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最近,華為向外界交出了他們2014年的“成績單”,被一些媒體評為是4年來最強財報。這份業績預告顯示,2014年,華為預計全球銷售收入約2870億——2890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同期的2390億元增長約20%。據悉,去年也是自2011年以來,華為銷售收入增幅最大的一年。據華為CFO孟晚舟介紹,運營商、企業、終端三大BG是華為收入貢獻增長的“三駕馬車”,三大業務去年的增長幅度分別為15%、27%和32%。
這其中,終端業務漲幅最大,其也是華為最受矚目的一塊業務。按照華為消費者終端CEO余承東的說法,華為智能手機去年發貨量將超7500萬臺,同比增幅大于40%,預計銷售收入超過118億美元,同比增長約30%,保持全球第三的地位,正迅速縮小與第一名、第二名的差距。雖說華為終端業績亮麗,可是今年面臨的壓力恐怕會更大,想要在2014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業績突破,可能需要通過三星借勢反撲、品牌提升、免費手機攻擊和海外市場開拓這四道難關的考驗。
有媒體對此稱,在智能手機市場上,華為去年在渠道上擺脫了對運營商的依賴;砍去低端機型,產品線向高端產品聚攏;同時,互聯網手機品牌榮耀完成了2000萬出貨量,與小米初步形成對攻。華為內部想必對余承東的工作很滿意,孟晚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說,“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使用和選擇華為的手機,我想這就是對承東最好的評價”。
亮麗的業績背后,其實華為暗地里下了苦功夫。就拿媒體所說的“華為去年在渠道上擺脫了對運營商的依賴”這個來說,去年時,任正非在消費者BG管理團隊的午餐會上批評說,“一部手機賺30元,算什么高科技?”任正非認為,華為的電商品牌有投機取巧的成分,他告誡消費者BG團隊,不要去跟小米比,不要拿自己的優點,去跟別人的缺點比,關鍵是利潤優先,賺到錢才是真本事。
對于華為長期依賴的運營商渠道,余承東去年時曾說,運營商經常以低端機搶用戶,手機廠商跟著運營商走,最終會拖累自己。在他看來,過于依賴運營商渠道,大量推超低端產品,將會走上一條不歸路。
在這方面,華為曾經吃過虧。早前,它在海外市場做貼牌,配合國外電信運營商推出大量白牌手機,沒有華為的LOGO,只有電池上才能看到華為的標識。那時,華為手機的出貨量很大,但卻導致華為手機長期沒有進步,并且把華為的品牌拉低了,一度面臨被出售的風險。跟在運營商屁股后面跑,在風和日麗時,日子還馬馬虎虎過得去,隨著運營商用戶增長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去年大幅下調補貼力度,這對華為、中興、聯想、酷派等較為依賴運營商渠道的手機廠商十分不利。
倘若繼續跟隨運營商的步伐走,華為未來的處境會很尷尬。正因如此,余承東去年秋季時表態,將重新考量與運營商的關系,不再配合運營商推低端手機。華為下半年開始發力電商渠道,并壓縮了運營商渠道,砍掉80%以上機型,只保留精品機型,與運營商合作的低端機,被華為毫不留情地槍斃。
可問題是,無論是華為,還是其它國產手機品牌,他們每年的龐大出貨量,都建立在廉價智能手機基礎之上,整體含金量并不高,市場地位也不牢固。手機市場風云變幻,價格戰從來都不是核心競爭力,一旦如像三星這樣的勁敵修正戰略,并愿意犧牲一定的利潤,擁有品牌優勢的它,隨時可能展開反撲。去年10月時,就有媒體稱,“三星電子將把現有手機價格下調最多20%,并考慮為中國市場制定新的營銷戰略,準備針對新興市場發布新的、更廉價智能手機系列。”因此,說三星已被華為、小米等取代,也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那么華為接下來需要怎么做?在特勞特中國公司總經理、定位專家鄧德隆看來,定位管理、品牌管理的差距更大對華為十分緊要,至少對華為手機來說是如此。例如,華為品牌缺乏針對iPhone的戰略定位,榮耀品牌既缺乏精準定位,又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名字,企業將因此額外付出相當多的資源與努力。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沒有一個好名字的品牌,很難勾住心智,沒有生產力。
或許華為也已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余承東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說,為了擴大利潤空間,榮耀需要提高自己品牌形象,通過更高規格的產品來吸引更加富裕的消費者。“如果華為想要生存下去,我們就必須贏得歐洲等發達市場、高端市場。對于我們的高端戰略而言,2015年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不過,今年華為面臨的壓力恐怕會更大,想要在2014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業績突破,難度也會更大。此前,360與酷派結盟成立手機合資公司,引起各方關注和議論,資深電信分析師馬繼華就認為,360控制了酷派旗下的大神,顯然是要攪局,而酷派將其手機一分為三,以大神來沖擊小米和榮耀等對手,進可攻,退可守。智能手機已經是紅海,360在這么晚的時機進入,如果不用其最擅長的免費策略,幾乎沒有任何機會,360一定會放手一搏。現在,手機市場的制造業思維仍占主導,幾乎必然受到互聯網思維的沖擊。如果360在春節后發動一場免費手機大戰,不要感到吃驚,而受到沖擊最大的可能就是華為、中興和聯想。
此外,國內市場已逐漸趨于飽和,可拓展的空間已經不大,走向海外尋求更大的市場,迫在眉睫。因此國內很多手機廠商均將成長動能寄望在海外市場,例如印度、中南美洲等對于智能手機滲透率偏低,或是價格敏感度較高的新興市場,而如何開拓海外市場,避免此前類似小米在印度遇到的專利阻擊,將是未來中國品牌廠商能否持續快速成長的重要課題。【責任編輯/劉佳慶】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