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首席執行官Bob Swan周四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討論一個想法:自己不生產芯片。這個想法過去對于這家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來說無法想象。
英特爾周五警告7納米制程工藝中仍存在“缺陷”,生產延遲。原定于2021年底上市,但“將比之前預期相差大約6個月的時間”。意味著相關芯片的上市至少會推遲到2022年。
英特爾股價跌幅達到18%。
如今,外包是這個產值達4000億美元的行業的常態,但整整50年來,英特爾一直將芯片設計與內部生產結合在一起。就在不久前,英特爾甚至還計劃為其他公司生產處理器。
據國際權威調研機構Omdia(前身是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2019年英特爾芯片市場份額占全球半導體的16.5%,收入為707.8億美元。
Swan在電話會議上告訴分析師:“我們需要使用別人的工藝技術,我們稱之為應急計劃,我們將為此做好準備。這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選擇性和靈活性。因此萬一自己工藝不行,我們可以嘗試別的,而不是完全自己做。”
Cowen & Co.的分析師Matt Ramsay表示,選擇這種方案意味著整個芯片行業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英特爾從此失去最大的差異化優勢。
設計對半導體性能的影響有限。制造步驟至關重要,可以確保這些部件能存儲更多數據、更快地處理信息,并減少能耗。設計和制造的結合幫助英特爾數十年來改善了其業務的這兩個方面。
然而臺積電成功地專注于生產,將設計交給其他公司。其工廠的產能已超過了英特爾。這幫助像AMD這些英特爾的競爭對手在性能方面趕了上來。AMD股價周五大漲11%。
英偉達市值最近已超越英特爾,高出 366 億美元。
英特爾目前的最先進技術即業界公認的10納米技術原計劃2017年亮相,但直到現在才開始大批量生產。英特爾周四報告財報時稱,下一代工藝(7納米)將推遲。
英特爾第二季度營收為197億美元,同比增長20%;凈利潤為51億美元,同比增長22%。
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師Stacy Rasgon說:“您不需要再解讀什么。英特爾僅有的一點聲譽已蕩然無存。”
英特爾股價因此大跌,Swan避開了頗為沮喪的分析師在電話會議上提出的一連串問題。分析師們都詢問了生產延誤、財務影響以及英特爾下一步的計劃。
上周五,英特爾股在紐約創下四個月以來跌幅最大,跌至每股49.50美元。
英特爾的后備方案意味著它可能會利用臺積電制造芯片。不過據Cowen的Ramsay聲稱,這并非易事。他表示,與英特爾競爭的臺積電其他客戶可能會反對其優先考慮英特爾。
而臺積電很可能不愿意留出大量的產能為英特爾生產新芯片,因為它有可能之后轉回自己的工廠。
Swan在出任首席執行官之前是首席財務官,將不得不很快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他的前任盛贊英特爾的工廠,每年花數十億美元跟上最新的生產技術。將這塊外包給另一家公司可能意味著英特爾再也追不上。
Swan在結束電話會議時試圖樂觀地看待這一挑戰。他說,靈活性“并不表明軟弱”。【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云頭條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