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馬云這爹當得真是用心良苦,欲把“富二代”當“窮二代”養,他這次的社交美夢能否成真?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繼來往之后,阿里又于近日推出了企業級社交工具釘釘。不過,與來往推出之初強力造勢不同的是,這次馬云并沒為之高調站臺,相反阿里希望外界把釘釘視作創業團隊,而非出自大公司。那么在社交產品上屢戰屢敗的阿里為何如此癡迷?這背后的動機又是什么?本文的作者認為,這還得追溯到阿里因為社交關系鏈的缺失吃過大虧一事,此次阿里選擇了企業級用戶這個小切口,避開了微信形成了差異化競爭,足以見得馬云的野心。


    阿里企業社交工具釘釘于今年1月中旬進入公測,最近才正式對外公布產品細節。主創人員出自來往,項目確定之后,團隊搬到了馬云的湖畔花園。要知道,那里是阿里的創業大本營,淘寶、支付寶、天貓、菜鳥物流等阿里明星項目在此誕生。

    只是與馬云高調為來往站臺不同,釘釘可謂低調至極,團隊精簡到只有50人左右。沒有任何高管出現,只有產品負責人。發布會選在了中關村3W咖啡館,他們希望外界把釘釘視作創業團隊,而不是大公司。

    先來看下釘釘是干什么的,與你有何關系。簡而言之,這是一款專門為中小企業和虛擬團隊打造的移動溝通平臺。核心功能有:發出的消息已讀未讀一目了然;通過短信與電話,將重要消息可DING給對方;支持多人同時在線電話會,與電信運營商打通,即使沒有裝釘釘客戶端,仍然可以接收到信息或電話;企業可創建企業云通訊錄,工作協同更便捷、安全。

    復星集團作為公測企業,65%的員工試用后最喜歡釘釘的企業通訊錄;25%覺得群組聊天功能幫助他們提高了效率;14%的人喜歡消息已讀未讀功能,13%選擇最重要的事功能。還有8%的人覺得釘釘的電話會議功能方便,只是還不太習慣。

    雖然他們小心回避著微信這兩字,但是不難發現,釘釘所針對的都是工作場景中使用微信的不足或弊端。既然不能從關系鏈、點對點層面與微信抗衡,阿里選擇了企業社交的細分領域切入。他們考慮過“一丁、火聊”等名字,最后選取板上釘釘、言之鑿鑿的意思,確定了釘釘。

    實際上這不是阿里首次涉足社交產品,只是馬云的社交夢做得并不舒服,也不完滿。

    淘寶最初就內嵌了買賣雙方的溝通工具旺旺,只要使用阿里交易平臺就必須通過旺旺。如果在其他通訊工具達成交易出現糾紛,阿里可以不予支持。即便如此,旺旺始終沒有溢出阿里交易環節。在PC時代,騰訊有關系鏈、阿里有交易和支付、百度做搜索,巨頭之間的邊界還有輪廓。但是移動端的崛起,尤其是微信的騰空出世, 邊界也越來越模糊。稍微伸展點拳手,就觸碰到對手的底線。

    阿里決定甩開交易體系,單純地做一款社交產品。這就是2013年10月上線的來往。這款被稱作“富二代”的產品只在內部悄悄地搞了一段時間,便迅速積累了百萬級用戶。當一切擺上桌面之后,高管帶頭活躍在來往,陸兆禧甚至懸賞10萬元,尋找來往好友最多的阿里人。很多阿里人被誘惑著,同時感受到自賣自夸的一種壓力。

    但是微信的殺傷力已經像一束強光讓人難以直視,馬云不得不親自督戰,號召阿里員工要有“愚公精神”,像10年前打敗eBay一樣去挑戰微信,并下令每個阿里人11月底前必須有外部的100個來往用戶,否則視為自動放棄紅包。

    2014年春節的微信紅包,被阿里人視作“珍珠港偷襲”事件。他們不但沒有成功破除關系鏈緊箍咒,反而被微信攻入了移動支付的后花園。再往后,微信的橫掃勢頭不可阻擋,不僅僅是來往,幾乎所有的移動端社交都漸漸歸于沉寂。

    負責來往的陳航說過,“來往砸了很多錢,結果發現實際效果和想象的不一樣,我們發現自己其實還沒準備好。產品加技術在短時間內從二十幾人擴充到兩百多人,這種快速擴充會引發很多問題,其中包括管理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在自己做設計產品的同時,還投資了新浪微博和陌陌。這被視為是僅剩有實力能夠與騰訊的微信、手Q相抗衡的兩款產品。

    阿里在兩家公司的占股比例也很大,大到可以施加自己的意志和布局。看看微博首頁就知道了,自從攀上阿里之后,充斥著阿里電商平臺的廣告。至于陌陌,在基于地理位置分享時,也被植入了阿里的商家。

    這一切努力沒有換來阿里在社交關系鏈的沉淀,隨著來往安靜地離場、微博活躍度下降,阿里越來越焦慮。

    2014年底,有媒體爆出來往團隊重新做了一款企業級社交產品釘釘。但是相比來往,這次阿里要低調很多。僅僅是挑選了一批企業做內測,但是沒有限定自己電商平臺的企業,其中就有沈國軍的銀泰集團。

    有人評價阿里的釘釘選擇了企業用戶這個小切口,避開了微信差異化競爭。同時褒獎他們打通了移動網絡和運營商電信網絡的無縫鏈接。低調潛行的氣質讓人天然地充滿好奇。雖然他們強調面向企業級用戶,但是隨著很多興趣小組、多人對話的功能加入,釘釘止步于辦公場景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我們還是忍不住要追問,阿里對社交為何如此癡迷?屢敗屢戰背后的動機到底是什么?實際上,阿里因為關系鏈的缺失吃過大虧。而且如果阿里要重構移動互聯網的生態閉環,沒有用戶關系鏈總是缺乏安全感。

    現在轉型做垂直女裝電商的美麗說最初以導購切入,其實最主要的流量去向就是淘寶。有一天,當美麗說長大,被驚醒的阿里不得不采取措施,徐易容收到阿里的投資請求。理論上,這是好事。但面對同時示好的阿里和騰訊,徐易容萬般無奈之下還是選擇了騰訊,不惜面對阿里的全線封殺。徐易容舍阿里取騰訊的理由是:“騰訊手里有用戶,淘寶手里有商家。未來應該是用戶的話語權稍強。”

    過去一年騰訊做了不少投資整合案例,包括京東、大眾點評、58同城等企業,都是除BAT之外,互聯網公司的第二梯隊,具備很強的成長性。不難發現,幾乎每場聯姻出場最多的都是微信,言及雙方整合步驟,都會被問到如何打通與微信的接口。是的,因為微信網絡了幾億用戶,而他們最主要的關系鏈都被一網打盡。在這樣 一個星羅棋布的關系圖中,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請你自由想象。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在移動端阿里可謂是后知后覺,尤其是在移動社交方面阿里可以說是沒多少基礎,先錯失了時機,讓微信捷足先登,占據了整個移動社交的半壁江山,待馬云醒悟開始緊張后,來往便呼之欲出了,可是在移動端先天不足,馬云的社交戰又打得如此倉促,“粗枝大葉”的設計理念,缺乏用戶情感體驗,雖然請來了李連杰,趙薇等眾多明星扎堆來往,但最終換來的卻是用戶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責任編輯/鄭希】

    作者翟文婷,微信公眾號:太客(tech4tech

    來源:太客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馬云這爹當得真是用心良苦,欲把“富二代”當“窮二代”養,他這次的社交美夢能否成真?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