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哇靠!光是這三年來,就有這么多外企高管空降國內IT民企!難道只能用中國互聯網開始超越美國來解釋了?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特別策劃】今天一大早,我們就獲得消息,說原雅虎全球副總裁、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創始人兼總裁張晨,已于上月31日正式加盟京東集團,任該公司高級副總裁,主要負責京東商城的技術研發等工作。

    張晨

    對于張晨,我們是不陌生的,他之前還多次參加過IT時代周刊舉辦的會議,挺厲害的一個人。因此早上聽說這個消息后,我們很容易地就聯想到了雅虎北研搶人那個事情上,要祝賀京東,他們的HR沒有白白辛苦蹲點,呵呵,幫公司請到了一位Boss級的大咖——資料顯示,張晨擁有近二十年軟件行業的研發和管理經驗,在雅虎公司任職長達18年,由其主導開發的雅虎通(Yahoo Messenger)產品曾經成為美國排名第一的即時通訊工具,在全球擁有上億用戶。之前,張晨親手建立了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并擔任總裁,負責科學驅動的廣告與個性化產品、移動平臺及應用開發以及云計算等核心研發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張晨不是一個人去京東戰斗,他們之前的核心團隊成員也將陸續加入京東。

    好了,祝福張總,祝您們在京東玩得開心。OK,這個事情,只是我們今天策劃的一個引子,我們從這個事情上,是想說,最近幾年,從外企飛到民企的高管越來越多,下面我們就先來個不完整盤點:

    2010年時,小米初建,如林斌、周光平、黃江吉、洪峰幾位高管,此前均在谷歌、摩托羅拉、微軟擔任高級職位;

    2012年6月,前美銀美林投資銀行部董事蕢鶯春加盟京東任副總裁;

    2013年7月,原摩托羅拉移動大中華區總裁孟樸加盟世紀互聯,任總裁一職,負責公司國際化管理和對外品牌提升等相關工作;

    2013年7月,前諾基亞執行副總裁趙科林加入華為終端,擔任高級副總裁,第二年5月,又轉而擔任聯想集團副總裁;

    2013年8月,原谷歌Android產品管理副總裁雨果巴拉加盟小米,任小米科技副總裁,主要負責小米的國際化拓展;

    2014年1月,原谷歌大中華區負責人、谷歌全球副總裁劉允加入奇虎360,擔任首席商務官一職;

    2014年5月,Google Brain之父吳恩達加入百度美國研究院,擔任首席科學家,管理該研究中心;

    2014年7月,原甲骨文(Oracle)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技術總經理喻思成加盟阿里巴巴,擔任集團副總裁、云技術業務總經理;

    2014年9月,原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加盟百度,擔任總裁。

    好了,整理到這里的時候,就連我們自己都有些吃驚,光是最近這三年來,就有這么多大拿跑到民企去了啊,這還不算其他那些中拿、小拿。也還不算那些其它行業的比如汽車、公關、快消等等。那么,為啥這幫人都要來國內的民企大顯身手呢?我們都知道,最近這幾年,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發展勢頭很猛,但也不能簡單地以一句“中國互聯網已經開始全面超越美國”這么句聽上去挺可樂的話來解釋吧?

    當然不能。是這樣的,請允許我們以嚴肅表情發表我們的觀點:


    民企能夠吸引高端人才加盟,從宏觀層面上說,是其整體力量正在急速上升,中國的GDP,很大一部分都是民企貢獻的。

    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屢屢創造經濟奇跡,卻幾乎未能產生具有類似國際競爭力的本土企業。幾乎所有的國內大型企業都是國企,主要原因還在于被賦予了壟斷地位。而ICT領域技術的迅猛發展,則給了民企廣闊的生存空間甚至超越能力。這從騰訊的市值和收入已超過了電信運營商的例子中就能感受到。而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鮮概念給了國內民營ICT企業難得的崛起機會,而這并不僅限于騰訊、阿里、百度、華為等巨頭,未來還會包括現在尚處在萌芽狀態的創業團隊。

    業內人士也曾經以IDC行業舉例說,云時代的來臨,必將對該行業產生深刻影響,也必然會誘發行業洗牌,整個IDC行業的競爭也將變得更加激烈。因此,民企需要大量引入高端人才來為他們接下來的競爭助力。

    不光如此,民企引入高端管理者,還有這些原因:

    首先,創新能力是制約民企發展的難題。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就曾在文章中說,中國不缺三星的狼性,卻缺乏這些大企業所擁有的自由經營權;中國不缺扎克伯格這樣的創業家,卻缺乏讓他們發揮作用的平臺——無論是蘋果還是Facebook,體現的是資源的整合能力,體現的是創新精神,而個體的創新精神恰恰是中國目前體制最匱乏的。我們鼓勵創新,但教育體制、優惠體制、舉國體制卻在時時刻刻抑制創新。

    第二,未來十年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將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專業化程度,而不是個體、外企、央企的角色輪回。這里說的“專業化”是指無論什么所有制形態的企業,都不可避免地在“做精、做優、可信、可依”這樣一個新的層次上展開較量。從這個角度來說,接下來的贏家不是國企和民企之爭,不是外資和內資之分,而是在專業化管理和專業化經營上拉開距離。

    所以說,具有業界深厚人脈和經驗的高級管理人才自然就成為了國內民企爭相邀請的對象。有人就曾總結過,民企的根本目標是盈利,因此,對于人才的要求第一是以績效為導向,另一個就是講究專業能力,第三個是人才愿不愿意去創新。

    不過......

    近年來,外企職業經理人回歸本土企業雖然是高端人才流動的一個趨勢,二者的需求有著較強的互補性,但對接并非易事。要想使外企職業經理人真正發揮所長為民企所用,雇傭雙方都需調整心態,通過自我提升來實現企業成長和職業成功。需要注意的是,民企卻也并非是外企高管的“避風港”。業界人士坦言,民營企業的關鍵點是分錢,是利益分配,而且要求高管帶資源,要求高管特別能戰斗,但是,一旦這個高管真的能力強,甚至做到了包羅萬象,那么,民企的博弈也會高出許多。【責任編輯/劉佳慶】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哇靠!光是這三年來,就有這么多外企高管空降國內IT民企!難道只能用中國互聯網開始超越美國來解釋了?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