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過去三個月,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忙著在互聯網公司間到處“串門”。當然,這個地產巨頭的“串門”,肯定不同于普通老百姓的走親訪友,他是要向這些互聯網公司虛心求教學習,然后替SOHO中國追逐互聯網這個“小妖精”。
串門30多家互聯網公司之后,SOHO3Q短租辦公成了潘總互聯網思維中的第一個耀斑。作為短租辦公產品,SOHO3Q最小可以租一間辦公桌,最多可以租一個辦公室,租期可以短至1周、1個月不等,并且,包括預訂、支付、退租、續租,簽合同等所有的流程都在線上完成,號稱是真正的辦公O2O平臺。就是這樣的平臺,一天時間內的出租率接近50%。
就在潘石屹馬不停蹄四處取經互聯網思維之時,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與小米創始人雷軍進行了親密“會晤”。萬科也沒閑著,從去年開始,萬科總裁郁亮就帶著管理團隊把小米、阿里、騰訊走了個遍,試探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推出實驗性的產品。
【話題來了】這些人里,誰搞互聯網房地產會比較靠譜?你理想當中的帶有“互聯網思維”的房子,又是什么樣的呢?
如果說這些地產巨頭的行為屬小打小鬧,那么,萬達王健林砸出50億,和騰訊、百度共同成立萬達電子商務公司之舉,當算大手筆。
是什么因素促使這些地產大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去互聯網化?答案是:互聯網對傳統商業形態的急速重塑,傳統模式和傳統手段都將改頭換面。
首先,互聯網的最大特征是開放,因此,互聯網化的傳統企業不再以自我為中心,相反,它在開放的網絡背景下,以用戶為中心去籌劃產品與經營。同時,產業鏈資源悉數為我所用,實現并行生產,即消費者、品牌商、工廠、渠道、上游供應商利用互聯網技術全流程參與,在企業生態鏈的積極建設過程中,一舉解決傳統企業存在高成本和高庫存兩大痛點。
其次,世界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互聯網最大的影響就是消除距離。因為消除了供(傳統企業)和需(消費者)之間距離,電商平臺讓傳統營銷渠道不知所措,互聯網媒體戰勝加速傳統媒體走向衰落互聯網金融讓銀行業大喊“狼來了”。而互聯網化的傳統企業,只需要專注于為自己的產品找到用戶,與用戶互動,了解用戶的需求,然后確定新品開發,周而復始。
在其中,以往經營產品的理念,轉變為經營客戶,所有用戶都可以直接和企業聯系,所有產品的功能、價格、服務都可以比較。同時,互聯網化傳統企業的生產,將由大規模、大批量、大眾化轉向大規模定制,銷售由傳統的多環節分銷轉為直接面向終端客戶的網絡營銷。
三是運用云計算、大數據做企業。企業家不再是拍腦袋做產品,拍胸脯后悔,而是利用計算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精益研發、精益生產、精準營銷成為可能。
亞馬遜的案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一個家長來亞馬遜網站給孩子買玩具,亞馬遜的技術后臺馬上分析出這個家長為什么要買這個玩具,買的是小飛機還是小軍艦?喜歡軍事玩具還是其它?亞馬遜也會從小時候開始記錄消費者的喜好,從兩三歲開始,然后推薦產品。
“零”營銷費用、“零”渠道成本、“零”毛利,將會沖擊傳統企業經營哲學,經營“利潤”將被經營“客戶社群”所取代。
正因為此,開始向互聯網要效益的不止地產業,家電、旅游、交通、醫療、餐飲、娛樂、汽車、租車、通信和票務等傳統行業,都在為自己體內注入互聯網基因。
潘石屹說,抓住了互聯網就是抓住了未來。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也說,中國的互聯網正在加速的淘汰中國的傳統產業,這是一個很可怕的趨勢。海爾掌門人張瑞敏則說:“傳統企業要么觸網,要么死亡”。可見,中國多個傳統行業的“生死牌”已然維系于“互聯網化”。
而更為現實的是,既然傳統企業已經身在互聯網時代中,就要適應這個時代的游戲規則。既然“好評”權在顧客手里,企業只有站在消費者的立場考慮問題,以刻不容緩的姿態,努力用互聯網思維武裝自己,實現互聯網化,才能在風云變幻的互聯網時代繼續活下去。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