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格力電器60億回購護盤無力,10億元自救前景難測

    格力電器在2020年Q1走得并不順利,凈利預計下滑70%,僅二月就虧200億元,股價更是“跌跌不休”。盡管董明珠拋出至多60億大回購方案,但其股價并未迎來明顯回升。

    與此同時,格力布局多元化的腳步并未停息,格力電器將在醫療設備領域投資10億元。此前,格力電器曾跨界布局手機、新能源汽車、芯片等領域,但幾乎均未見成效。

    疫情壓力下,10億投資能自救嗎?疫情期間,家電行業迎來“至暗時刻”,虧損、降薪、裁員的消息不斷,“空調老大哥”格力又將何去何從?

    一季度凈利預計下滑超70%,

    60億回購效果甚微

    根據格力電器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營收2005億元,同比增長0.24%;歸母凈利潤246.7億元,同比下滑5.84%。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07-229 億元,同比下滑44%-50%;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 13.3 億元-17.1 億元,同比下滑幅度達70%-77%。

    對于一季度凈利潤下滑原因,格力方面表示,受疫情影響,空調行業終端市場銷售、安裝活動幾乎無法開展,公司及上下游企業不能及時復工復產;一季度,空調行業終端消費需求萎縮,疊加新能效標準實施預期影響,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將繼續實施積極的促銷政策。

    此前,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就曾公開表示,格力在二、三月的空調銷售幾乎為零,僅二月就虧了200億元。

    對此,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劍鋒表示,整個家電行業受疫情的沖擊非常大,“尤其格力的主銷渠道在線下,疫情對線下市場的沖擊尤為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價方面,格力電器自今年以來也一直“跌跌不休”,一度從年初的70.56元/股下探至48.4元/股以下。

    為實施公司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格力啟動了歷史上首次回購。4月12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擬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資金總額不低于30億元(含)且不超過60億元(含);回購價格不超過70元/股。

    然而,此次回購并未給格力電器股價回升帶來明顯作用。4月13日收盤格力電器股價大幅上漲5.15%,然而,格力電器股價在次日再次迎來回落,下跌0.19%,隨后,格力電器股價再次跌超3%。

    “首先,整個市場環境并不是太積極。”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整個市場的表現對投資者的信心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其次,60億回購對于整個格力電器的盤子來說是九牛一毛,此次回購在市場上的財務表現并沒有太明顯的影響。”

    多元化轉型未見成效,

    醫療設備布局或應及時“剎車”金

    在疫情期間,董明珠又看中了醫療設備這塊蛋糕,為其多元化布局再添一城。

    3月,格力生產的KN95防護級別一次性使用口罩和醫用級別一次性使用口罩在“董明珠的店”上線。董明珠在公益直播中透露,格力電器將投資10億元在醫療設備領域,研發、生產高端醫療設備。至于董明珠所說的“高端醫療設備”是什么,格力方面并沒有進一步說明。

    天眼查顯示,早在今年2月18日,珠海格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注冊資本20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第Ⅱ類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紫外線消毒設備、生理參數分析測量設備、手術室感染控制用品的設計、制造和銷售。

    對此,張劍鋒表示:“從上市公司承擔社會責任來講,為國分憂制造口罩是值得鼓勵的,但就產業的角度來講,疫情結束以后,格力在該領域的布局應該及時剎車,留給專業生產醫療器材的機構來做。”

    近年來,從手機到新能源汽車,從芯片到高端醫療,格力可謂廣泛撒網進行多元化布局,但格力在家電以外的領域所作出的嘗試,幾乎都沒有做出顯而易見的成效。

    自2014年起董明珠萌生了發力手機的念頭后,格力手機先后更迭三代。然而,格力手機鮮少有人問津。董明珠曾對媒體表示,格力打造智能手機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手機的市場份額,而是為了連接未來的“智能+”時代。

    在造車方面,格力投入巨大。2016年,格力董明珠擬以130億元的對價收購珠海銀隆100%股權,并募集資金不超過97億元用于珠海銀隆的造車項目。然而,今年年初,銀隆被爆出人事變動,6位董事退出,董明珠便是其中之一。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家電行業的資源、人才、技術、專利、渠道與汽車領域不重疊,不能完全復制到汽車領域,隔行如隔山。

    除了造車,董明珠還多次提到造芯。2018年中的格力股東大會上,針對外界對于格力造芯的質疑,董明珠面向全體股東聲稱,“格力芯”已研究三年有余,計劃將在未來3年中投入500億元用于芯片研發。

    但業內外對格力造芯并不看好,甚至格力電器創始人、前董事長朱江洪對這一布局也提出質疑,“芯片不是一般企業能做的,它涉及人才、經驗積累等問題。”

    目前,格力已設立了建有15個研究院、96個研究所、929個實驗室、2個院士工作站。同時,除格力外,格力電器還擁有大松、晶弘等多個品牌。

    然而,據2019年半年報顯示,格力電器來自空調產品的收入占據了絕大部分營收,其他業務的營收占比不足總營收的5%。


    張劍鋒認為,格力的多元化策略目前來講并不成功。“從企業長遠角度考慮,格力做一些與其主業相關的多元化擴張是可以嘗試的,但如果格力所拓展的領域與其主業相關度太低,風險就會很大。”

    格力空調市場排名存下滑風險,

    2020年價格戰或將繼續

    從格力的主業空調業務來看,近年來,奧克斯在線上空調市場迅速崛起,與格力、美的兩大空調巨頭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這給格力和美的帶來了沉重壓力,也使得2019年空調行業接連掀起價格戰,從618燃到雙11。

    奧維云網空調半年報顯示,2019半年度空調企業線上主力陣營為中美的排名第一,而格力則排名第三,落后于奧克斯。2019年1到10月,格力在線下、線上市場份額均有所下滑,線下市場份額35.6%位居第一,跌兩個百分點;線上份額19.3%跌2.4個百分點。

    隨后,在2019年雙十一大促期間,格力加入到價格戰的陣營中,宣布讓利30億元打擊低質偽劣產品,變頻空調低至1599元/匹,定頻空調低至1399元/匹。緊接著,2019年11月26日,格力電器再次宣布百億大讓利活動。

    張劍鋒分析稱,格力電器第四季度凈利的下滑與其在2019年11月推出的讓利活動有很大關系。記者根據格力電器公布的2019年年度業績報告、半年報、第三季度業績報告計算得出,2019年四季度,格力電器營收438.32億元,同比下滑 12.29%;歸母凈利潤25.55億元,同比下滑幅度達49.76%。

    他認為,格力的兩次讓利活動主要是為了調整產品結構,清理庫存,更好的適應新一輪空調的能效標識。“但是這種策略應該不會持續太久,是階段性的。”

    根據奧維云網(AVC)推總數據來看,2019年空調行業規模為1979億元,同比下降1.6%。奧維云網分析稱,從供給側來看是因為企業產能過剩、價格大戰、新品牌進入等因素影響下,行業供給相對過剩。

    進入2020年,空調價格戰在年初前幾周呈現出緩和之勢,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令空調市場雪上加霜,企業再次陷入價格戰。2020年1-2月累計空調行業規模為68.1億元,同比下降41.3%。

    奧維云網方面認為,考慮到疫情的國際化擴散和給消費者家庭收入帶來的影響,預期的報復性消費可能也會減弱。

    看來,格力電器只有背水一戰了。【責任編輯/李小可】

    來源:藍鯨TMT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家電渠道扁平化不可逆轉:經銷商體系龐大 格力阻力重重
    董明珠直播背后:渠道變革之痛
    經銷商體系要瓦解?格力電器遭經銷商股東減持套現25億元
    格力造假系競爭對手舉報:事發一個月前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