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機器人代替人作為作戰武器馳騁戰場,這樣的畫面常常出現在我們平時閱讀的科幻小說和影視劇中。現實中,各種各樣神通廣大的機器人也已開始進入軍用領域:從無人機到水下無人潛水器,從仿生四足機器人到微型偵察機器人,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正使機器人漸漸具備人類意識,機器人與人類的戰爭似乎越來越近。
機器人產生意識,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人完全摸清了神經元是如何能夠產生人類意識以后,便采用最笨的辦法——計算機模擬一個類人的神經元網絡來產生意識,這種辦法必然會越來越簡單,但我們這一代(90后)可能看不到了。
1.目前的計算機技術在此方面毫無進展。
很多人以為計算機計算能力這么強,遲早會產生智能。這是很無稽的想法。計算量再大,也不會產生智能。智能是一種極度特殊的算法,它能從零假設、零數據開始掌握客觀規律,創造自身運行的法則。要知道,嬰兒出生的時候,連客體恒常性都沒有預先肯定。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類沒有能力構建出如此強大的算法。
2.人類還遠遠未能摸清人腦的完整工作機理
人類大腦是在統一生物構架下集成了CPU和FPGA。任意一種算法都可以在持久使用后從CPU模式轉為FPGA模式。想想看,你剛開始學自行車的時候,要始終動用單線程的主CPU去處理速度和加速度信號,保持平衡。熟練以后,你就不必再動用主CPU了,而是一部分神經元構成了自動處理回路,將主CPU解放出來。光是這種可自動動態重構的能力,就是當前計算機不得不仰望的。
3.智能體最終可以脫離生命體的限制,但這只是設想
智能體最終會從肉體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我們來設想一個過程:
1.我們首先用芯片模擬神經元。
2.等我們確定這種做法能夠完全取代我們自身的大腦的時候,我么開始利用芯片強化大腦。
3.隨著芯片越來越強大,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大腦的大部分工作都轉移到了芯片上(包括記憶)。
4.我們可以隨意更換身體,甚至采用機械制作的身體,甚至放棄身體(比如只是單純接入網絡)。
至于說會不會發生戰爭,這實在是不好說。
其實如果深入了解人類的話,就會發現我們的思維很大程度上還是被我們的動物性所主導。
喜歡吃甜的、喜歡油脂的的味道,是因為這些食品能量高,這是幾百萬年進化的結果。
性欲,進化的結果。
對配偶、子女的愛,進化的結果。
求生欲,進化的結果。
人工智能大概不會有這種變異、進化的過程。也許就像《星際穿越》里面的機器人一樣,未來的人工智能,其實完全沒有求生欲。死亡對于他們來說和活著也許沒有區別。
他們的欲望從哪里來呢?甚至來說,他們會有任何的欲望嗎?他們會有什么樣道德呢?這些都是不得而知的事情。
把機器人想成人類一樣,有求生等等欲望,未必是合理的假定。
但同時,當機器人具備人的意識后就同時具備了本我與自我,自我是能抑制本我的,那么會不會出現機器人的自我拂了人賜予他的天性的情況呢?
如果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他完全可以自己改造自己或制造下一代。能自己代謝,繁殖,進化,這難道不是一種生命形式嗎?如果他們愿意(例如被邪教蠱惑),完全可以對人類發動戰爭。而且,很有可能會在他們腦內有慘烈的電子戰,這會使得自我種種原因不愿參戰或選擇人類陣營,超我(如果有)向往和平的機器人也會發起攻擊,在廚房剁著餃子餡就突然沖出來砍人。
機器人一旦發起全面進攻,人類是很難抵擋的。因為機器人學習快,交流快,易組織協調,更新換代快。人類也只能用機器人來對抗機器人,然后祈求主角光環保佑。
感謝知乎用戶冷哲對本文的貢獻~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其實我們最關注的問題并不是誰會獲勝。從生物層面上講,一個個體要把它的基因型流傳下去,一個種群要使基因庫延續下去……人類已經進化到了沒有生存競爭的存在,文明的延續并不比基因的延續要輕。如果能讓一種更強力的生物,我們叫他新的,更強力的人類,把我們的文明延續下去,難道不好嗎?【責任編輯/李響】
來源:螞蟻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