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在4G業務熱勢難掩的2014年,全球五大通信廠商又交出了怎樣一份答卷?這五大通信廠商的實力對比發生了哪些變化?本文作者對這五大通信廠商的財報來一一做了分析并解讀,透過這些數據希望你能從中發現未來通信設備制造業變遷那些脈絡和走向。由于這五大通信廠商總部分處不同國家(華為和中興采用人民幣,愛立信采用瑞典克朗,諾基亞和阿朗采用歐元),為了便于比較,本文按照各廠家財報里使用的如下年終記賬匯率統一折算為第三方貨幣,以美元來核算:
2013' Closing Rate | 2014' Closing Rate | |
RMB/USD | 6.10 | 6.20 |
SEK/USD | 6.46 | 7.79 |
USD/EUR | 1.38 | 1.21 |
1.五大通信廠商2014年整體營收排名對比
隨著華為最后一個在3月31日發布2014年度財報,包括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阿朗在內的全球五大通信廠商2014年全年的業績表現全部亮相。
根據財報數據,五大通信廠商在2013年與2014年的整體營收變化及排名情況如下圖所示:
在公司整體業務收入上與2013年相比,五大通信廠商在2014年的排名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華為繼2013年實現對愛立信的超越之后在2014年進一步加大 了領先優勢,排在最后的中興與夾在中間的歐洲三強之間的差距也在進一步減少。再橫向對比五大通信廠商基于本幣的年度增長率,也可以看到華為與中興在 2014年的增長幅度遠遠大于停滯不前的歐洲三強,此消彼長之間中國廠商對歐洲三強兩頭夾擊的勢頭非常明顯。
2.五大通信廠商2014年運營商業務收入排名對比
公司的整體業務收入對比在某種程度能夠體現五大通信廠商的業務規模的對比,但由于各個公司戰略導向差異而導致其業務布局的不同,僅僅比較整體業務收入難以直 接體現出各公司在相同市場、重合業務上的競爭實力對比,因此需要進一步細化到業務架構細分對比。具體而言,五大通信廠商不同業務布局的收入占比情況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到,五大通信廠商之間競爭激烈的重合市場主要集中在與運營商業務相關的網絡設備和服務領域;華為和中興則還在諾基亞、愛立信和阿朗當年采取做減法策略早已剝離的手機終端業務上,存在激烈競爭。
由此,細分到與運營商業務相關的網絡設備和服務領域,五大通信廠商的運營商業務收入對比排名及年度增長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對于華為而言,2014年又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是華為在運營商業務上首次實現了對于行業領頭羊愛立信的超越,華為終于登頂成為了業內 老大。在2014年初的全球分析師大會上,針對華為整體業務收入超越愛立信,時任華為輪值首席執行官的徐直軍還表示“外界評價說華為超越愛立信成為第一, 我們內部不認可這句話。蘋果和蘿卜不能一起比,運營商業務上愛立信仍然是老大。”到2014年底拿出最新的財務數據,華為已經可以毫無爭議地在運營商業務 上把愛立信趕下王座歡慶加冕了。
華為運營商業務的良好增長態勢主要受益于其在全球范圍內4G網絡新增部署中保持的強 勁增長態勢,尤其在中國市場,其運營商業務受益于中國移動的TD-LTE網絡建設,收入同比增長達到22%。2014年的中國市場由于中國移動百萬TD- LTE基站規模的網絡建設和中國聯通、中國電信FDD LTE網絡的預發貨而成為全球4G投資的集中地,五大通信廠商在中國區幾乎都錄得了20%左右的增幅,但在收入規模上華為幾乎是其他四家的總和(如下表所 示);再加上愛立信、諾基亞和阿朗占據優勢地位的日韓和北美市場的4G網絡建設已經度過高峰期而漸趨平穩,此消彼長之下成就了華為對愛立信的全面超越。
至于中興,雖然在中國市場的運營商業務占據主場之利而超過歐洲三強一頭,但按照全球范圍的運營商業務收入排名在五大通信廠商中依然墊底。
中興在其財報數據發布之后曾統一稿源宣傳自己“在系統設備銷售收入上首超諾基亞,成為行業第四”,則純屬傲嬌了。
業內周知,運營商與通信廠商的大型采購采購項目一般均為系統合同,除從通信廠商購買硬件、軟件等系統設備之外,還會包括交鑰匙工程的安裝、集成服務以及維保 服務等服務產品。通信廠商會按一定的財務原則對銷售合同所含的產品和服務內容做不同口徑的銷售確認,因此具體比較一下諾基亞的網絡業務分部與中興的運營商 網絡分部和電信軟件系統、服務及其他產品分部在2014年的業務收入細分,則其間差異一目了然(核算口徑統一按照中興文稿所注的歐元兌人民幣2014年年 終匯率中間價7.456計算):
諾基亞 網絡業務 | 2014 業務收入 | 收入 占比 | 中興 運營商業務 | 2014 業務收入 | 收入 占比 |
移動寬帶設備 | 6,039 | 53.9% | 運營商網絡 | 6,273 | 80% |
全球服務 | 5,105 | 45.6% | 電信軟件系統、服務及其他產品 | 1,554 | 20% |
其他 | 54 | 0.5% | 0% | ||
合計: | 11,198 | 100% | 合計: | 7,826 | 100% |
中興拿自己運營商業務收入中的80%部分與諾基亞的54%部分簡單對比出一個“行業第四”就通過一眾自媒體做有償宣傳,也算是丟人丟到家了。
3.華為、中興2014年消費者業務收入對比
華為和中興的消費者業務收入,主要是來自于手機終端銷售,對比兩大廠商在2014年財報中的相關信息,中興不僅在收入上遠落下風,其手機業務15.4%的毛利率水平(集團整體毛利率31.56%)基本是處于虧損運營的狀態。
(百萬人民幣) | 華為 | 中興 |
消費者業務收入 | 75,100 | 23,117 |
年度增幅 | 33% | 6.5% |
集團業務占比 | 26% | 28.4% |
毛利率 | “超額完成利潤目標” | 15.4% |
終端發貨量 | 1.38億 | 1億 |
海外布局 | “52%銷售收入來自海外” | “海外市場發貨占比超過70%” |
反觀華為,在2014年終端發貨量僅比2013年多出1千萬臺的前提下,業務收入卻實現了33%的增長,正是其自2011年開始走自有品牌中高端之路的戰略成果,適逢2014年4G LTE爆發式發展使得華為憑借4G LTE的核心專利優勢實現了收入和利潤的雙豐收。
4.五大通信廠商2014年營業利潤水平對比
五大通信廠商2014年的整體營業利潤率(Operating Profit)的對比結果如下圖所示:
華為仍然雄冠全球,保持著業界的最高水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華為作為業內收入規模和人員規模最大公司的效益優勢。
愛立信近幾年的營業利潤率,除了2012年之外,就基本穩定在7%左右,這也反映出一個成熟公司的穩定狀態。
阿朗在2014年營業利潤為正,預示著其從2012年巨額虧損中開始復蘇,新任CEO的變革策略開始幫助公司慢慢走上正軌。
諾基亞在2014年重組了現在的三大塊業務(網絡、地圖和技術),1.34%的利潤率主要是受到HERE地圖業務在當年有12億歐元的商譽損失所致,單獨看 此前一直以子公司形式獨立運作的運營商業務部分,其營業利潤率達到了10.8%,超過愛立信接近華為,也是其現任CEO Rajeev通過“專注“策略致力于將公司做強的結果。
中興則與阿朗走出同樣的軌跡,從2012年的50億人民幣的營業虧損中艱難走到2014年才錄得6000萬人民幣的營業利潤。至于其借財報發布廣為宣傳的利潤翻番則主要來自于軟件產品增值稅退稅而產生的近35億人民幣的營業外收入,其近三年利潤情況如表所示:
(百萬人民幣) | 2014 | 2013 | 2012 |
營業收入 | 81,471.3 | 75,233.7 | 84,219.4 |
營業利潤 | 60.3 | -1,493.1 | -5,002.2 |
營業外收入 | 3,477.9 | 3,320.9 | 3,019.0 |
利潤總額 | 3,538.2 | 1,827.8 | -1,983.2 |
凈利潤 | 2,633.6 | 1,357.6 | -2,841.0 |
結語:
縱覽2014年的財報表現,借助于4G業務尤其中國市場的迅猛發展,五大通信運營商已經鮮明地分化為三大陣營:一枝獨秀的華為和不甘被超越的愛立信屬于第一陣營、掙扎于盈虧線上的阿朗和通過重組謀求突破的諾基亞屬于第二陣營,被甩在最后苦苦追趕的中興則屬于第三陣營。
隨 著中國移動100萬TD-LTE基站在2015年的建成和中國聯通、中國電信FDD LTE網絡的大局初定,中國市場的需求將步日韓與北美的后塵呈漸趨下滑趨勢,五大通信廠商勢必需要在中國之外開發新的4G需求市場,而這一市場無論是在遲 緩的歐洲、漸進的印度、還是跟從的拉美,華為和中興都已不再占有主場優勢。
當然華為借助多年的海外耕耘及自身規模實 力仍有機會維持對愛立信的領先身位,而中興苦苦追趕的腳步將會變得更加遲緩,尤其是如果最近在歐洲風傳的諾基亞將收購阿朗的小道消息演變為現實的話,通信 設備制造業將有可能出現三足鼎立的穩固格局,則一直生活在華為陰影之下的中興將會面臨更加艱難的夾縫生存困境。因此,以華為在4G時代超越愛立信的登頂為 標志,或許將會攪動通信廠商格局再次發生一系列的裂變,市場動蕩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IT 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隨著FDD 4G牌照發放,中國全面進入了4G規模商用時代,全球主流電信設備商也不得不加緊了4G布局賽,進一步搶位4G市場,一輪新的行業格局正在醞釀之中。可以預見的是,過不了多久4G將給電信行業帶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4G網絡的到來也將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而新移動通信時代人們的美好愿景也將逐步實現。【責任編輯/鄭希】
作者老解1972,資深通信業人士,微信公眾號:科技雜談
來源:老解1972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