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是馬云旗下基金減持了阿里系股份。
今日(7月18日),阿里健康罕見辟謠:阿里巴巴減持阿里健康1.54億股股份為謠言。起因是這兩天,不少媒體報道稱,阿里巴巴7月14日以平均每股22.65港元的價格出售了1.54億股阿里健康股份。
投資界查證,7月17日港交所確實披露了阿里健康的股權變動情況:Innovare Tech Limited于本周二(14日),以平均價每股22.65元,減持了1.54億股阿里健康股份。換算下來,這一筆減持套現約35億港元。
但是,這次減持阿里健康的,不是阿里巴巴,而是馬云旗下的云鋒基金。數日前,云鋒基金曾向外界回應:本次減持系正常的投資退出行為,云鋒基金作為阿里健康重要投資者的地位不會變。
剛剛,馬云旗下基金減持阿里健康:
一舉退出35億港元
阿里巴巴減持阿里健康竟然是一場烏龍?7月17日,多家媒體報道阿里巴巴7月14日以平均每股22.65港元的價格出售了1.54億股阿里健康股份,一度沸沸揚揚。
今日,阿里健康專門在微信公眾號上以“辟個謠:沒減持,憋相信!“為標題發布聲明。該條推送的內容也極為簡單,通篇僅有一句話“假的。感謝關注,但請厘清基礎事實”,并配了一張圖片。
投資界了解,7月17日港交所確實披露了阿里健康的股權變動情況,但本次減持阿里健康股份的不是阿里巴巴,而是云鋒基金旗下Innovare Tech Limited于本周二(14日),以平均價每股22.65元,減持了1.54億股阿里健康股份,該筆交易金額約35億元。
云鋒基金成立于2010年初,是以馬云和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的名字命名,這是備受馬云本人重視的投資平臺。一直以來,云鋒基金通過旗下Perfect Advance Holding Limited和Innovare Tech Limited兩個實體持有阿里健康的股份。
早在數日前,云鋒基金減持阿里健康的消息就已經流傳出來。7月10日阿里健康受此消息影響,股價一度大跌5.73%。隨后云鋒基金也立馬向外界作出回應,表示本次減持系正常的投資退出行為,云鋒基金作為阿里健康重要投資者的地位不會變。
盡管剛剛阿里健康親自站出來否認阿里巴巴減持阿里健康,但此次交易也并非和阿里巴巴沒有任何關系。作為本次阿里健康的減持方的Innovare Tech Limited,最終實控人為虞鋒、馬云、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因此也難怪會出現阿里巴巴減持阿里健康的誤讀。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健康并非馬云近期唯一減持的阿里系公司。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團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財年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7月2日,馬云持股比例下降至4.8%。而在2019年11月,即阿里巴巴奔赴港股IPO之際,馬云的持股比例還是6%。
也就是說,在過去7個月中,馬云累計減持了阿里巴巴2.34億股的股份。雖然馬云具體減持日期和價格并未披露,不過我們可以簡單按照按照阿里巴巴這段時間的平均股價和匯率計算,這波套現可能高達430億元人民幣。
此外,阿里巴巴的另外一位創始人蔡崇信也在同期減持0.64億股阿里股票,持股比例從2%降至1.6%。
投資界曾向阿里巴巴方面求證,對方對此解釋:阿里上市的時候在SEC有過備案的,他們每年都會退讓一部分股權出來,給他們名下的公益基金會。
不過,這一系列動作還是令外界浮想聯翩:馬爸爸前腳剛減持阿里巴巴公司股份,后腳旗下基金又繼續減持阿里系公司,到底意欲為何?
阿里健康閃電崛起:
馬云督戰,當年花10億元借殼上市
作為本次減持的主角阿里健康,備受馬云器重。他曾說,阿里最想干的就是健康和娛樂,而阿里健康恰恰承擔了阿里“Double H”戰略在大健康領域的重任。
2014年,國內醫藥電商改革一聲令下,宣布不再限制藥企、藥店之外的主體進入醫藥行業,同時允許第三方物流配送企業儲存和配送藥品。這意味著,民間資本也可以一起參與做大醫藥蛋糕。
彼時,正在籌備美國上市的阿里火速行動,先是花10億元收購港股上市公司中信21世紀,不僅繼承了后者在醫藥領域的所有資產,還拿下全國第一張第三方網上藥品銷售的試點牌照。2014年10月,中信21世紀正式更名阿里健康,后者成功借殼上市,馬云的大健康版圖邁出重要一步。
2015年,馬云對外公布了 “Double H”(health and happiness)的長期戰略目標,將健康和快樂作為阿里巴巴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并表示最有可能誕生下一個BAT量級企業的領域就是醫療健康。
之后,阿里便對阿里健康開展一系列運作。比如,2016年阿里健康獲得天貓醫藥館的運營權;2017年,以38億港元收購了旗下天貓“藍帽子”保健品業務;2018年又以106億港元收購了天貓的醫療器械及健康服務業務。
收編藥店、卡位醫藥電商是阿里健康最先布局的。2018年6月,阿里健康注入4.54億現金“收編”漱玉平民藥房,拿下其9.34%股權。漱玉大藥房主打醫藥及健康相關產品的零售業務,有近千家門店,是山東省醫藥零售連鎖行業的龍頭。除了漱玉,阿里健康還入股了華人健康、貴州一樹、德生堂、五千年等多家地方連鎖藥店。
與此同時,阿里健康由藥向醫延伸的“未來醫院計劃”也在加速運作。2016年初,阿里健康公布已有近400家大中型醫院加入“未來醫院”;2019年3月,全國首家未來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正式落地。
除了縱向收編,阿里還在內部發力。2017年3月,阿里云發布“ET醫療大腦”,正式進入醫療AI領域。四個月后,阿里健康對外發布醫療AI“Doctor You”。2018年5月,阿里健康又發布糖尿病人工智能醫生“瑞寧助糖”等。
六年間,從醫藥電商和追溯平臺出發,阿里健康逐步將業務擴展到互聯網醫療、消費醫療、數字醫療等領域,野心勃勃地建設一個醫療生態系統。對于阿里來說,將資源注入到阿里健康上市體系內,完成Health 戰略生態布局,而對于阿里健康而言,業務上的不斷整合以及協同,產生了更大的價值效應,在業績和市值上可以充分表現出來。
不得不服:市值半年大漲1000億
難怪大佬高位減持
阿里健康的盤子越做越大,市值紀錄也在不斷刷新。
從過去兩年看,阿里健康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亮眼,2018年以來漲幅超過了200%,尤其2020年初至今,股價漲幅超100%,市值暴增1300多億港元,一度超過百度、小米等互聯網大廠。
市值從500億攀升至2500億,阿里健康用了兩年時間。不過最近,阿里健康發布的2020財年業績,可能更令人吃驚。
先看營收。過去一年阿里健康收入96億,大漲88.3%;毛利22.3億元,增長67.6%,凈利潤2.6億元,同比翻了一倍多,虧損1570萬元,同比縮窄82.9%。
阿里健康在年報中稱,收入和毛利的增長主要由于本年度醫藥自營業務、醫藥電商平臺業務的快速成長。醫藥自營業務營收達到81.3億元,占比84.8%,醫藥電商平臺業務11.7億元,占比12.2%,醫藥電商業務依舊挑起了營收的“大梁”。
除了醫藥電商業務,互聯網醫療業務也頗具看點。報告期內,阿里健康來自線上健康咨詢等互聯網醫療業務的收入達到3842萬元,同比增長221.1%,在所有業務板塊中增速最高。
再看用戶,年度活躍消費者已超過1.9億,較半年前增加3000萬。疫情期間,阿里健康在線問診、買藥不出門等服務同比上漲,2020年一季度,支付寶醫療健康頻道累計去重活躍用戶數超過3.9億。
并且,截至2020年3月末,支付寶已經簽約的醫療機構數超過15000家,其中二級和三級醫院數量超過3900家,并在全國17個省,近400家三級醫院接通醫保支付。
短短六年,阿里健康的發展似乎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象,迅速長成一個巨頭。截至昨日收盤,阿里健康報19.7港元,總市值2551億港元,相比兩年前500億市值大漲了2000億。或許正因如此,背后股東選擇在高位退出部分股份,也才有了這一次的減持風波。【責任編輯/古飛燕】
來源:投資界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