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3月1日,華為在巴塞羅那世界通信大會(MWC)上發布了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音樂運動耳機三款可穿戴設備。其中,曝光率最高的是華為智能手表(Huawei Watch),這款產品外形(圓形表盤)酷似傳統腕表,采用1.4寸AMOLED屏幕,在工業設計上表現可圈可點,外界也給出了極高的評價,認為未來可望跟蘋果智能手表媲美。
華為智能手表搭載了Android Wear系統,內置多種傳感器,能夠實現運動和睡眠監測,能監測靜態和動態心率。此外,手表還能顯示來電、郵件和短信等通知,預計將于今年6月在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市。
國內外媒體對華為智能手表不惜溢美之詞。從外觀上可以看出,這款產品在設計上是成功的,也討巧用戶。那么,華為智能手表會引領潮流嗎?竊以為,智能手表仍然是極客式產品,用戶需求還未顯現出來的現狀,決定了智能手表不會成為大眾產品。華為要想在智能手表市場大有作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迄今為止,三星、LG、索尼和摩托羅拉等為數眾多的公司都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智能手表,其他不知名的可穿戴設備企業也推出了智能手表,造型驚艷的不再少數,但無一例外,至今沒有誰成為市場贏家,智能手表,依舊是叫好不叫座。鑒于智能手表市場的低迷表現。蘋果一再推遲其智能手表的上市計劃,可見市場遠比想象要復雜。
首先,智能手表在走電子表的老路。
20 多年前,電子表價格便宜,幾乎人手一塊。然而,當人們厭倦那傻瓜式的單功能計時設備后,電子手表壽終正寢。而今天的一些智能手表,也是以阿拉伯數字顯示時間,只是外觀作了一些改變,加入了一些通信以及健康功能,整體上與電子表無異。可以想象,這樣的智能手表難以打動消費者。摩托羅拉和華為吸取了這種教訓,它們的智能手表采用傳統手表的圓形表盤設計,即便如此,也難以催生占有欲。
以機械表為例,其強大的生命力,在于其復雜而精湛的工藝贏得了消費者認同。精雕細琢打磨的產品,遠比現代流水線批量制造,更能體現對時間的尊重,亦讓消費者覺得戴上它們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或者能體現一個人的品味。還有,機械表能適應各種苛刻的環境,永不過時,而這一切,都是智能手表無法給予的。
其次,智能手表還無法說服消費者。無論你的智能手表如何驚艷,你最終得說服消費者掏錢購買,否則在商業上就是失敗的。今天,大部分人都有了智能手機,有的人甚至有多部智能手機,不再具有額外的計時需求。而智能手表的功能,大部分與智能手機重疊,消費者沒有必要掏這個冤枉錢。更何況,加入通信功能后,人們還得擔心是否會有輻射。智能手表與智能手機不同,前者要戴在手腕上,整天與人產生肌膚之親,大多數人都不想與電子設備有這樣的親密接觸。因此,但凡有通信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環等,都是表面風光,無法說服更多的消費者購買。
再次,智能手表看似的健康功能缺乏外部智力支援,可信度也有待提高。今天,工作的節奏越來越快,運動越來越少,身體健康成了大家最關注的問題,這本來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的大展身手的好機會。然而,無論是智能手環還是智能手表,它們自身主打的健康功能,比如,能量的消耗、心率與睡眠的監測,計量出來的完全準確嗎?有科學依據嗎?大部分消費者對此存有疑慮。筆者曾用過幾款可穿戴設備測量心率,發現偏差比較大。而目前市場上的可穿戴設備參差不齊,消費者更趨向于專業的健康測量設備監測身體狀況。同時,個人健康數據成為信息孤島,得不到健康人士的專業解讀,數據價值大打折扣。
我們認為,在沒有顛覆式功能出現以前,智能手表依然不會成為大眾產品。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