,去嘗試撼動一下行業三十年霸主的地位。

    當然,無論成功與否,對一般用戶來說,這都是一場持久戰;在WWDC大會上,蘋果曾認為會有數年的過渡期,這個時間具體會多久,即看蘋果的動作,也看第三方開發者們的速度。

    后者可能更關鍵。

    總結:蘋果式軟硬結合拓展到電腦行業

    蘋果最引以為傲的一直是自己“出色的軟硬件結合能力”。在手機上,他們已經幾乎掌握了所有個關鍵環節:從CPU到GPU,東西可以交給被人來制造或組裝,但核心科技必須緊緊抓在自己手里。如此再加上自己軟件生態這道護城河,形成一個封閉的城池,穩固自己的地位。

    Mac是蘋果最重要的產品線之一,即便是在全球電腦行業增長緩慢,成為“夕陽產業”的時候,Mac系列電腦仍舊跟iPhone一起,組成了蘋果公司的生態屏障。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這個封閉的城里,留給其他人的機會已經不多,英特爾一直是為數不多的那個。在15年前定下合約之后,雙方也曾有相當長的蜜月期,但近幾年英特爾擠牙膏式的更新已經明顯拖慢了Mac的產品規劃和更新。即便沒有這個情況,如此重要的位置蘋果也不會永久交給其他人來做。

    自研芯片這條路不好走,但蘋果要建成屬于Mac電腦的完整閉環,英特爾是必須趕出自己城池的那個人。【責任編輯/古飛燕】

    來源:新浪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分析】三大原因促使蘋果與英特爾終結15年合作
    蘋果自研芯片M1正式亮相 自建生態進入新時代
    【特別報道】iPhone難續蘋果“中國夢”
    自研處理器Mac來了?蘋果官宣北京時間11月11日再辦發布會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