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北京報道】7月20日,全國院線復工首日票房數據引發了多方關注。雖然在這一天結束時,燈塔專業版、貓眼專業版和中國電影票房三大票房數據平臺,統計數字最終都落在了350萬元左右,然而在當天的統計進程中,曾出現了數據統計出現很大差異的情況,一度引發了行業熱議。
在下午近16時,有媒體實時列出了三大平臺數據:燈塔專業版、貓眼專業版和中國電影票房分別錄得196.4萬、312.2萬和216.21萬票房。其中,相較于國家專資辦數據平臺——中國電影票房,燈塔數據低了20萬元,而貓眼的票房數據,則高出了將近100萬。不少人發出疑問:數據到底該信誰的?
有細心網友發現,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誤差,很可能是因為沒有“識別”院線為了響應防疫政策的鎖座行為。以安徽涇縣的綠都影城為例,該電影院總共有6個廳593個座位,平均每個廳100個座位。復工當天總共有22個場次,按照隔座售票上座率不超過30%(實際情況是最高20%)的規定,即使是全部賣出滿座,最大人次不超過100*22*0.3=660。而根據貓眼專業版所提供的的數據,這家影院在首映當天的總人次已經達到1146。很明顯,貓眼專業版在隔座數據處理上出現了問題。
知名電影大V“法蘭西膠片”在微博發聲,率先將矛頭對準了貓眼專業版,對于貓眼數據的權威性和專業性提出了質疑,“全國電影院開業第一天,為什么貓眼和燈塔就出現了100萬的誤差?誰該打臉?對,這100萬放到一年前刷也就刷了,不是個事,但今天是整個行業的紀元之日,能不能專業一點?嚴謹一點?別跟玩似的。”
而到了晚上,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又突然出現停滯,仿佛特意要平衡一下自己“搶跑”的量。于是,頁面上就出現了單片數據增長,但大盤數據不變的怪事。以20日當天19點至21點19分為例,貓眼專業版先后更新了《第一次的離別》《誤殺》等電影的數據,兩片共上漲15萬元,然而大盤數據始終維持在329.7萬,兩小時沒有絲毫改變。同樣的現象出現在了當天下午16點的一個時段,貓眼專業版數據同樣雷打不動地維持在了319萬。
“搶跑”之后再“停表”,原地等待同行,類似的BUG出現了整整一晚上。在當日16:41到19:00的兩個小時內,貓眼專業版大盤數據增長僅10萬,而同期專資數據增長50萬左右。特別是在17:02到17:25期間,僅《第一次的離別》一部電影票房數據就增長了4.24萬,然而貓眼專業版的大盤數據僅增長了4千。
“幾乎所有在售場次都鎖一部分賣一部分,很多影院鎖的方式還五花八門,這就需要平臺去識別到底是鎖座還是售出,從而盡可能排除鎖座的影響,去統計真正售出的票房。”著名電影大V“電影票房”在微博表示,隔座售票的政策確實給票房數據統計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很明顯,從數據上一眼就能看出,在這一點上,燈塔專業版比貓眼專業版要專業多了,越到關鍵時候越能體現出差距來。”【責任編輯/古飛燕】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