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近日,暴風科技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少有的在國內上市的知名互聯網公司。
暴風科技上市并沒有多大看點,它們走到今天這一步,比原計劃晚了整整4年。但是,暴風科技創始人馮鑫和投資人、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的一番話,卻很有嚼頭。兩人均認為,“暴風打破VIE結構回到創業板上市,將帶來一場互聯網公司回歸A股的風暴。”熊曉鴿還說,“我希望以后優秀的公司不一定非要在國外上市,在國內創造好的產業、好的就業機會,同時帶給國內投資人更多的投資機會。”
是啊,從中華網(China.com)在1999年登陸納斯達克始,到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交易,整整15年間,除卻以前少有人知曉的樂視網,以及官媒人民網登陸國內A股外,其他70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如過江之鯽,紛紛選擇在國外資本市場淘金。僅在去年,除開阿里巴巴,獵豹移動、途牛網登陸納斯達克、聚美優品、京東商城、智聯招聘和迅雷,成了最新一批搶灘美國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我們在為這些互聯網公司遠赴海外成就IPO夢想而感到高興之余,暴風科技此時在國內上市,卻讓人體味到一些苦澀。
看看那些境外上市公司,若非綜合型的門戶巨頭,也大都是行業楚翹。往大了說,它們是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絕對主力。往小了談,它們是中國網民的消費主場。
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思考,具有純粹中國元素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為什么都去境外上市?它們創造出來的5萬億資本財富,為什么不能讓中國投資人分享?
選擇在境外上市,對中國互聯網公司而言,內有易于融資、提升管理水平、著眼企業國際化發展等現實考量,外有暫時無法逾越的政策紅線:外資背景太濃、企業必須連續3個會計年度盈利。
應該承認,中國證券行業監管機構在最初設定這樣的上市門檻時,是抱有極大的善意。早期的中國投資機構實力弱小,無力和跨國資本機構同臺競技,所以限制A股上市公司的外資參股比例。早期的中國股民經驗尚淺,為了保護他們的投資,要嚴格考核A股上市公司在上市前的經營績效。
但今時不同往昔,中國股市在翻云覆雨中走過了30余年,投資機構和股民則在30余年的摸爬滾打中,投資規模和經驗已非“菜鳥”所能形容,監管機構對VIE架構的認知,對上市公司盈利情況的設限,均已顯出與時代不符。
創業期的互聯網公司是最需要外部融資的創業型企業,但在中國銀行業嫌貧愛富的惡劣語境中,中國互聯網公司反而更易于從境外天使/VC/PE處拿到多輪投資,為了在中國市場上立業而折衷設立了VIE架構,中國證監會不應該無視這樣的產業背景。另外,中國證監會不可能通過審核對上市公司的質量負責,因為企業的成長前景與過往3年的財務數據沒有直接聯系。現在想來,當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等成長性最好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被拒之門外的時候,綠大地、萬福生科們卻因為頻頻造假而重創中國股市的誠信。
中國經濟正在轉型,互聯網公司,則是承載著中國新經濟的未來,成為顛覆傳統行業格局、重塑經濟的主力軍。為此,我們不能繼續對中國互聯網公司境外上市的現象無動于衷,而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大膽推敲,小心論證,去除政策怪獸對上市制度的把持,讓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在中國的熱土上得到全方位發展,包括給予他們一個本地化的,無偏見的融資空間,讓中國投資人充分享受到自己互聯網公司的成長紅利。【責任編輯/劉佳慶】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