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周二早報】英偉達收購Arm后,華為海思等中國企業該怎么辦

    在經歷了緋聞期、否定期后,英偉達終究官宣了對Arm的收購意向。

    美國當地時間9月13日,全球第三大IC設計廠商英偉達(NVIDIA)在官網發布長文,宣布了對全球最大半導體IP公司Arm的收購事宜。

    由于Arm目前的最大股東是日本投資機構軟銀,英偉達目前已與軟銀達成了協議,將以400億美元的交易價格,從軟銀處收購Arm公司。

    半導體細分領域兩大巨頭,加上超級龐大的收購金額,讓這成為備受矚目的半導體行業“世紀收購案”。上一次稱得上“世紀級”的收購案,還是軟銀以320億美元收購計劃私有化的Arm公司。

    根據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的設想,“在未來的幾年中,運行AI的數萬億臺計算機將創建一個新的物聯網,其規模是當今人聯網的數千倍。我們的合并將創建一家在AI時代享有盛譽的公司。

    更受關注的應該是,一家美國半導體公司(英偉達)要收購一家英國半導體公司(Arm),在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發展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這一動作顯得頗為敏感。

    為表誠意,英偉達在官宣文中保證,Arm將繼續運營其開放許可模式,同時保持全球客戶中立性,這是其成功的基礎。

    交易完成后,英偉達打算保留Arm的名稱并擴大其在總部劍橋的規模。Arm的知識產權將繼續在英國注冊。

    英偉達收購Arm后,華為海思等中國企業該怎么辦

    (附:英偉達聲明中向英國的保證)

    但是在未來,一家公司的態度能否對抗國家意志,是行業普遍擔憂的問題。目前英偉達的交易尚處在公司之間達成協議階段,接下來還將面對來自英國、歐盟、美國、中國等多方的審查后批準。

    而對于中國的半導體設計產業來說,壓力可能早已經出現。

    1、英偉達收購Arm的未盡之事

    英偉達的表態很誠懇,無論是英國方面擔憂的就業和創新問題,還是世界都在擔憂的知識產權歸屬方面。

    目前擺在英偉達面前的挑戰還有很多,此次官宣的收購案剔除了Arm公司旗下的IoT Services Group,但Arm中國無疑依然是交易內容的一部分,雖然Arm自身與旗下合資公司Arm中國之間的糾紛都還沒有得到解決。

    英偉達收購Arm后,華為海思等中國企業該怎么辦

    (附:英偉達公布的補充交易細節)

    就此,21Tech向Arm方面發去詢問,得到的回應是,“雙方的會談仍持續進行中,我們相信很快就能有解決方案。”

    不過Arm方面并沒有對21Tech就收購案的整體進展進行回復。

    Arm總部與合資公司之間的矛盾僵持已久,但Arm中國無疑也是推動Arm目前取得巨大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根據Arm中國此前發布的聲明顯示,2019年合資公司營收年增長近50%,占Arm全球IP業務的27%和營收增長的100%。

    應該說,中國龐大的物聯網終端生態離不開精簡指令架構王者Arm的輔助,反之亦然。

    而英偉達的這項收購,其實在英國內部也引發了諸多爭議。雖然在英偉達的官宣文中,Arm現任CEO Simon Segars表現出對未來合并發展的良好希冀,“Arm和NVIDIA有著共同的愿景和熱情,即無處不在的高能效計算將有助于解決全球最緊迫的問題,從氣候變化到醫療保健,從農業到教育。通過兩家公司的技術實力整合在一起,我們可以加快進度并創建新的解決方案,以實現全球創新者生態系統。”

    但Arm聯合創始人Hermann Hauser早在有英偉達收購傳言的時候,就已經預警表態稱,賣給英偉達將會是一場災難,會損害Arm的中立性和面向不同國家和公司供應的能力。這可能會導致Arm立身之本的商業模式難以為繼。

    加上接下來會面臨的一系列各國和經濟體之間的審查批準,收購事宜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干擾。

    2、中國半導體產業該怎么準備?

    在英偉達正式放出收購消息之后,產業界更大的憂慮來自國內半導體設計產業生態層面。

    如果放在幾年以前,在看到黃仁勛的表態之后,業界可能更多會選擇有條件地信任,甚至對接下來產業界的發展變化有所期待。

    但放到今天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美國的“長臂管轄”愈演愈烈,假如英偉達完成對Arm的收購,這家依然位于英國劍橋的公司,必然會被納入美國的管轄范疇。

    此前美國其實已經在影響Arm對中國公司的授權事宜,只是Arm方面在研判之后,于2019年曾在中國表態,“沒有、也不會斷供華為”。

    收購事宜會帶來新的變數,國內許多企業可能要從最嚴峻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并提前準備。

    在2019年的一次媒體溝通會上,Arm中國執行CEO吳雄昂就曾向21Tech等媒體介紹道,Arm的IP產品原來采用的是全球協作的開發模式。根據產品的性質不同,其實需要合規做的工作量和方式是不一樣的。“從合規角度來講,我們必須要響應并符合政府法律上的規定和要求。”

    當時還處在融洽關系中的Arm總部IP產品事業群總裁Rene Haas也表態稱,“華為和海思是Arm的長期合作伙伴,過去合作地非常好。在2019年5月華為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名單后,Arm厘清了相關關系,從架構的角度來說,Arm是英國的技術,所以不會受到目前一些相關法規的影響。”

    這里提到的架構,包括當時的V8以及后續新架構。假若被美國公司英偉達收入囊中,Arm公司可能需要新的“厘清”工作了。

    好在目前,包括海思、飛騰在內的一些國內IC設計廠商,其獲得的Arm V8架構指令集已經早被買斷,是永久性的,因此至少在目前的架構體系之下,國內半導體設計廠商的后續規劃工作并不會被打亂。

    不過放在長遠的將來,就不好說了。倘若外部環境不變,Arm公司推出了新的指令集架構,中國公司獲取授權使用可能會面臨一些不確定性。

    假若得不到及時的授權,中國半導體設計公司都將面臨產品迭代進度趨緩,競爭力落后的難題。

    東吳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未來國內Arm陣營的芯片設計公司,一方面可以通過優化CPU代碼繼續升級芯片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在V8指令集基礎上,自行升級指令集;或者也可以轉向開源指令集RISC-V開發相應CPU,或者和龍芯的MIPS、申威的Alpha架構合作走MIPS、Alpha路線。無論哪種路徑,國內芯片設計公司自主程度均需要進一步提升。

    興業證券則指出,若收購成功,不僅僅是華為,被列入到“實體清單”中的所有中國科技企業都可能將會遭受芯片斷供問題。反過來說,不少芯片設計公司不得不尋找Arm的替代品,這會對Arm的業務構成影響。

    這幾年興起的開源指令架構集RISC-V被寄予厚望,包括阿里平頭哥、匯頂科技在內的諸多芯片設計廠商都已經在基于該架構設計開發新品,但這一架構的產業生態還不甚完善,目前難以與Arm分庭抗禮。

    在前述交流上,Arm中國市場部負責人梁泉也曾回應過新架構競爭的話題。他表示,“對于競爭,我們從不避諱,因為市場從來都是會有很多架構同時參與競爭與角逐。我們還是堅持自己在整個架構、在芯片設計技術的領先性,然后發揮這個領先性,并且把它跟本土的芯片行業做更緊密地結合。我們一方面大力發展自己,另一方面希望在行業里有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共同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但在如今的背景之下,這些話可能也將變成過去式了。Arm的新變動,將給國內芯片設計公司接下來的技術路線儲備提出更加急迫的問題。【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消息稱英國政府考慮阻止英偉達收購 ARM
    英偉達收購ARM 中國、英國不太高興
    英偉達收購ARM引英國政府警覺 多部門考慮對交易進行詳查
    【周三早報】ARM聯合創始人發表公開信:呼吁英國政府救救ARM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