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做UP主/全職UP主究竟有多賺錢?
B站不少UP主,都做了類似主題的視頻,UP主們“坦誠交代”了一些問題:
十萬、百萬播放量能賺多少錢?
恰過飯沒有?(特指推廣合作)
做全職UP主能否養活自己/團隊?
在這些視頻中,不少UP主坦言來自播放量相關的激勵計劃、充電計劃等收益是“不賺錢”。
UP主是小小魚阿介紹,自己在2019年12月24日加入激勵計劃后兩個月,來自新增播放量64.7萬的激勵計劃收入為2441元。這段時間,她更新了18個五分鐘左右的視頻。
2019年12月到今年2月,她獲得的電池總量為25987,結算成貝殼,再去掉B站收取的三成分成,最后收入1819元。
是小小魚阿做UP主三個月以來不僅沒有結余,還得把自己的生活費投入進去,“完完全全是為愛發電”。
與頭條號、大魚號、看點等平臺的補貼策略一致,B站的激勵計劃也只是“激勵”。
B站的內容生態已經走過了早期的二次元內容、伊麗莎白鼠等UP主代表的鬼畜內容,從泛二次元到泛娛樂,更加泛化的內容類型,更加泛化的受眾,生活區已經成為最大類的內容。
圈層文化的隔閡不是主要矛盾,關系到創作者與平臺的商業化難題會繼續凸顯。
從兼職到全職,從“用愛發電”到粉絲或廣告主等買單的“恰飯”方式,創作者的內容商業化能力如何,最終決定著其自身的內容可持續性。
布魯Sir_是認證“知名游戲UP主”,2018年開始做全職UP主。租辦公室,招聘員工,一年的時間他的B站粉絲做到了26萬,但全年收入只有10萬塊錢,凈虧100萬元。
2020年初春節前,他宣布“放棄做UP主回去繼承家業”,兩期“炫富”視頻給他增長了十幾萬粉絲,也帶來了超過六百萬的播放量。繼續回歸創作后(非全職),游戲視頻依然停留在單期十幾萬甚至幾萬的播放量。
UP主“用愛發電”的熱情,與“生活所迫”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
2019百大UP主機智的黨妹講:在粉絲達到一定數量之前,根本不用考慮全職不全職的問題。
“為了未來那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到的薛定諤的發財,時刻準備著餓死。”
1、流量池與財富夢
一個新媒體平臺的崛起,往往伴隨著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
這方面微博、微信是最典型的,抖音快手雖在流量上有后來居上之勢,但商業化也才剛剛起步。
B站在2016年開始嘗試廣告業務,而很多UP主在經歷了早期漲粉的過程后,接軟硬廣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B站的流量聚集效應尚在,無論是原生UP主的全職化,還是外部創作者轉站B站,都顯示出“商業創作”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趨勢,上市后的B站也在有意無意地推動這種變化。
跟“用愛發電”不同,轉型全職的創作者一般已經擁有了比較穩定的商業收入,而優質的外部創作者一般也是攜帶商業資源入場的。
就新媒體創業,尤其對內容而言,但比較良性的商業單元往往是現金流的模式。
黨妹曾講過,作為變現能力比較強的時尚區UP主,她的收入還是非常可觀的,而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會投入到創作中。
(很直觀的賺錢曲線,黨妹)
“創作—賺錢—再創作”,平衡受眾訴求(大多是娛樂)和商業目的,簡單、健康、可持續。
B站有商業化要求,UP主有“恰飯”需求,B站的商業屬性還會繼續增加。
但不同分區,不同粉絲量級的差異化已經比較明顯了,我們去年底的報道中》也曾提及:B站各類UP中,游戲、科技、美妝類UP的廣告報價相對比較高,以美妝UP為例,百萬粉絲級別的UP主普遍要價在20萬到50萬之間;但學習類UP主雖然粉絲粘性普遍很強,專注度高,但百萬粉絲級別的UP主報價僅數萬元。(半年前數據)
2、中國YouTube之爭
我們在 中講到:B站不是YouTube,B站沒有財富夢。
這個說法是針對創作者,尤其是基于平臺廣告分成的分配模式講的,而實際上,國內的幾乎所有內容平臺尤其是視頻網站的收入分成,跟YouTube都是大相徑庭的。
流量廣告這塊,最成熟是微信公眾平臺的推廣體系,今日頭條好些,但總體而言,這種流量分成的收益跟接商單的差距是很大的。
兩個問題,一是流量池本身到頂,處于無差別的用戶時長競爭中,接近存量的零和博弈;二是廣告市場的滑坡與衰退,尋求“轉化率高”的效果廣告更傾向于KOL直投。
很多人看待國內視頻網站,往往都會帶一層“YouTube濾鏡”去打量。
尤其是B站,有說法“B站是最接近YouTube的視頻網站”,很多相似性可以佐證,比如大量的UGC內容、平臺化特質、社區氛圍之類。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產品的相似性并不決定什么,很多優秀的產品都是囿于商業模式的。
2019年Google年報中,YouTube的廣告收入達151.5億美元,訂閱和其他非廣告收入的年收入為 30億美元,YouTube目前已經擁有超過 2000 萬音樂和付費用戶,以及超過 200 萬 YouTube 電視付費用戶。
YouTube絕大部分收入都是來自于廣告業務,早期給予創作者的收益分配比例達到了45%。
就是這種CPM分成模式,給了創作者最初的收入保障,并且衍生出商業合作、電商等收入方式,2019年收入排名前十的YouTuber都獲得了超過1000萬美元的回報。
國內的情況則是,廣告收益逐漸被短視頻這種更有效率的形式搶占市場份額,商業推廣更多沉淀在微博、微信等成熟化的平臺,電商則幾乎是任何平臺都在做的。
3、B站還有哪些隱憂?
B站上市已經兩年了,商業壓力不僅在于平臺,更會反饋在內容端。
加大版權內容的采購,加強與機構方、UP主的合作內容,支持廣告電商等多元的創作者收益模式,都是維持B站內容競爭力的方式。
不僅僅是采購類版權,最被忽視的版權隱憂恰恰就是創作者版權。
大量的UGC本就是盜版的主要原因,再有創作者的各種搬運、重復上傳、再剪輯等不同的版權內容使用的界定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辦法。
除了下架版權內容外,B站在平臺創作的版權管控上幾乎是在裸奔。
YouTube通過Content ID系統最大程度地解決了版權爭議,講侵權問題轉化為收益分配問題,90%的版權使用案例中,原創者都會選擇共享廣告收入。
此外,B站的經營成本一直在增加,這直接導致了其在2019年四個季度的凈利潤不斷下滑,不斷鋪開的營收模式并未帶來整體商業化效率的提升。
B站盈利的基本面并不穩固。
多元化需要建立在穩定的商業基本盤上,但刨除一直比較依賴的游戲業務而言,B站的廣告、直播、電商等業務均有直接的強大對手且增長空間有限。
回到內容平臺的特性而言,內容變現才是B站商業化的主要矛盾,并且直接關系著創作者的財富夢。
“用愛發電”不是理所當然。【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藍鯨渾水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