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強行推動半導體產業鏈去中國化,可能反而導致去美國化

    據經濟學人報道,美國打擊華為的新規可能完全達不到目標,且較有可能造成美國芯片制造產業外移。

    半導體產業是全球化最徹底的產業,美國也很難約束整個產業。全球前12大半導體公司只有1/5的廠房設在美國。出于尋求較便宜的勞動力等資源配置原因,美國半導體廠商和上游供應商,也在不斷向國外拓展。因此,新禁令對美國公司海外工廠的約束力成為一大關鍵。如果美國公司在海外生產的設備不屬于“美國制造”,那么華為就有機會規避禁令。

    否則,類似臺積電這樣依賴美國設備的晶圓廠只能選擇放棄華為,或者另覓設備供應商。而非美系設備廠,如東京電子、日立先端科技等將獲得新的競爭優勢。

    事實上,建設非美系設備生產線可能是許多晶圓廠正在進行的動作。5月18日,三星電子副董事長李在镕訪問該公司位于西安的新晶圓廠,他表示三星電子預計在未來10年投資1150億美元發展芯片制造業務,并明確表態不會忽略中國。鑒于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禁令,三星極有可能采用不會被中美地緣政治波及的設備。

    此外,有業界人士認為,臺積電很可能將既有的美國設備搬到即將建設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里,空出臺灣廠的空間給新購入的非美系設備,以服務中國客戶。臺積電對此未作回應。

    經濟學人報道還稱,一位熟悉美國設備制造商的人士指出,已有廠商在考慮要將專利移往海外,在美國的轄區之外,重新建立事業版圖,以規避現在與未來的抗中限制。

    這些跡象表明,特朗普政府半導體產業鏈強行去中國化,可能反而導致產業去美國化。【責任編輯/江小白】

    來源:經濟學人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ASML和英飛凌將布局中國,任正非拜會中科院院長,背后意味深長
    半導體產業協會警告美政府:如制裁中芯國際,美國可能年損失50億
    彭博社:應對美國限制 中國賦予半導體產業以原子彈一樣的優先權
    國際半導體協會:請求美將華為芯片禁令延長120天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