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阿里系、360和門戶們正在失去對記者們的控制,難敵騰訊系微信公眾號優勢,聯手反擊奪回話語權的時候到了

    【IT時代周刊編者按】最近,微信大規模封殺公眾號引起自媒體人心惶恐,原來三月份就開始的禁號行動只是個開始。本文從新聞門戶時代說起,梳理這些奔赴自媒體陣營的記者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騰訊一環一環畫出的圈里。雖然阿里系和360系都有著強大的公關團隊,但土豪們在社交化媒體時代已逐漸喪失話語權,當昔日對記者的絕對控制力漸漸落入騰訊系手中時,是不作為地拱手相讓這塊大肥肉還是組團爭奪?

    1.在大門戶時代,新聞門戶對記者們有著絕對的影響力。

    記者文章被門戶推到首頁,那是無上光榮的事。2006年,某報社一篇文章被搜狐新聞中心二條區,成了整個報業集團年終宣傳的亮點,報業老總在向上級匯報時說,今年報業發展勢頭極好,某某稿件被登在搜狐頭條,影響力非常大!以此來表功。

    如果登上新浪頭條,那更是了不得的事情,“國家主席都看得到的”。

    2.在微博時代,新浪對記者們有著進一步的話語權。

    通過其加V認證和推廣增加粉絲,增加自己的影響力,無形中就把虛擬的資產慢慢培養起來,放到了新浪服務器上,心里都曉得這是新浪的地盤,都曉得事事看下新浪臉色——大家都是通曉社會規則的人。

    如果大家偶爾看到極個別記者在微博地盤上攻擊新浪,心里都會淡淡的涌起一股喜悅:傻眼了吧新浪!讓你老刪帖!但并也不會上去支援這個同行,僅斜眼看著他說:哈子啊~!二貨!!

    3.在上述兩個時代,擅長公關的團隊各自發揮,所向披靡。

    互聯網業界流傳一句話:南阿里,北奇虎。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這兩家公司的公關出了名的彪悍。馬云和周鴻祎親自召起了一個由很多很多資深記者構成的強大的公關團隊,360的公關團隊在對陣百度,對陣騰訊,對陣金山中出盡風頭。阿里公關憑借馬云強大的影響力和優秀的自身素質,在過往的公關戰中也屢戰屢勝,傲氣逼人。

    然而,阿里系和360系突然發現,他們強大的公關勢能,突然間消失殆盡:記者們不聽話了。

    4.第三個時代:社交化媒體時代。

    社交化媒體時代的壟斷者是微信,騰訊的微信。

    在微信這個平臺,記者們即使自己家報社的簡單稿件應付下,也要把大量的精力,多數的精華,放在打造自媒體品牌上。他們會在采訪大佬的場合,拿過大佬的手機,讓大佬關注自己的微信號,只要大佬關注了這個微信號,集團的那些中層,一般也要去關注這個帳號,他們要與大佬的信息渠道保持一致,很快你會看到該企業軟文在該帳號上出現——好話總得讓大佬親自看到——這是最直接的渠道。

    大佬關注之后的帳號,成為企業重點維護的對象,說不說企業好話還是次要的,關鍵是不能讓企業的負面在該帳號上出現,大佬這會兒沒時間看各大門戶,微博也是偶爾瀏覽,但是微信是時時要用的,一旦看到,大佬會大罵手下是吃干飯的。

    維護一種關系往往要靠友情,可沒那么多的友情一直去消耗,就開始產生了利益。

    記者突然發現,擁有自媒體品牌的微信帳號,比之前在報社擁有的話語權,更加直接,更加好用。

    記者們開始在各個場合推廣自己的品牌,過去他們積累了好幾年粉絲的微博成了重要陣地之一,一時間微博上二維碼橫著飛,推廣語豎著行。

    整個微博在過去的兩年里,成了微信推廣最最重要的陣地。新浪人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幕一幕,心在滴血,卻一直毫無作為。直到最近微博才嘗試封殺在自己地盤推廣二維碼,但此時已經事過境遷,小羊變成了猛虎,不僅失去了最好的機會,而且授人以心胸狹窄的話柄。

    【IT時代周刊批注】新浪微博上市前夕,業內突然傳出消息,新浪微博出手封殺微信公眾號,部分在微博上反復營銷自己微信公眾號的用戶,其微博賬號遭到了封禁的處罰。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新浪微博選擇在上市前對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發起“挑戰”,或許也是新浪微博希望增強投資者對其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微博舉出了很多理由,來說明其封殺的正當性,但其實兩個漸行漸遠的產品之間正面競爭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微博封殺微信就像關公戰秦瓊一樣有點匪夷所思,甚至引起了“反人類”之爭。

    5.騰訊獲得了對記者們絕對的控制力

    在過去的幾年間,無數的記者在打造自己的自媒體品牌,將大量的心血傾注微信上的原因很簡單:微信可以給他們帶來利益。

    所以,這幾年來,大家就像蓋房子一樣,在騰訊提供的地基上,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把房子蓋了起來,裝修的十分漂亮,高朋滿座,勝友如云,他們以為這個房子是自己的,可以給自己帶來很美好的未來,有的記者甚至考慮辭去工作,專心經營。

    突然有一天,騰訊對幾名記者說,你這個房子違章,封一周,限期整改。你這個房子是非法建筑,要拆掉,立即銷號。

    記者恐慌起來,他們一直以為那是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財產。

    殺雞儆猴,恐慌開始蔓延,所有的記者都開始考慮一個問題:如何與騰訊維護更好的關系,以讓自己的房子不被拆掉。

    但是,騰訊很驕傲,它根本不需要與你去維護這樣的關系,對找上門去維護關系的記者,它基本都置之不理:已經具備挾平臺以令天下記者的權力。

    隨后,在一切與騰訊有關的新聞上,記者們會多想一步:用什么樣的尺度?報還是不報?自家的房子還捏在人家手中呢!

    前不久微信封殺了很多帳號,記者們的做法不是去呼吁,申訴,而是找關系,通過各種途徑去找騰訊的關系,騰訊的大小員工,突然意識到自己手中原來握有一種對記者如此有用的權力。

    微信屠城六個小時后,微博上唯一對此事發聲的帳號是財經女記者部落。該帳號被騰訊也封過兩次,該帳號報道此事也抱著一種“大不了自家微信號不要了”的心態。

    總之,在這件事情上,為部分記者覺得可憐,相當的可憐。硬硬的脊梁硬是這么彎了下來。

    6.阿里系和360等對記者失去了絕對的控制力

    騰訊的對手:阿里系,360等突然發現自己的公關團隊失去了效力。

    記者們家的房子在騰訊的地盤上,生死未卜,你還想讓記者去報道騰訊的種種是非,那的確是太強人所難了。刷臉吧,臉面這種東西,刷一次沒一次,最后再好的友情你都不好意思總讓人幫忙。

    揮劍恒河畔,立馬天山西!阿里系和360,擁有強大的公關人才儲備,擁有豐富而深厚的媒體關系,馬鞭所至,所向披靡,恍然之間變成了曾經,就像是一個堆積的高高的勢能,突然化為了趨于零。

    公關戰,最核心的就是輿論,輿論控制在記者手中,現在記者控制在騰訊手中,還怎么玩?

    現在馬云和馬化騰正在跑馬構建自己的商業閉環,阿里對騰訊的輿論戰,現在看起來是很難打了。同樣難過的還有新浪,某新浪出身,深知新浪的傳媒情懷,現在最核心的傳媒優勢,突然到了原來根本看不起的騰訊手中,真是太讓人難過了。

    今天晚上,一位新浪的記者很著急的找關系,要在騰訊上開微博,因為微信號要認證,要認證須首先要在騰訊上開微博,發夠多少條,然后才可以認證,微博認證好了,才能申請微信的認證,微信認證了,才可以設菜單。騰訊就這么一環一環的把記者們圈了進去。

    7.這仗還怎么打?統一聯合戰線

    騰訊所有的競爭對手,聯合構建一個自媒體平臺,這個自媒體平臺要強大到可以讓擁有話語權的人,在上面蓋出更好的、擁有自己產權的房子,至少有人說這個房子違章的時候,可以去申訴一下,說自己這個房子為什么不違章。

    想當初,大家抗議新浪微博的刪帖行為,兩相對比,現在想想新浪豈不是對大家非常寬容嗎?你至少還有個申訴的機會,新浪具備這種節操。

    用戶害怕蓋在上面的房子失去—這就是微信的弱點—當所有人都害怕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財產一夜之間消失的時候—對手就有了絕佳的進攻機會。

    失去了話語權的土豪們,聯合起來吧!

    【IT時代周刊編后】19日傍晚,102位微信公眾平臺被封的自媒體人在微博上聯合發聲,譴責騰訊微信團隊、微信公眾平臺不予通知直接永久封號的行為。今天上午,小編關注的某自媒體人微信公眾號發了條消息稱:“最近微信管理比較難以捉摸,為避免各種意外,請大家也關注我的新浪微博。”微信似乎是為自媒體人回歸微博助了一臂之力,再看看微博封殺微信公眾賬號的舉動,自媒體顯然成了社交平臺商業化競爭的炮灰,或許就像飛象網CEO項立剛今日發布的微博所說:自媒體永遠是寄生的藤本植物,未來寄托在別人身上;微信的發展方向不是媒體平臺,公眾號是和微博競爭的權宜之計,微博和微信的界河從此清楚標明了。而除了阿里、360、門戶網站和騰訊,或許還有一個本文沒有提及的存在——百度百家,其已然成了自媒體的互聯網吵架之地。【責任編輯/周冬樂】

    作者令狐安安(徐安安),藍鯨傳媒董事長,原新浪財經編委。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阿里系、360和門戶們正在失去對記者們的控制,難敵騰訊系微信公眾號優勢,聯手反擊奪回話語權的時候到了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