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據新加坡總理公署23日公告,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因病于當天凌晨3時18分點去世,享年91歲。
作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在他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成功將一個處在第三世界陣營中的國家,打造成了亞洲最繁榮、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他亦因與多位中國領導人有交往,而為中國人所熟知。今天,IT時代網將對他曾經的觀點和做法進行整理,希望這位“新加坡模式”的締造者的經歷,能給那些有志于改變大眾工作和生活的創業者們以更多啟發。
李光耀
實用主義改革
上世紀60年代中期新加坡宣布獨立后,李光耀實施改革計劃,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在位期間推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大規模建造廉價住房、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貪污調查局、實行教育改革等等,還努力將多種族群整合到一起,在民族多元的基礎上,形成獨特的新加坡身份認同。
當時,李光耀深深感到,新加坡作為一個新近獨立的國家,資源匱乏,在發展經濟的問題上,還要通過對外開放,吸引發達國家資本的方式進行。他曾經說:“新加坡沒有天然資源可供跨國公司‘剝削’,如果跨國公司能讓我們的工人獲得有報酬的工作,并教授他們技能、工程技術和管理的技巧,我們就應該把它們爭取過來”。后來,這一想法隨著眾多跨國企業的紛紛進駐,新加坡的經濟得到了更加快速的發展。
在發展經濟的問題上,李光耀以二戰后的日本為范本。據NHK報道,李光耀曾經多次訪問日本,對于日本勞工的勤勉、技術能力、生產力頗為贊揚。他也與日本政界、財經界等人士有深交,長期致力于加強日本與新加坡的關系。李光耀曾在著作當中提及,日本經濟的發展重點在于對工作徹底講究的日本文化。他對于日本廚師的磨刀、擦鞋工匠的技巧等感到很驚訝,他認為,日本人對工作講究盡善的精神,造就了日本的繁榮。報道稱,李光耀特別注意到日本企業的生產力之高,1980年代,為了提高新加坡的生產力,他還向“日本生產力本部”請求協助。
這些證明,李光耀在治理國家時,奉行的是實用主義,只要對新加坡的長遠利益有好處的都去做。他不拘于意識形態。冷戰時代,他內心不認同蘇聯,卻不搞“一邊倒”,不跟著西方陣營孤立蘇聯、東歐陣營。蘇聯、東歐商船也能進出新加坡碼頭,進行正常貿易。在李光耀看來,生意往來,不分東西,能富民強國才是正路。“所謂新加坡道路,就是政治上的社會主義,經濟上的資本主義。”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元老拉賈拉南點出了李光耀所奉行的新加坡“實用主義”的精髓。
隨著經濟的發展,這幾十年間,新加坡經歷了從勞動力密集型到技術密集型到知識密集型產業結構的轉型過程。缺乏人才不要緊,在李光耀政府的主導下,一直以來,新加坡對人力資本的發展給予充分的引導和支持,以滿足對各個產業人才的前瞻性需求。這些需求的滿足從新加坡政府與企業合作的培訓中心,如70年代的塔塔-政府培訓中心、羅萊-政府培訓中心和飛利浦-政府培訓中心,到后來政府與政府合作的國家培訓計劃以帶動行業發展的培訓中心,如新加坡政府與日本政府合作成立的日新學院以培養軟件人才,與德國政府合作成立的德新學院以培養精密機械人才。與法國政府合作成立的法新學院培養電子人才。以及從80年代起陸續進入新加坡的世界級高等學府和研發機構。這些學院所培養的具有先進的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的人才成為新加坡在相關產業成功吸引大量投資的最重要的投資推廣工具,從而奠定了新加坡在相關領域的領先地位。
除了對人才的重視外,新加坡還采取了重商政策,歡迎外資前來此投資,同時尊重外商經營意見,使新加坡成為外商在亞洲投資時必先考慮的國家之一。每年外國人的投資金額均為新加坡本地投資的二至三倍,可見新加坡在吸引外資的實力是相當雄厚的。作為世界主要的港口,新加坡的貿易形式主要是以進出口為主,外貿是新加坡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因此新加坡的貿易經濟與外界的聯系相當緊密,具有很大的開放度。人才濟濟的環境、重商政策等都吸引著海外投資者來此置業投資。
新加坡被人們形容為一個經濟奇跡。有人說,在李光耀的領導下,新加坡成為一個繁榮,現代,高效以及幾乎杜絕了腐敗的社會。李光耀曾對BBC說,新加坡被人稱為“保姆國家”(a nanny state),“但這樣的結果是我們今天的行為更好,我們生活在比30年前更愉快的一個地方。”
狐貍型思想家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創始院長、《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第一作者的Graham Allison兩年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李光耀屬于“狐貍型思想家”。像以賽亞·伯林的“狐貍型”思想家描述的一樣,李光耀非常實際,對外界的適應能力非常強。我覺得非常驚奇的是,即將步入九十高齡的他,依然對周圍的世界保持關注,仍然關心生物技術革命、信息技術革命,以及全球化。一個人如何才能做到在90歲高齡依然這么清醒?因為他對世界充滿好奇。
Allison說,李光耀和其子李顯龍均認為,相比當初從第三世界國家躋身到發達國家的經歷, 而今要在發達國家行列中始終拔得頭籌絕非易事,因為新加坡不能僅僅復制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所以,新加坡需要投石問路,找尋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新加坡社會需要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李光耀知道世界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不能及時調整適應,必然會被淘汰。
狐貍這一說法很好地概括了李光耀在新加坡的執政理念,即如何讓新加坡適應變化著的世界。李顯龍聽從李光耀的建議,努力把新加坡打造成不遜于硅谷的一流的信息技術研發基地,同時在生物技術方面也能夠比肩波士頓。新加坡也著力吸引新技術、尖端生物技術方面的優秀人才,為他們提供科研條件。在科技不斷驅動世界進步的時代,不斷調整適應才能保持領先優勢。
Allison認為,李光耀的首要目標就是讓新加坡能夠生存下來并得以發展,他認為要新加坡這樣小的城市國家生存發展,必須謀求勢力制衡。美國是親善國,二戰后一直維持經濟和安全秩序。因此,美國在這一方面的角色一直是至關重要的。但現在中國無可避免地要成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因此,新加坡的策略需要做出調整,平衡中美兩國勢力,如此,才能讓新加坡這樣的小國有足夠的空間保持獨立乃至中立。從歷史上看,一個更為強大的國家往往會把小國變成其附庸國,但勢力的制衡則會幫助新加坡從中受益。
綜上所述,李光耀曾經制定的政策的合理性和可復制性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但對于新加坡來說,李光耀的積極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他帶領新加坡人民走向現代化,同時也定義了新加坡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正如紐約時報專欄作家Nicholas Kristof對其的評價:“其他領導人也重新塑造了他們的國家,比如土耳其的Kemal Ataturk,俄羅斯的列寧,中國的鄧小平,但沒有一個人在其人民身上留下了比李光耀更深的足跡。”【責任編輯/劉佳慶】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