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騰訊、阿里等再次延長在家辦公時間 最遲延至3月1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節后部分科技企業的正式復工時間被再次延長。

    2月9日,騰訊行政微信公號通知,原定2月17日返回辦公室的日期再延遲一周至24日。

    富士康方面也表示,將取消原定2月10日復工的計劃。一位富士康河南蘋果手機產線的員工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正在等待政府對工廠防疫措施的檢驗?!?br>

    此外,據了解,富士康的屏幕生產供應商群創光電也將暫時關閉,iPad供應商仁寶電子也計劃關閉至2月17日。

    此前,為了阻斷疫情傳播,國內大多互聯網公司都采取了2月3日-2月9日在家辦公,2月10號再到公司上班的措施。

    然而,基于目前疫情形勢,包括百度、字節跳動、美團、快手、便利蜂、斗魚在內的互聯網公司都已經把遠程辦公的時間延長至2月14日,正式復工時間則暫定為2月17日。

    其中,字節跳動和騰訊對員工的要求相對寬松。

    字節跳動方面,對于外地員工,需要在2月12日至16日返京,并自行隔離14天,最遲復工時間可延遲到3月1日;已在工作地員工于2月3日開始線上工作,待滿14天的人10日到崗,未滿14天順延;湖北省員工(目前在湖北及工作所在地為湖北)一直線上工作,等進一步通知。

    而騰訊則是將在家辦公的時間(原定2月10日至2月14日)延長一周至2月21日,暫定2月24日返回工作場所辦公。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阻斷之外,部分公司也肩負著保障社會正常運行的責任。對于這些公司,何時復工也需要各級政府和各家公司作出平衡把握。

    例如,今日申通、中通、韻達三大快遞公司紛紛發出公告,稱將從2月10日起全面恢復正常運行模式。而順豐、京東和郵政則整個春節一直在正常運行。

    也有企業在2月3日就已經開始正式復工的模式,例如華為、小米、貝殼找房、愛奇藝等企業。

    目前,橫梗在企業面前的最大挑戰就是口罩等物資的儲備以及疫情控制。

    例如,據日經新聞報道,富士康延遲復工的原因就是因為公共衛生專家檢測廠房后認為,富士康深圳工廠面臨“冠狀病毒感染高風險”,衛生官員擔心員工食堂和宿舍中的空氣流通不良以及使用中央空調會加重傳播風險。

    至于其他的互聯網公司,則要考慮正式復工太早的話,一旦有員工是潛伏期的新冠肺炎患者,病發后,全公司就要進行大面積隔離。這樣一方面會讓員工暴露在風險之中,另一方面,也會影響許多工作的正常進行。

    其實對于很多純線上的互聯網公司來說,遠程辦公已經能滿足公司的大體需要。

    而對于O2O企業來說,除了線下的配送員工需要較早復工,其余員工也可以通過遠程辦公的形式接入工作。

    至于配送人員的缺口問題,目前大多O2O企業都采取了緊急招聘的方式去解決。

    例如,二月初,盒馬、京東7FRESH都發布了共享員工計劃,邀請臨時歇業的餐飲、酒店、影線及零售聯營商戶員工在此期間以短期打工的方式加盟。

    美菜網則在2月9日下午,宣布將面向全國40個城市招聘6000名司機和4000名分揀員。

    京東集團及其投資的達達集團(下屬京東到家平臺和達達快送平臺)則在更早一點聯合宣布,將采取靈活多樣的用工形式,面向全社會提供超過35000人的就業崗位。

    這些公司的做法,一方面可以緩解一線員工的極限工作狀態,另一方面,其實也能一定程度的減少疫情在短期內對就業產生的沖擊。

    據悉,目前,京東物流將面向全國開放包括倉儲員、分揀員、快遞員、駕駛員等在內的超過20000個一線崗位。同時,已有十余家企業與京東物流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異業合作,輸送了700余名員工在京東物流各園區、轉運中心、營業部等參與揀貨、打包、分揀、配送等工作?!矩熑尉庉?孟亮】

    來源:新浪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阿里巴巴:傳承計劃執行完畢,馬云不再擔任阿里董事
    阿里巴巴CFO武衛:阿里云將在2021財年內實現盈利
    阿里動物園再添一員:新制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正式亮相
    阿里“新制造”平臺:迅犀即將登場 蔣凡任董事長

    精彩評論