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新經濟】華誼衰敗 王中軍賣房“救贖”

    電影《老炮兒》的最后是一場約架,馮小剛飾演的六爺身著軍綠色大衣,只身一人,微微顫抖地舉著軍刀走在冰湖上。這把刀是他多年前行走江湖的武器,藏封多年,昨夜剛從柜子里翻找出。

    刀尖劃在冰湖上,他拖著昔日殘存的榮光。

    這個被時代拋棄的老炮兒選擇用固守的方式和脫軌的世界頑抗。

    這部2015年底上映的影片實現了票房、口碑的雙豐收。院線排片低開高走后,最終拿下近9億的總票房,更一舉囊括金馬、百花、金雞等一眾行業大獎。

    這也是華誼兄弟近年來最后的高光時刻。

    一片叫好聲中,也有聲音直指“片中一群小鮮肉叫板六爺,某種程度上與華誼面臨的處境極為相似”。

    這個影視業呼風喚雨的“教父”正慢慢淪為一個被時代拋棄的“老炮兒”。

    它過往的經驗與資歷正在成為缺乏創意和脫離市場的拖累,面對崛起的影視新勢力有些無能為力,多年筑起的護城河在競爭對手披星戴月、馬不停蹄殺將過來時近乎瓦解,它在這些蓬勃的欲望和旺盛的生命力面前,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和老炮兒處境相似的又何止華誼,一手創建了華誼的王中軍也面臨著類似困境。

    1豪宅降價甩賣

    繼賣畫之后,為了救華誼,近日王中軍降價6800萬港元拋售了香港的豪宅。

    這幢位于香港中半山富匯豪庭的房產是王中軍2010年時購得,彼時其以1.32億港元的總價購入富匯豪庭2座高層A、B室相連的房子,總面積為3738方尺。

    出售房產回籠資金的計劃早在2018年便開始了,怎奈2.88億港元的拍掛牌勸退了不少意向買家。

    2年后,華誼危局更甚,王中軍降價6800萬港元后終得脫手。消息稱,新買家為香港本地換樓客,見賣方肯下調意向價,加上該房源屬于罕有放盤的特殊戶型,便趁機購入。

    2.2億港元的成交價雖下跌23.6%,但10年間,王中軍的賬面獲利仍達8800萬港元。

    王中軍沒有賣出豪宅的2018年,弟弟王中磊的同地段豪宅卻因為面積小總價低成功轉手。2018年,王中磊旗下的富匯豪庭2座中高層B室以8900萬港元售出,6年間11%的漲幅不算高。

    自此,王氏兄弟告別了背靠太平山,四周連綿翠綠,廳房落地玻璃窗可欣賞到無遮擋維港的富匯豪庭,以及豪宅里的鄰居們。

    除了“華誼兄弟”王中軍、王中磊外,“香港金王”林世榮也曾居住于富匯豪庭,“賭王”四太梁安琪亦在此投資了四處物業。2006年,項目締造者、四大家族之一的李兆基在次子李家誠結婚時,將名下兩個市值約5400萬港元的富匯豪庭房產贈予兒媳徐子淇父母作為禮金。

    市場并不意外王中軍的拋售之舉,畢竟此前已有所暗示。

    2019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峰會上,王中軍坦言正在賣畫,“我最近賣掉了一批藝術品,拿一些現金來解決自己的流動性問題,沒什么不好”。在他看來,這個舉動“不丟人,去年嘉德的夜場一半是我的畫”。

    王中軍此言非虛,作為一名終極藏家,有人曾整理過他公開的收藏,當代知名畫家的作品幾乎都有在其收藏之列。藏品之多,讓朋友感慨他的家“像個博物館”。

    如今,這個“博物館”連同它里面的展品均被王中軍擺上貨架,變現的目的只有一個:拯救華誼。

    “為了公司的安全性”,王中軍說他“什么都可以賣掉”。

    2已處退市邊緣

    王中軍亟需拯救懸崖邊的華誼,稍有不慎,后者便面臨退市的深淵。

    不久前,華誼兄弟發布了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一季度報。數據顯示,2019年華誼兄弟的營業總收入為21.8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2.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至39.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62.32%。

    無論營收還是利潤,均被光線傳媒、華策影視等同行甩在身后。

    頭頂“影視第一股”的華誼兄弟自2009年上市以來,8年間從未出現虧損。2018年首嘗年報敗績的華誼虧損11億元,2019年這一數字擴大至近40億元,“一哥”變“坑王”,華誼成為2019年度虧損最多的影視公司。

    2020年,這一情況依然在惡化,前3月華誼兄弟營收2.29億元,同比下降61.38%,歸屬凈利潤約為-1.43億元,同比下降262.32%。

    這是華誼連續虧損的第三年。留給王中軍的時間已然不多,按照A股規定,如果不能在接下來三個季度的時間里扭虧為盈,華誼兄弟將面臨退市風險。

    營業不佳也傳導至資本市場,截至6月18日,華誼兄弟股價報收3.88元,相較最高峰時的31.95元下跌了87.9%,市值蒸發近800億元,曾經的“影視第一股”距跌破“百億市值”僅一步之遙。

    這場危機的厲害程度遠超想象。

    拆解華誼兄弟的營收來看,核心的影視娛樂業務營收為20.9億元,同比下滑43.81%;近年來大力發展的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業務營收為3467.8萬元,同比減少76.81%;互聯網娛樂業務營收為3026.55萬元,同比下滑42.47%;投資收益為虧損19597.23萬元,相比下降192.13%。

    四大業務板塊全數折戟,無一幸免。曾經引以為傲的影視業務再也支撐不起華誼的風光。

    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依舊火爆,無論是全年票房642.7億元亦或是觀影人次17.27億均創下了新紀錄,然而這份熱鬧里卻沒有華誼的參與。

    全年票房排行中前50名影片甚至沒有華誼的身影,華誼內部第一的《只有蕓知道》僅收獲了1.58億元票房,位列第69名,甚至不少飽含質疑聲的“爛片”也躋身其前。

    這在此前近乎不可想象。

    EBOT藝恩票房智庫數據顯示,2012年華誼全年發行的電影總票房為21.6億元,占國產電影全年票房30%;2013年其發行的電影總票房超過30億元,繼續領跑國內民營電影公司。

    六年光景,換了天地。

    3商譽繼續爆雷

    新作品得不到市場認可,過往的高溢價收購接連爆雷,擠壓著華誼本已脆弱的盈利能力。

    在2018年計提9.73億元商譽減值后,2019年華誼再度出現商譽“爆雷”。

    公司在年報里對于虧損近40億元解釋稱,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對長期股權投資、商譽及其他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其中商譽減值金額高達5.99億元,占全部資產減值損失的36.05%。

    2019年,華誼對旗下的浙江常升影視制作有限公司(下稱“常升影視”)、天津歡顏廣告有限公司、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下稱“東陽美拉”)和合肥活力天行電影城有限公司分別計提了308萬元、2.31億元、3.6億元和480萬元的商譽減值。其中,常升影視和東陽美拉是商譽減值的“老朋友”了。

    2013年9月和2015年11月,華誼分別以2.52億元和10.5億元購買了常升影視70%的股權和東陽美拉70%的股權,并分別形成了2.45億元和7.49億元的商譽。

    天眼查顯示,知名演員張國立的常升影視成立于2013年5月,截至收購日,公司的總資產僅有1000萬元;而大導馮小剛的東陽美拉成立日期為2015年9月,截至收購日,總資產僅有1.36萬元。

    從時間軸看,上述兩家公司無疑為收購而成立。

    華誼收購時也坦言,出于對張國立及馮小剛品牌效應的看好。

    借標的公司名義“綁定”背后的核心人物,相當于提前支付了明星的片酬,以及對導演未來作品的提前購買,此類操作在行業內并不少見。

    但這一合作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常升影視在4年承諾期后,業績立刻“變臉”,2018年和2019年分別虧損了2315.6萬元和4248.46萬元。

    而尚在承諾期的東陽美拉雖未變臉,卻也沒達預期,華誼只得連續兩年對其計提了6.62億元商譽減值。

    4欲搭資本東風

    事實上,華誼影視業務的困境早在幾年前便已顯露,只是偶爾冒出些優質作品尚能遮掩。

    王中軍并非沒想過出路,多元化之路上,他將進軍游戲領域視作華誼新的增長點。

    2010年6月,華誼兄弟以1.48億元的價格購入手機游戲廠商掌趣科技22%的股權。兩年后,掌趣科技以“手游第一股”之姿登陸創業板,華誼所持股份一度漲至15.28億元。

    2013年,華誼三次減持掌趣科技,一共套現3.78億元,獲得投資收益3.16億元,貢獻了華誼當年凈利潤的一半。

    游戲投資帶來的甜頭讓華誼的資本胃口被迅速撐大,隨后出手的銀漢科技卻讓其栽了跟頭。

    而后全國吹起小鎮風,在這股風下陶醉仰望的不止房地產企業,王中軍也被這股風吹開了地產夢。

    他將多元化目光轉移至線下,瞄準了實景娛樂產業。按照王中軍的規劃,這是華誼的輕資產模式,通過輸出品牌、電影的元素、推廣創意等持有項目股權。

    2012年5月,華誼與觀瀾湖地產在海口共同開發了第一個電影小鎮項目,“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下稱“電影公社”)。其中,觀瀾湖集團持有60%股權,華誼旗下實景娛樂公司持有35%股權,馮小剛工作室持有5%的股權。

    然而,項目推進的同時,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其存在對外公開銷售商品房的現象,疑似打“文化小鎮地產化”擦邊球。觀瀾湖電影公社2014年開園,年報顯示,該項目當年凈利潤為100.96萬元,而與其合作的地產開發商觀瀾湖集團的海口地產項目受文旅地產影響,奪得當年海口地區“銷售冠軍”,總銷售額達8.25億元。

    5地產大佬夢

    嘗到甜頭的華誼開始加速實景娛樂板塊的擴張,相繼落地了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華誼兄弟(長沙)電影小鎮和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實現海口、蘇州、長沙、鄭州四城聯動。

    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的奠基儀式上,王中軍表示,華誼近些年來,除了電影與電視之外,也正在拓展其他的業務,電影小鎮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房天下數據顯示,華誼兄弟(長沙)電影小鎮項目商鋪產品一期已于2017年開盤,二期不定期加推,項目均價為3萬-6萬元/平方米,戶型面積為50-300平方米、1260平方米。此外,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項目處亦有“華誼兄弟藝術家村”住宅項目在售,項目規劃建設2013戶,總價在410萬元起。

    隨后,華誼兄弟電影城(濟南)項目、華誼兄弟(西昌)電影小鎮項目、華誼兄弟(南京)影視小鎮、恒大華誼兄弟(陽江)電影城項目、恒大華誼兄弟(承德)電影城等多個項目開始推進。

    然而,這一實景娛樂產業運營幾年后,不僅整體進度不達預期,營收表現也在持續下滑。

    《國際金融報》記者曾實地探訪過觀瀾湖電影小鎮,人氣低迷,游客稀少,部分場景甚至未做開放,因無法像迪斯尼一樣產生互動,體驗感一般。

    參觀過華誼電影小鎮的億翰智庫分析師黃新云直言,項目痛點為“位置比較偏,設備較為老舊,IP沒有足夠強勁,復游率很低,去過一次基本不會去第二次”。

    王中磊曾在2014年時描繪過華誼的小鎮藍圖:4到5年落地20個城市,每年為華誼貢獻180億美元收入。然而真實情況是,2018年華誼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板塊營業收入就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2.15%至14954.11萬元。對于營收大幅下降的原因,華誼解釋主要是因為各項目推進進度存在時間性差異,導致收款進度在各年之間有所差異。彼時,華誼預計,2019年還將有2-3個項目陸續開業。

    2019年,華誼只開業了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一個項目,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板塊營業收入更是縮水至3467.8萬元,同比大幅下降76.81%。

    180億美元豪言下是不到500萬美元的真實狀況。

    同策集團首席分析師張宏偉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小鎮類項目開發商通常會配住宅開發和可售物業,通過前期銷售回籠資金,但華誼的電影小鎮在可售地產開發這塊體量不大,依靠運營在國內目前很難賺錢。

    在黃新云看來,“文旅行業已從早年的粗放開發時代進入到精細化運營時代了,還是需要專業的文旅運營商來做。華誼在實景娛樂方面,特別是線下運營方面功力欠缺,與之合作的開發商更多承擔建設工作,對項目運營也了解不多”。他直言,如果只是想著開發收益分成、資本運作,很難做好文旅項目。

    相較預期的差異,更為現實的問題是,陷入資金困境的華誼仍有大量投資款未支付。年報顯示,2017年華誼兄弟陸續簽訂的實景娛樂項目合作公司認籌投資款直至2019年期末還未落實,尚需支付投資款分別是7500萬元、850萬元、950萬元和1000萬元。

    今年初,王中軍對外表示,“2020年,華誼無論如何都要打翻身仗。這是一個公司的生死存亡時刻,就是要扭虧。”

    要扭虧并不容易,受疫情影響,影視行業今年直接進入“冰封”,一季度的虧損之下,華誼還面臨大量的股權質押到期和短期負債。

    而今,王中軍站在華誼成立以來最關鍵的時刻,只此一役,要么化險,要么沉淪。【責任編輯/鐘小河】

    來源:國際金融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華誼兄弟“跌落”:欠債32.84億 現金卻僅1.34億
    【新經濟】靠《八佰》進賬2億 華誼兄弟還有別的牌嗎
    【新經濟】華誼兄弟“霸王條款”惹怒中小影院 先付錢再給片
    【新經濟】華誼衰敗 王中軍賣房“救贖”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