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蘋果公司的靈魂人物喬布斯,用他一生對于蘋果產品不斷的精工打造,解釋了“完美”一詞真正的含義。對于這樣一位公司的領導者,他又是如何選擇公司接班人呢?近日,蘋果CEO庫克在接受采訪時,首次談到了他是如何當上喬布斯的接班人,庫克自述種種內幕故事,相當生動有趣。其中,他談到了喬布斯哲學對于Apple Watch決策的影響,用喬布斯的精神詮釋了什么才是最優秀的產品。
喬布斯認為,大部分人生活在狹小的柜子中。他們認為,自己無法對事情產生太大的影響,帶來大的改變。我認為,喬布斯會將這種情況稱作“受限的人生”。與我見過的其他人不同,喬布斯從不接受這種哲學。
喬布斯的哲學
他要求我們每個人拒絕這樣的想法。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么就能推動事情的改變。如果你認為能實現的成就是無止境的,那么你就可以改變世界。這就是喬布斯人生的主線,也給他帶來了偉大的創意。在實際行動中,他將這種精神帶入了蘋果。
其他一些事情在這種哲學的基礎上發生,從我們專注的小問題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優秀的產品。而為了開發最優秀的產品,你需要擁有一流的技術。喬布斯認為,如果蘋 果能做到這一點,即為人們開發優秀的產品和工具,那么人們就能完成偉大的事情。他認為,這將是他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我們仍然相信這一點,這仍是蘋果的核心。
科技行業存在一種痼疾
即對成功的定義在于實現數字的最大化。你能獲得多少次點擊?你的活躍用戶數是多少?你賣出了多少臺產品?科技行業的每個人似乎都想看到大數字。喬布斯從不會這樣做,他希望使產品最優秀。
在我來到蘋果之后,這給我的思想帶來了改變。此前我主要工作于Windows世界,而這一世界中數字很重要。目前仍是這樣。當蘋果關注有哪些行業可以進入 時,我們會問這樣的問題:這一行業背后的主要技術是什么?我們能帶來什么?如果這樣做,我們能否給社會帶來較大的貢獻?如果我們不能,不能掌握關鍵的技術,那么我們就不會去做。這樣的哲學直接來自喬布斯,目前仍彌散在公司的每一個角落。我希望永遠如此。
不要在沒有準備好之前就推出某款產品
這樣的哲學影響了關于Apple Watch的決策,請看,我手腕上的就是Apple Watch,我的日程表在這里,而這里是時間、日期和氣溫。這里是蘋果的股價。這里是我一天中的運動狀況。你也可以查看昨天的情況。今天到目前為止,我還 沒有消耗足夠多的熱量。當你關注手表時,這里的主要技術是軟件和用戶界面。你要與一個小屏幕打交道,因此需要發明全新的輸入方式。在手機、平板電腦和 Mac電腦上適用的輸入方式并不適用于較小的屏幕。大部分開發智能手表的公司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他們仍然采用我們為iPhone設計的縮放和其他手勢。
在手機上試用這些功能,你會發現這些功能無法很好的發揮作用。因此我們需要新的點子,例如Force Touch。在較小的屏幕上,你需要在用戶界面上加入多一種元素。只要略微用力按壓,你就可以啟動另一種隱藏的用戶界面。從某種方式來說,這會使屏幕變得更大。這是我們花費了多年時間才認識到的情況,也是我們反復嘗試、反復優化取得的結果。不要在沒有準備好之前就推出某款產品,請保持耐心。這就是我們對待手表的方式。而我們不是這一領域的第一家公司。我們不是推出MP3播放器的第一家公司,不是推出平板電腦的第一家公司,也不是推出智能手機的第一家公司。 但我們推出了第一款當代智能手機,也將推出第一款當代智能手表。
關于iPod,當時人們對蘋果的期待確實很低。那時,許多人都不看好iPod的定價。誰會想要這樣的產品?誰會去買這樣的產品?我們聽到了許多老生常談。而關于iPhone,我們勾起了市場的期待。我們說過,我們想要占領市場的1%,即第一年賣出1000萬部手機。我們設定好了目標,而最終結果比目標還要略好。關于手表,我們沒有設定目標。手表需要配合iPhone 5、6或6 Plus去使用,因此這一市場存在天花板。不過我認為,Apple Watch的銷售將會不錯。我對這款產品感到興奮。我每天都使用Apple Watch,已經不想離開它。
開發者是手機的關鍵。同樣,他們也是iPad的關鍵,尤其考慮到他們針對平板電腦對應用進行了優化,而不是簡單地放大了iPhone應用的尺寸。他們也將是 手表的關鍵,絕對如此。當然,這次我們一開始就看到了這樣做的重要性。去年11月中旬,我們發布了軟件開發套裝(SDK)。因此,當Apple Watch今年4月開售時,用戶將獲得許多第三方應用。這里會有足夠的應用來滿足人們的想象。
人們沒有意識到,關于iPod他們需要什么,關于iPhone他們需要什么,而iPad更是遭遇了激烈的批評。批評家會問:“你為什么需要這樣的東西?”坦白地說,我們所完成的任何革命性舉措最初都不在預料之中,只有回顧過去人們才會看到它們的價值。或許手表的情況也會是這樣。
喬布斯最大的貢獻是蘋果文化
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工作一直被分散在公司內部。當喬布斯還在時,他也不會控制公司的所有一切,而目前蘋果的規模已達到2010年時的3倍。那么,我是否要掌控一切?完全不是這樣。這是公司中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公司文化推動了這一切的實現。在公司以外的人看來,喬布斯似乎事無巨細都會去管,以確保所有電路 設計都是正確的,所有配色都是合適的。是的,他做出了許多決策。他的精力令人難以置信。但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他知道這一點。
他選擇的人協助推動了蘋果的文化。你曾聽說過這樣的故事,當喬布斯走過大廳時,會為他看見的東西令人不滿而發瘋。是的,這樣的事情確實發生過。不過如果據此 認為,他控制著蘋果的一切,那么是以偏概全。他所做的最重要工作是在蘋果內部塑造一種文化,選出優秀的團隊,以及更多的團隊。喬布斯并沒有被認為是一名導 師,但他確實是到目前為止我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老師,他并不傳統。但是他確實非常出色。
我可以舉一個例子。去年,蘋果做成了2000億美元的生意。我們可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也可能是之一。如果喬布斯真的一切事情親力親為,那么公司是否有可能實現這一成績?完全不可能。喬布斯最大的貢獻、留給世界最好的禮物在于蘋果及其文化。他非常關注這些。他花費了許多時間設計我們的新園區,這將是 留給下一代的禮物。蘋果大學是另一個例子。他希望通過蘋果大學去培養蘋果的下一代領導者,并確保過往的教訓不會被忘記。
這樣的工作很難,而你要避免慣性。但如果你相信,自己沒有被狹小的箱子所束縛,那么就可以做到這一點。我們正在加強合作,因為情況很明顯,如果我們希望獲得 最大的成功,那么必須是全世界最優秀的合作者。從產品角度來看,蘋果的魔力在于,這是硬件、軟件和服務的交匯。如果沒有合作,你得到的只會是一款類似 Windows的產品。一家公司會發展操作系統,另一家會去做硬件,而其他公司去做別的事。目前Android的情況就是這樣。將所有這一切拼湊在一起并 不能得到很好的用戶體驗。
喬布斯很早就意識到,垂直整合的模式將使我們能帶來優秀的用戶體驗。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種想法被認為太瘋狂。不過,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看到,他是對的,你需要讓所有一切配合工作。
蘋果與微軟的不同在于:蘋果敢于顛覆
微軟遇到這一問題的部分原因在于,他們并不想放棄過往的遺產。蘋果一直都有這樣的傳統,即做出大膽的決策顛覆過往。當磁盤非常流行時,我們就已經放棄了磁 盤。我們并不傾向于通過傳統方式去分散及最小化風險。我們推出了光驅,改變了接口,即使當時仍有很多人喜歡30針接口。其中一些產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并不 是那么受歡迎。不過你仍需要勇往直前。我們目前仍在這樣做。
因此,我并不贊同與微軟的類比,情況完全不同。是的,情況變得更復雜。當你開發Mac電腦時,這只是一件產品。但如果你去做手機,希望通過優化,實現最低的掉話率,但你需要與全世界300到400家有著不同網絡狀況的運營商合作,那么是的,情況確實很復雜。
而跨平臺的延續性更復雜。現在,用戶希望從iPhone開始寫一封郵件,但隨后在iPad或Mac電腦上完成。他們希望在所有產品之間獲得無縫的體驗。當你只開發Mac電腦時,這種體驗就只涉及一款產品。但你現在有3款產品,以及云計算平臺。因此問題更復雜。這毋庸置疑。
我們試圖避免用戶看到這樣的復雜性。我們不希望讓用戶看到復雜而困難的工程開發。用戶可以以他們希望的方式來使用我們的產品,而不必擔心什么。某些時候,我們并不完美。這就是所說的“裂縫”。某些情況下確實如此,而我們會去修復這些裂縫。
我認為,我們的模式中并沒有任何不正確之處。但我們也是人類,因此也可能犯錯。我并不會提出非人類的目標,但我的目標是盡可能不犯錯。我們以往也曾犯過錯誤,我們從沒有做到十全十美。幸運的是,我們有勇氣去承認這一點,并加以改正。
我們并不生活在封閉的箱子里。我們生活在箱子以外。我所看到的是,我們需要堅持定義問題的原則,從而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嘗試去關注復雜之處,那么這將變成不可能完成的夢想。但如果你后退一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想想你真正要做的是什么,那么我認為,這將不再不可能。
在很大程度上,我們認為我們正試圖證明這一點。看看App Store,我們正在前所未有的規模上去做一些事。這一應用商店里有150萬應用。幾年前是否有人能預料到這一點?我們仍在培育這些應用。我們的用戶希望 我們這樣做。如果他們購買一款應用,那么會希望應用的功能與介紹一致。
我們每天都在改變。當喬布斯還在時,我們每天也都會改變。不過從核心來說,核心價值仍然與1998年、2005年、2010年時一樣。我認為,價值不應當改 變,但其他一切都可以變。我們現在說的一些話在兩年后看來將會全然不同。實際上,我們現在說的一些話,一周后就會令人感覺不同。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 接受。我們認為,有勇氣承認這一點是一件好事。
喬布斯是世界上最好的顛覆者。這是由于,他從不會永遠堅持某種特定的立場或觀點,而是堅持特定的理念和價值觀。我們希望改變世界,這一事實沒有改變。這是一種宏觀的觀點,也是我們每天前來工作的理由。
未決定是否要把喬布斯辦公室遷往新園區
對蘋果而言,關鍵的一點是盡可能避免過于正式,而實現這一點的方式之一在于讓所有人待在一起。這不僅僅是在會議時,也應該滲透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之中,例如在咖啡廳中,或是散步時。我們并未預料到我們的員工人數增長,因此我們的園區已經不能容納所有人。我們目前分散至數百棟大樓,但實際上沒有人愿意這樣。 現在,我們將可以工作在同一個園區內。因此,我完全支持新園區的建設。
我并不認為這是系統化,但從員工培訓開始,我們確實在做一些事。實際上,從面試時,這樣的事情就已經在發生。你會挑選符合公司文化的人。盡管你會想要多樣化 的團隊,團隊成員有著多樣化的經驗,能解決各種問題,但你也希望人們遵循同樣的哲學。這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深深地相信。
隨后是員工培訓。在全球整個公司范圍內,我們都在這樣做。隨后還有蘋果大學。在這里,人們將了解以往發生的事件并進行分析,從而理解當時的決策是如何做出 的,為何有這樣的決策,成功是如何實現的,以及為何某些時候遭遇了失敗。這些事情都帶來了幫助。最終,企業領袖需要定調。這不僅僅是CEO的工作,也是整個公司范圍內領導者的工作。如果你謹慎地選擇領導者,那么他們也將選擇合適的員工。
我尚未決定在新辦公樓中我們要怎么做。不過我希望將他的辦公室保持原樣。某一天,我曾和喬布斯的遺孀勞倫前往那里,而辦公室的白板上還有喬布斯女兒畫的畫。 夏天的時候,我帶喬布斯的女兒伊芙去那里,她在那里看到了幾年前的畫。最開始,我個人并不太愿意去那里。那里對我意味著太多。現在,去那里能給我帶來許多感觸,不過我并不是經常過去。
我不知道,隨時間推移,我們將會怎么做。我不想搬入那間辦公室。我認為,喬布斯是不可取代的,因此任何人想繼續使用那間辦公室都不太合適。他的電腦仍然像以往一樣在那里,他的桌子和書也是。不過,勞倫將一些東西帶回了家。我不太清楚。喬布斯的名字應該還在門上。事情就應該是這樣,這樣做令我感覺合適。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喬布斯已逝,但他專注完美,近乎苛求,勇敢打破常規思維的創新精神仍受到世人的推崇。喬布斯重新定義了若干領域、若干產業,他的音樂播放器iPod、智能手機iPhone以及平板電腦iPad,不僅打敗了競爭對手,而且重新定義了音樂、移動電話和個人電腦這三個領域。喬布斯已將這種創新意識深深植根于蘋果公司的文化當中,對于現在的創業者而言,喬布斯這種敢于打破常規的勇氣也十分值得學習。【責任編輯/鄭希】
來源:年代智庫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