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繼BAT之后,霸氣的“騰百萬”又呱呱墜地。
由騰訊、百度、萬達3大線上線下行業巨頭共同搭建的電商平臺“飛凡網”,在經過幾個月的籌備之后,近日向外界揭開了神秘面紗。去年8月,三大巨頭共同出資50億,目標是打造全球最大的O2O平臺,其中萬達持股70%,騰訊、百度各持15%股份。
雖然出身傳統行業,雖然也曾在2012年5月小規模地試水電子商務,萬達王健林仍在2014年初,在電商和傳統商業誰更有前途爭議中,和阿里巴巴馬云在央視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現場擺出億元賭局,但也是在這一年內,萬達集團對于電商的興趣突然大增。事實上,在億元賭局之后三天,萬達就拋出萬人招聘計劃,高調進軍電商。2013年12月,定位為萬達廣場O2O智能電子商務平臺的萬匯網上線運營。
不過,在接下來的一年中,萬匯網的知名度并未如萬達集團那般醒目。而此次萬達更是另起爐灶,和BAT中的兩大電商失意者“共襄盛舉”。按照王健林的說法,萬匯網的格局完全承載不了自己的遠大構想,因此,舊瓶裝新酒已經沒有意義,只能重造。
在互聯網的沖擊之下,手握海量線下資源的萬達進軍電商,打造O2O平臺,在商業邏輯上不難理解。但微妙的是,王健林別的合作對象不找,偏偏找到阿里巴巴的死敵——百度和騰訊。
近年來,BAT在O2O領域樂此不疲。去年1月,騰訊以15億港元入股華南城,成為占股近10%的公司股東,雙方協議在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等領域進行全面合作。同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與銀泰商業簽訂協議,并投資15億港元與銀泰組建O2O合資公司。此外,轟轟烈烈的租車大戰、3.8手機淘寶生活節都相當吸睛。百度也與萬科集團合作,為后者旗下的商業地產提供智能化升級的解決方案。
毋庸置疑的是,盡管潛力無限,但相對于有十幾年發展歷史的傳統電商,O2O在最近幾年才進入發展快車道。而在過去的兩三年中,以團購為代表的O2O歷經了瘋狂的喧囂和盛極而衰。究其原因,O2O盡管聽上去美好,或將是電子商務的下一座金礦,但即便對于BAT這樣的巨頭而言,O2O并非那么唾手可得。
O2O本身定位為服務業,但其門檻卻并非如傳統的服務業那般低。一方面,它要求進入者要有海量的線上資源,還需要有優質的線下資源。只有二者兼具,才能將線上的用戶流量導入線下,形成O2O閉環。以百度和騰訊為例,線上流量不是問題,但線下資源卻是一大短板。這便是兩家公司相繼和線下企業合作,共謀O2O發展大計的最根本的原因。而即便是與線下零售商合作,線下各種服務卻并不標準,因此O2O平臺很難在質量方面進行有效的把控。除了商家資源和服務質量外,O2O的發展還需要在創新能力上打破傳統零售行業的藩籬,才能提高用戶黏性。而無論是租車大戰,還是3.8手機淘寶生活節,最后結果都缺少用戶黏性。
在國內電商界,國外的Airbnb(Air Bed and Breakfast 空中食宿)、Uber被認為是O2O參照并復制的經典模式。然而,在國外創業者和行業觀察者看來,這二者更適合被稱作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國內的O2O,在國外并未能繁榮生長。
再回頭來看國內的O2O,大多數僅能以用戶數量和流量為噱頭,真正涉及到商業模式,卻并沒有哪一家有成熟的樣本。用戶黏度不高,缺乏盈利模式,是當下國內O2O殘酷卻真實的現狀。
無論是萬達,還是騰訊、百度,在O2O這塊廣袤的領域,還只是開了個頭,而50億的重金,并不就一定能砸出個樂觀的答案。【責任編輯/鄭希】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